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很愛男朋友,但我不想跟他結婚”

“我很愛男朋友,但我不想跟他結婚”

各位好,到了25歲以後,每長大一歲,情侶關系都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結婚”從一個年紀太小不用面對的事,逐漸變成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話題。

身邊一位朋友跟男友平穩相處三年了,年初過年時,她人生第一次被自己父母催婚。照理說倆人相處得挺好的,兩邊家裡也都同意,發展到第三年談結婚算是順理成章。

但就是這一催,讓朋友意外地發現自己對結婚很抗拒,看到男友積極的樣子也很心虛,因為她突然意識到——

現在的男朋友并不是她理想的結婚對象。

“我很愛男朋友,但我不想跟他結婚”

以前總是看有人說“男人很現實,跟你交往不一定就是想跟你結婚”。

其實站在女生的角度想想,坦白講也是一樣的,隻是女生可能不會一開始就預設“跟這個人隻交往不結婚”。

往往都是因為經曆了某些事,或者到了某個節點,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并不想跟這個人結婚。

我的這位朋友也是一樣,如果不是被催婚,大機率她還是會跟男友相安無事地繼續交往下去,但當意識到要結婚了,就發現他雖然算是一個不錯的男友,但離自己對“結婚對象”的标準還相差甚遠。

比如她的原生家庭有一個很愛打擊人的爸爸,是以她希望能找一個喜歡鼓勵她的伴侶,但男友總是覺得她還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再比如她從小就希望找一個愛浪漫,會照顧人的老公,但她男友偏偏是個鐵直男,充其量隻能做到理想中50%的會照顧人。

“我很愛男朋友,但我不想跟他結婚”

這麼一想問題就來了,雖然不用立即做出決斷,但是很難不思考一下:一段明知道不會結婚的感情還要繼續嗎?尤其是自己也不年輕了。

如果說20歲出頭談一場不結婚的戀愛很正常,大不了日後還可以再找個更好的,那30歲就完全不一樣了,好男人流失的速度堪比光速,分手再找也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要說立刻分手又舍不得,比起愛情他們已經更像是親情了。

朋友為此很苦惱,就來求助我們。搜集了一圈單身和已婚人士的建議以後,你别說,還真的梳理出了一些值得參考和思考的觀點。

“我很愛男朋友,但我不想跟他結婚”

比如一位訂婚後又分手的女生認為,就算是找到一個理想的結婚對象,也沒準會遇到各種突發的阻撓因素。

結婚是太複雜的事,有時候哪怕有愛和門當戶對的條件,也不足以戰勝一切。

也有已婚的人表示,在遇到伴侶之前,自己對理想結婚對象的标準很模糊,但是遇到了伴侶之後,才發現他的出現會為你明确“理想結婚對象”的标準。

而我作為一個愛情長跑很多年的人,跟單身人士的看法差不多,認為親密關系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如果當下還是喜歡就在一起,未來某天不喜歡了就分開,沒必要非得現在做決斷。

不要把标準早早定下,因為兩個人的想法和行為都在變化。也許未來倆人會磨合成彼此的理想伴侶,也沒準會一拍兩散,以後的事誰說得準呢?

就算是跟當下最理想的那個人走入婚姻,也不能保證永遠相愛,永遠都是彼此的理想型。

“我很愛男朋友,但我不想跟他結婚”

說到底,親密關系本就變化無常,一旦牽扯到婚姻,情況就會變得更複雜。

其實扪心自問,很多人也并不是十分明确自己對理想結婚對象的标準是什麼,除了那些撞大運一下就遇到了對的人的幸運兒之外,大家碰到的人無非就剩兩類:一類是完全不符合标準可以直接pass的人,一類就是“還可以再觀察觀察”的人。所謂的“理想婚姻”,大概就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至于要怎麼去尋找,跟誰去尋找這個平衡點,恐怕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判斷了。

反正人生的任何選擇都多少帶點兒賭徒心理,運氣是一方面,知道自己要什麼,别輕易給一個人下定義,多觀察多磨合也很重要,總之别在情緒裡做決定。

頭圖 / 阿仁Aaren

插圖 /《花束般的戀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