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怪,兩項名額全是陰性?這個“真兇”不得不防!

作者:徐奕勝

機關: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

尿正常檢查作為檢驗科三大正常之一,是檢驗人們熟得不能再熟的項目了。同時,它也是臨床醫生判斷患者泌尿系統疾病最簡單、最快速、最實惠的一個檢驗項目,堪稱是一個“物美價廉”的幹貨。

但尿正常這些名額的背後,究竟隐藏着多少含義,又有哪些真真假假的結果呢?以近期遇到的一例尿幹化學中紅、白細胞均為陰性的案例進行講解,說一說尿正常的那些事。

案例經過

11月20日,同僚告知尿正常24号标本頗有意思,發現尿幹化學的紅白細胞與尿沉渣分析儀都出現了結果不一緻現象,而顯微鏡鏡檢結果與尿沉渣分析儀結果符合,如圖1。

奇怪,兩項名額全是陰性?這個“真兇”不得不防!

圖1

患者資訊,女,51歲,臨床診斷:呼吸困難,盆腔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幹化學試紙條:尿蛋白+1,維生素C+3,PH 5.0,SG 1.030,其餘正常。

尿沉渣分析儀:白細胞109.5個/uL,紅細胞70.8個/uL,管型11.0個/uL。

尿離心鏡檢:白細胞+2/HP,紅細胞+1/HP,透明管型±。

該怎麼分析這個尿正常結果呢?

紅細胞假陰性

尿沉渣細胞有形成分計數、離心鏡檢都能發現紅細胞的存在,自然都能想到幹化學的隐血陰性為假陰性,究其根源,是由維生素C導緻的。

檢視該患者的尿幹化學儀器檢測結果,如圖2,維生素C濃度為5.6mmol/L。

奇怪,兩項名額全是陰性?這個“真兇”不得不防!

圖2

翻閱尿11項試紙條說明書可知,維生素C濃度超過1.4mmol/L時會使低濃度隐血測定造成假陰性的結果。而該患者尿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已遠遠超過試紙條說明書上可影響隐血結果的最低濃度。

白細胞假陰性

幹化學測定白細胞是檢測白細胞酯酶,而白細胞中以中性粒細胞含酯酶最多,單核細胞次之,淋巴細胞不含此酶。是以,如果尿中以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居多時(如腎移植後排斥反應),可使幹化學白細胞試帶膜塊呈假陰性。

根據患者盆腔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查閱電子病曆發現:患者于11月19日下午在全麻下行腹腔鏡探查+雙側附件伴切除+盆腔腫物切除術+腹盆腔惡性良性腫瘤種植減滅活術+腸粘連松解術+盆腔粘連分離松解術+靜脈港植入術,術中出血大約1600mL。11月20日晨查房,尿量2150mL,腹腔引流管引出淡血性液體300mL,盆腔引流管引出400mL血性液體。

而患者的尿液為11月20日上午送檢,并無腎移植史,昨日自身手術并不會引起自身排斥反應。由于同僚将尿液沉渣已丢棄,無法染色辨識是中性粒細胞還是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疑問重生

考慮到維C濃度高,幹化學白細胞會不會是受維生素C的幹擾呢?

翻閱檢驗教科書,如圖3,尿幹化學分析儀檢測白細胞,其假陰性原因有:蛋白質、維生素C、葡萄糖、頭孢氨苄[1]。

奇怪,兩項名額全是陰性?這個“真兇”不得不防!

圖3

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中也提及了影響尿試紙條結果的因素,白細胞酯酶出現假陰性的有:尿中四環素濃度高、維生素C、汞鹽、胰蛋白酶抑制劑、草酸鹽;1%硼酸;含黏液标本、含淋巴細胞标本。葡萄糖(>30g/L)、比密和草酸濃度增高時,白細胞酯酶靈敏度降低;同時,白細胞酯酶也受呋喃妥因、慶大黴素、頭孢氨苄和高濃度白蛋白(>5g/L)的幹擾[2]。

患者的尿蛋白在幹化學儀器上顯示為:PRO+1,0.3g/L,遠遠小于高濃度蛋白(>5g/L),故排除高濃度白蛋白引起的WBC假陰性。

既然教科書和操作規程都說了維生素C可導緻尿中白細胞假陰性,患者尿中維C濃度又如此之高,“真兇”會是維C嗎?我們繼續分析

藥物因素?

由于該患者為ICU病房患者,一個想法閃現:藥物因素有沒有可能呢?

