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趙金厚專欄|過春節 話習俗

【虎年】趙金厚專欄|過春節 話習俗

文|趙金厚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喜冀。中國地域廣大,各地過年的習俗缤紛多彩,特色萬千。其中家家戶戶貼春聯、大年三十年夜飯、正月十五元宵節成為華夏春節文化夜空中最耀眼最閃亮的星座。

家家戶戶貼春聯

貼春聯在大陸民間由來已久。春聯也成門對、春天、對聯、對子等,它以對偶、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大陸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藝術性得到極大提高。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會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春聯一般分為上聯、下聯、橫批等。猶記兒時過春節,我們村有一老者叫趙訓立的,上過私塾,他的正楷毛筆字寫得十分漂亮,街坊鄰居都樂意聘請他為自家寫春聯。

進入臘月,祠堂門前擺上一八仙桌,桌上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擺放整齊。老先生端坐在椅子上,手執毛筆,兩眼專注。尖尖的毛筆頭龍飛鳳舞,那一個個生動傳神的毛筆字頓時躍然紙上,令人啧啧稱奇。對子寫完了,先生疊好鄭重地交給主人。主人為表示謝意,特意奉上一斤點心或者一斤薄酒做為報答。曾幾何時,我也學着先生的舉止比葫蘆畫瓢,在書法方面領悟到不少的技巧常識。

大年三十年夜飯

在除夕吃頓豐盛的晚餐,也就是俗稱的年夜飯,有的地方叫團圓飯、合家歡、辭歲酒、守歲酒等。辭歲之風晉代就很盛行,當夜,親人們團聚,子孫饒膝,共話團圓,其樂融融。按照民間風俗習慣,中國各地的年夜飯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團子、品年糕。年夜飯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縷縷飯香中聞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于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叙天倫,圍坐在餐桌旁,賞窗外雪花飛舞,享爐火之溫暖,倍感幸福惬意。

半個世紀,時光荏苒。一年一度的年夜飯見證了千家萬戶親情團圓的溫馨場面。小時候由于生活窘迫,年夜飯隻能吃一碗蘿蔔餡餃子沖饑。改革開放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餃子的品質檔次不斷更新,雞蛋餡、豬肉餡、羊肉餡、海鮮餡餃子散發着誘人的香味。孩子品味的是快樂,老人嘗嚼的是滿足。

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大陸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月為霄。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正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是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大陸由來已久,宋代在民間元宵節即流行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稱腹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放煙花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的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傳統民俗。

春節習俗作為春節文化的重要載體,喚起了人們對歲月的美好記憶,點燃了人們對未來的生活熱情。挖掘春節文化習俗,進一步傳承創新,使之在文化強國征程中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是新時代賦予我們華夏兒女光榮的責任與使命。

【虎年】趙金厚專欄|過春節 話習俗
【虎年】趙金厚專欄|過春節 話習俗

作者簡介:趙金厚,供職于山東省郓城縣南趙樓鎮中心校。酷愛文學,熱愛生活的多彩與浪漫,甘願用文字感恩世間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說《選擇》。有詩文散見于多家報刊與《學習強國》等多家網絡平台。

壹點号心夢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