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伯箫散文獎|椿樹飄香

吳伯箫散文獎|椿樹飄香

文|趙金厚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在我家院落的中央,生長着一顆枝葉茂盛的椿樹,這棵比我年齡還大的椿樹閱盡人間滄桑,見證了我家庭的幾代人變遷。時下望着又吐出新綠的椿樹,往事像流水一樣在我眼前一幕幕閃現。

小時候,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椿樹下,在圓圓的石闆上吃飯,喝蕃薯湯,嚼地瓜幹窩頭,品大疙瘩鹹菜,生活像簌簌下落的椿花散發着質樸的幽香。那個年代生活雖苦,但我們熱愛生活的信念如初升的朝陽煥發着生機與活力。我們住的土坯子房,遇到夏天下大雨,家裡的愁便像滿天的烏雲無邊無際。屋裡多處漏雨,母親便找來盆盆罐罐接雨,我和姐姐、小弟聽到嘩嘩的雨聲和隆隆的雷聲,心裡害怕極了。那時候,我們全家的夢想便是能擁有一座安全的住房,那種風吹不着、雨淋不了的生活該有多好啊!

為擺脫一家人的窘境,父親遠征到内蒙古伐大木掙錢,爺爺和母親則挑起家庭的重擔,春播秋收,喂豬養兔,積累财富。經過一家老小的辛苦努力,兩年後,我家終于推倒了老屋,蓋上了三間新房子,雖然不是紅磚到頂,但明亮的玻璃門窗着實讓我們欣喜興奮。我們姐弟在風雨交加的天氣裡,可以心情泰然地坐在屋裡寫作業,看着那棵椿樹在風雨中搖曳生姿,猶如欣賞一幅美麗的風景,詩情畫意在心田彌漫蕩漾。

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家的生活踏着時代的節拍,将《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交響彈奏得悠揚嘹亮。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再到智慧屏的更疊,自行車到電車再到轎車的跨越,土坯子房到紅磚瓦房再到小區樓房的蛻變,我們家的滄桑巨變是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家庭的一個縮影。更令父親和母親欣慰的是我們姐弟三人各有歸宿。父親一生的遺憾是未成為公家人,他把未了的夢想寄托在我們姐弟身上。姐姐國小畢業便回鄉務農,她不是不想繼續讀書,而是她看到父親和母親供三個兒女上學太難了,懂事的姐姐默默做出犧牲,她要替父母分擔一些勞動,為我和弟弟創造條件一步步登上人生理想的殿堂。我牢記父母的諄諄教誨,把知識改變命運作為左右銘,時刻辛勤鑽钘,在書海裡遨遊,朝着理想的彼岸奮勇向前。1987年8月,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我考取了郓城師範,讓我的人民教師的光榮夢想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我上班後,有了工資反哺家庭,使弟弟的求學夢也得以順利實作,後來他在工作崗位上仍孜孜追求,最終考取了公務員如願以償。

如今,當我們姐弟回到老家,迎接我們的是八間兩層靠街的門面樓房。新農村開發建設,父親在村頭自留地蓋的一座院子攤上了拆遷,開發商給了父親兩幢樓房。父親和母親看到兒女繞膝,幸福的臉上溢滿了甜蜜喜悅。這個時候,我感覺我們姐弟長大了,父親和母親便真的老了,看到他們滿頭銀發,步履蹒跚,我的心裡一陣發酸,眼睛不由自主地濕潤了。

那顆曆經歲月風雨的老椿樹仿佛良師益友,看到它的小主人一個個出息各有成就,它在風中快樂向我們招手緻意。老椿樹,您見證了我們姐弟的成長,我們家從過去的苦澀走到今天的富有,經曆了多少坎坷,走過了多少磨難,您像一位執著的行者,始終不離不棄,在這裡請接受我崇高的敬禮!透過孩子們爽朗的笑聲,我仿佛又聽到了那首古老的歌謠“椿花落,麥仁黃,烙白餅,蒜味香……”

吳伯箫散文獎|椿樹飄香
吳伯箫散文獎|椿樹飄香

作者簡介:趙金厚,供職于山東省郓城縣南趙樓鎮中心校。酷愛文學,熱愛生活的多彩與浪漫,甘願用文字感恩世間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說《選擇》。有詩文散見于多家報刊與《學習強國》等多家網絡平台。

壹點号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