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童萱
視訊剪輯 彭影
3月21日早上7時,灰蒙蒙的天空下着小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兒童醫院内,40歲的王女士将懷中的孩子陽陽(化名)交給丈夫程先生,而後跟着醫護人員前往手術室。出病房時,她再次回首,叮囑丈夫,陽陽的住院手環在脖子上,讓他看好别丢了。一個小時後,程先生起身,将陽陽也送往了手術室。
這一天,對這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個關乎生死的大日子,陽陽和母親的手術将在同濟兒童醫院同步進行。一間手術室内,王女士進行捐肝手術;不遠的另一間手術室裡,陽陽将會通過手術摘除他已出現肝硬化、肝衰的病肝,而後植入媽媽給的新肝,迎接康複的新希望。

1歲男童肝硬化,媽媽姐姐都想捐肝救他
“送陽陽進手術室的時候,他趴在我肩上不停哭,我心裡也挺難受的。”病房裡,先後送妻子和兒子進行手術室後,41歲的程先生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他低下頭良久,說自己不善言辭,臨别時,也沒有給妻子說什麼鼓勵寬慰的話,隻是在心裡默默祝福妻子和兒子能順利度過這次難關。
程先生一家來自湖北安陸。除陽陽外,他和妻子還生有一個女兒,目前已有17歲。“陽陽是意外懷上的,我當時覺得我和妻子年紀都大了,不适合再要一個孩子,但女兒希望有個伴,妻子也覺得既然懷上了,就生下來,我也就答應了。”程先生說,陽陽出生前,他在廣州做泥工,妻子在家照顧女兒,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輕松安穩。陽陽的到來,給一家人帶來欣喜的同時,也讓他們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一出生,陽陽便出現黃疸居高不下的問題,後被确診為“膽道閉鎖”,進行葛西手術後,黃疸及肝功能短暫恢複正常,後又發展為肝硬化、肝衰,肝髒移植成為救治陽陽的唯一辦法。得知消息後,陽陽的母親和姐姐都提出願意捐肝來救他,作為家裡主要收入來源的程先生則四處籌錢,一肩挑起了經濟方面的壓力。
完成取肝手術,母親蘇醒後最關心孩子情況
“哪裡輪得到你捐,讓我來救他吧。”母親王女士攔住了也想捐肝救弟弟的女兒,她在第一時間完成配型,并做好了肝移植的準備。
3月21日,躺在手術台上,王女士的淡定和從容讓醫生印象深刻。“她是一位非常樸實的母親,話不多,但态度堅定,樸實中帶着堅韌,從入院到上手術台,從未看到她有一絲猶疑或者害怕。”醫生朱天琦這樣說。
21日下午3時,順利結束取肝手術後,王女士完全蘇醒了過來。盡管虛弱,她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身體狀況,從醫生那裡得知陽陽的手術也在順利進行時,她在第一時間表達了感謝。
“這麼大的手術,我其實心裡也害怕,但是孩子這麼可愛,我們肯定要救的。”王女士說,由于患病,陽陽一直成長得非常緩慢,到1歲4個月也隻會簡單地叫爸爸媽媽,其他的話不會說,目前也不會走路。擔心感染,陽陽從出生就沒怎麼出個門,1年多裡,陽陽要麼在醫院治病,要麼在家裡養病。每每想起陽陽的未來,王女士和丈夫都忍不住擔心。她說,如果肝移植能換來孩子的健康,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院士現場指導,多學科合力完成母子肝移植手術
3月21日,極目新聞記者看到,王女士和陽陽在進行手術時,陳孝平院士都親臨手術間,并進行了現場指導。
實施取肝手術、将供肝送到陽陽手術室……王女士的手術很順利。主刀醫生、肝髒外科張萬廣教授介紹,術前他們通過計算機“三維重建”陽陽媽的3D數字肝髒,精準評估和計算合适的肝髒部位及大小,同時膽管造影确定膽管位置,盡可能多地保留健康膽管。術中摘取王女士的健康肝髒240g,約占陽陽體重2%左右。
下午1時02分,手術進入最關鍵的植入階段,難點在于下腔靜脈、門靜脈、肝動脈的吻合以及膽道重建。兒童肝動脈隻有兩個毫米左右,必須在顯微鏡下小心完成。主刀醫生小兒外科主任馮傑雄坦言,給小孩兒做手術就像修表一樣,和大人相比,同樣的病,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手術操作難度都成倍地增加。
讓人高興的是,21日下午5時52時,好消息從手術室傳來。在同濟兒童醫院醫院小兒外科、肝髒外科、麻醉科、手術室多學科配合下,陽陽順利完成了肝移植手術。“兩台手術都很順利,母子平安。”醫生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