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趙金厚專欄:羅複勝老師

青未了|趙金厚專欄:羅複勝老師

文|趙金厚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羅複勝是我在郓城師範的國文老師,羅老師至今76歲了,想來身體還康健吧!那時他戴着一副近視眼鏡,一身農民打扮,發舊的中山裝袖口破爛成條了。可能是水土所緻,滿嘴的黃牙根讓人不敢正視他的眼睛。

羅複勝老師是郓城蘇閣羅樓的,文革時期菏澤一中畢業,可以想象他家庭過得殷實富有。1977年恢複聯考,38歲的羅複勝有幸考上曲阜師範大學。那時他已是四個兒子的父親,和千千萬萬的讀書人相比,羅複勝借聯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1981年,羅複勝被配置設定至郓城師範教書,家屬都轉成非農業,和他一起進城品嘗生活的喜悅。

學校分給羅複勝兩個單間,外面配了一小間簡易的廚房,孩子們住在破舊的大宿舍裡。那時他工資很少,讓一家六口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羅老師家裡還有個老娘,他不舍得丢棄七八畝的農田,周末麻煩熟人開着130拉着七、八個學生為他耕種管理。

羅複勝是個奇才,表現在他記憶力異常驚人,他在課堂上講起中國文學史,那些名人作家的趣聞轶事像黃河的水一樣不倦地奔流,讓人耳目一新,浮想聯翩。

羅老師講《文選和寫作》,不看課本,唐詩宋詞像講故事一樣,讓學生聽得有滋有味。一學期他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就講完了,我們感到學習任務不再繁重枯燥,大多數同學樂學,運用他教給的學習方法預習,很多難點重點便迎刃而解了。剩下的時間,他給我們推薦了許多好書,讓我們從中汲取養分。柯雲路的《新星》我讀了四、五遍,縣委書記李向南和林虹的形象像春日的一縷陽光讓我們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從他那兒,我知道了沖突文學獎,傷痕文學及知青上山下鄉演繹的一幕幕激情燃燒的歲月。我讀了谌容的《人到中年》、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陸文婷如一株纖細的迎春花,春寒料峭中彰顯出女性的堅韌和力量。

那首裴多菲的愛情詩

“我願意是急流,山裡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

在岩石上經過……隻要我的夫妻、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地遊來遊去”。寫得真美,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反複吟誦,我感覺青春的美好像一泓春水在心田蕩起漣漪。

趙永生的懦弱、梁三喜的質樸、靳開來的直率、韓玉秀的堅守彙聚成性格迥異的人物畫廊,讓人心潮澎湃,留戀不舍。

在羅老師的指引下,文學像一扇窗,給我們帶來了異彩紛呈的圖畫。上國文課,跟着他的思路上下五千年,曆史的浩瀚星空令人目不遐接;不出教室,世界各地的萬千景象讓人心馳神往。我從羅老師那裡迷戀上了讀書,與其說他是一位好老師,不如說他是一位領路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這是孔子的名言,羅老師在他的教學實踐中,生動地诠釋了這一教學思想,讓我們受益匪淺。從那時起,我感覺寫作文不再是困難的事了。跟羅老師學的先讀懂題目,再醞釀構思,一旦有了思路,一篇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我慶幸人生中遇到了羅老師,他是我文學上的啟蒙老師,他說,跟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我願意用文字編織夢想,在寫作中傾聽花開的聲音,旋律宛轉而悠揚。

羅老師,您還好嗎!

青未了|趙金厚專欄:羅複勝老師
青未了|趙金厚專欄:羅複勝老師

作者簡介:趙金厚,供職于山東省郓城縣南趙樓鎮中心校。酷愛文學,熱愛生活的多彩與浪漫,甘願用文字感恩世間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說《選擇》。有詩文散見于多家報刊與《學習強國》等多家網絡平台。

壹點号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