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中國傳統中延續了上千年的大家族式生活方式,一直很講究“四世同堂”,但現在年輕人更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彼此生活習慣不同在一起不友善。

特别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隔三差五就要和姑嫂妯娌打交道,遇上脾氣好、知分寸的還好說,但若是遇上一些總愛來常住的親戚,實在是令人崩潰。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妍妍前幾天和三個閨蜜約了午飯,在一起吃吃飯、吐吐槽,小西歎了口氣說:我小姑子又來了,知道情況的幾個好朋友,馬上開始替她打抱不平。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性子急的君君甚至說:她還要不要臉了,咋又來了呢,自己沒家怎麼地?你就是脾氣太好了,由着她這麼來回攪和,要是我早就跟她幹了。妍妍回應道:這回是真撕破臉了。在衆人還以為是溫柔的妍妍終于爆發了,确定家庭女主人的地位。

沒想到卻是妍妍的兒子胖胖先忍不了了,小姑子帶着女兒登門時,兒子當着全家人的面直言:姑姑咋又來我家了?出去,我讨厭你們,邊向外推姑姑和姐姐邊大哭。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最後爺爺奶奶屈服,讓她們娘倆改天再過來,等姑姑走後,全家人輪番上陣教育胖胖,妍妍心底暗爽,但也意思意思地說了兩句。

誰知胖胖說:姑姑和姐姐每次來都呆好久,搶我玩具和吃的,姐姐還打我,姑姑還讓媽媽哭,媽媽和爸爸生氣。這是我家,我讓誰來就誰來,得聽我的。

妍妍感歎道:沒想到是兒子替我出了氣。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妍妍的小姑子是全職媽媽,這些年沒事就和老公打架,一生氣就帶孩子回娘家住幾個月,原來在公婆那住,自從妍妍懷孕生孩子後,公婆過來幫忙照看孩子,就也跟着過來,之前沒有在一起生活過,不太了解小姑子的性格。

真正在一起住後,就感覺各種不适應,小姑子總是不停抱怨,挑所有人的毛病,好像都對不起她似的,每次過來家裡都雞飛狗跳;還不經妍妍同意就使用她的東西,她女兒也這樣,出現過幾次她們來了之後,家裡丢東西的問題。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寶媽經曆引發網友共鳴,原來不少人都有相同經曆,卻有苦難言

網友們也紛紛說出自己的經曆:

@不羁的牽絆: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有些女人就是不懂規矩、又懶又貪,老是婆家娘家兩頭啃。

@豐裕:我的小姑子就是可煩人了,回來家就知道吃吃喝喝,不幹一點事還挑事。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順風順水:同款小姑子的飄過!總愛嚼舌根,就怕我們過好了。

@珈藍:我家也是這樣的,特别讨厭,小姑子帶孩子一來就住很久,倆孩子差一歲,跟我兒子經常打架,煩死了。

@夕霧草:我大姑姐離婚住我家6年,隻要我在家一點家務活不幹,也不給家裡買任何東西,為了所謂的家庭和諧我忍了6年,女兒小時候經常問大姑什麼時候搬走,現在女兒已成年但對幾個姑姑一點都不親近。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傳統家庭中,姑嫂關系該如何相處?把握好相處的分寸很重要

在傳統家庭關系中,婆媳、兄弟姐妹,妯娌,姑嫂,連襟之間相處都是一門學問。

這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算是姑嫂,要是遇到性格不好的小姑子,分分鐘深刻體會到,自己是外來人,讓人傷心不已,甚至會影響到婆媳關系和夫妻關系。

01、保持适當的距離感

現在老一輩的觀念了,仍然存在“長嫂如母”的觀念,認為嫂子就應該多擔待、體諒大姑姐和小姑子,對待回來的女兒要熱情周到。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人與人之間的性格不同、為人處世風格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熱情、有的人細膩。有句老話“遠的香,近的臭”,離得太近也不是什麼好事,無論是回家的女兒還是家裡的兒媳婦,彼此之間保持适當的距離感,才是長久相處的基礎。

02、女兒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自古以來婆媳關系就是一個難題,無論是婆婆還是嫂子,都有一肚子的委屈,向回家的女兒傾述,女兒的态度和做法,會起到關鍵作用。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懂事明理的女兒——

在聽到雙方的怨言後,都會各自安慰對方,并且以己度人地溝通,比如跟自己親媽說:你看我也是當人家兒媳婦的,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想讓婆婆怎麼對我呢?那就怎麼對我嫂子,大姑姐、小姑子居中調和,會讓婆媳的關系更好。

看不清形勢的女兒——

有的女兒在聽到母親的抱怨後,甚至怒氣沖沖地和嫂子幹仗,有事沒事地挑毛病,一方面是維護自己的母親,另一方面想确立自己即使出嫁了,在家庭中也依然有地位,在女兒的參與下,讓婆媳關系更緊張,家庭氛圍不和睦。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03、幫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朋友吐槽自己的小姑子,每次來都跟姑奶奶似的,把70多歲的婆婆和公公指使得團團轉,可婆婆近兩年連着做兩個大手術,平常自己連倒水都不敢讓婆婆幹。

可看公公、婆婆樂呵呵地忙前忙後,就把嘴閉上了,過年過節最讓人受不了,不停地吃和叨叨,到處禍害一點活都不幹。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現在基本沒有什麼重活、累活,幫着摘摘菜打打下手,邊幹活邊聊天,也是一種溝通感情的方式,還能增加對親戚的好感度。

04、盡量不要空手走親戚

無論是回家看望父母還是去兄弟家,盡量不要空手進去,“禮多人不怪”就是這個意思。即使家裡條件不好,買把菜或者帶點水果,也是那個心意,大家也能體諒,最忌諱空着手,大大咧咧地進門,白吃白喝時間久了真會惹人厭煩。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親戚之間相處有可能越處越親,有的卻越處越冷淡,與個人的修養、人品、性格、習慣等都有關系。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别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甯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實體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國小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僚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姑姑咋又來我家住?”3歲男寶童言,讓傳統家庭的遮羞布被撕開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别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國小和國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