天天看點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一天早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小區被封了。”

豆瓣網友@K 把卡夫卡名著《變形記》的開頭和疫情期間的小區封鎖奇妙地結合在一起。

這句話點燃了疫情中人們的“創作熱情”,衆網友紛紛轉發評論,在網絡上掀起一波“疫情文學”高潮。

從《紅樓夢》到《戰争與和平》,從張愛玲到村上春樹,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品都成為了文藝青年手下的“疫情文學素材”,這是一種文學的詩意走進生活的寫照。

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疫情文學”的片段,它們都改編自圖書館的館藏書目。

點選圖檔後就會出現相應的書籍和其索引号,來看看你能答對多少吧!

豆瓣網友@蘇張張:

我已經老了。

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

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

他對我說:請戴好口罩。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點選揭開謎底

豆瓣網友@沈辰

今天,學校封了。

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我收到輔導員的一封電報:

“一點封校。隻進不出。全員核酸。”

它說得不清楚。

也許是昨天封的。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羊牛下山:

咽拭子還是鼻拭子,這是一個問題;

是默然忍受核酸暴虐的棉簽,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隔離,

通過鬥争把它們掃個幹淨,

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加高尚?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蒹葭

健康碼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自由,我的靈魂。

健一康一碼;

雙唇微啟,再略略張大,

最後完全打開:健-康-碼。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騁原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

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

還想在一瞬間變成永遠見不到星星的碼。

後來我才知道,

生活就是個反複被捅的過程,

碼一天天紅了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阿蠅

深藍的天空中挂着一輪金黃的圓月,

下面是新封的小區,

都排着一望無際的長隊,

其間有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

頭戴防護罩,手捏一柄棉簽,

向一張嘴盡力的刺去。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印第安小斑加

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

他說的一個是他的綠玫瑰,

一個是他的黃玫瑰。

一個是歲月靜好的綠碼,

一個是動人心魄的黃碼——

普通人向來是這樣把隊伍分開來做核酸的。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月下劈雲笑一聲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生命對于每個人隻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

當回憶往事的時候,

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在臨死的時候,

他能夠說:我保住了我綠碼。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薩哈林旅行妓

假如你有幸生活在 21世紀20 年代,

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

口罩、健康碼、核酸檢測都與你同在,

因為疫情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鹿川鳥

隻要想起一生中做過的核酸,

喉頭便長出了棉簽。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Plucky小企鵝

昨晚,他寫信時突然停下筆,

最後看了她一眼,說:

“請用一個綠碼紀念我。”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豆瓣網友@海藍貝殼

多年以後,

面對社群防疫人員,

奧雷裡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

将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商城

卻被封禁隔離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疫情文學”,打破心靈的圍城

面對疫情,我們或許

曾經無助、慌張、憤怒、委屈……

但隻要試着用文學消解負面情緒,

為生活增添一份微妙的樂趣,

我們依然能夠會心一笑——

因為即使陷在生活的泥潭,

我們内心依然有詩意。

-END-

編輯 | 高文卓 毛茜亞

稽核 | 黃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