我們知道ICU病房的患者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病人,使用的藥物也較普通病房患者多,考慮藥物因素也情有可原。

在檢驗教科書和操作規程中均提及到一個藥物:頭孢氨苄。它是一種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藥物,能抑制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胞内容物膨脹至破裂溶解,殺死細菌。

患者的尿正常送檢時間為11月20日10:18,以此為時間節點往前查詢醫囑,進入醫生工作站浏覽,果不其然,發現臨床使用了頭孢哌酮舒巴坦、維生素C注射液,而頭孢哌酮舒巴坦藥物為第三代頭孢菌素。

11月18日16:11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如圖4。

圖4

1月19日19:45使用維生素C注射液,如圖5。

圖5

11月20日09:00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如圖6。

圖6

千回百轉

可見頭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次數多于維生素C注射液,難道真會是頭孢哌酮舒巴坦嗎?這需要從藥物的代謝途徑講起。

為什麼教科書及操作規程都說頭孢氨苄會導緻WBC假陰性呢?這是因為頭孢氨苄(第一代頭孢)從尿中代謝的比率達到90%(說明它的主要排洩途徑為腎髒)。而身為第三代的頭孢哌酮舒巴坦,雖然抗菌範圍較一代廣,但它的主要排洩途徑為肝膽,而不是腎髒。

是以,即便從時間上推算,頭孢哌酮的使用時間、頻率比較接近尿正常檢測時間,但由于它并不在腎髒排洩,也就不會出現在尿中,故排除尿中WBC假陰性為頭孢哌酮舒巴坦所緻。

而維生素C在體内的代謝過程及轉換方式,目前仍無定論,但可以确定維生素C最後的代謝物是由尿液排出。結合患者前一天晚上使用過維生素C注射液,這似乎又把問題重新繞回了原點:維生素C。

真相揭開

再次浏覽醫囑時,忽然間發現臨床在11月19日除了開出維生素C醫囑外,還有尿袋申請醫囑,如圖7,也就是說檢驗科11月20日接到的尿液為尿袋尿,這一切就可以全部說得通了。

圖7

19日晚上臨床開出維生素C、尿袋醫囑,患者尿液排入尿袋,而維C的代謝途徑正好是腎髒,也就是說19日晚到20日晨之間,尿袋中的尿液一直混着有維C和紅白細胞。由圖5可知維生素C注射液0.5g:2mL*1支/支,共申請了3g,也就是6支。可以想象下,這維C如果經腎髒代謝出來,尿液中的維C濃度該有多高,

最終,可考慮該患者的尿幹化學紅、白細胞均為假陰性,其幕後的“黑手”正是維生素C,且自己高度懷疑患者尿液中的維C濃度遠不止5.6mmol/L,因為尿幹化學試紙條維C最多隻能測到+3(5.6mmol/L)。

不足之處

該案例中不足之處在于,本實驗室無法定量測得患者尿中維生素C的含量到底有多高。尿中幹化學維C的濃度隻能作為定性,而其濃度也隻能算是個半定量。加之,維C陽性最多隻能達到+3。檢視尿11項幹化學試紙條,維C的陽性為:±(0.6mmol/L)、+1(1.4mmol/L)、+2(2.8mmol/L)、+3(5.6mmol/L),如圖8。

奇怪,兩項名額全是陰性?這個“真兇”不得不防!

圖8

案例分析

尿液中維生素C導緻尿幹化學隐血假陰性比較多見,但同時導緻幹化學隐血和白細胞出現假陰性還是比較少見。

而該患者之是以可以出現紅白細胞均陰性,是由于臨床使用了維C注射液、尿袋留取尿液,導緻尿袋中的維C長時間與細胞接觸,且維C濃度也非常高。

在分析尿正常報告時,一定要注意檢視維生素C這個名額的影響。尤其是尿維生素C陽性,尿幹化學隐血、白細胞、葡萄糖、膽紅素、亞硝酸鹽這五個名額陰性時,需要仔細斟酌考慮,該陰性是否為假陰性。

可能有老師會問:食物中維C的來源有沒有可能呢?答案是:看患者的情況。雖然維生素C的來源以食物居多,特别時柑橘類水果、蔬菜等,但該患者病情較重,食物的因素影響可暫不考慮在内。臨床醫囑中維C注射液申請了6支,故考慮維C這個藥物的因素占主要因素。

總結

維生素C在尿正常中的意義并不是提示某些疾病,而是幫助臨床醫生和檢驗人員判斷尿幹化學中其他名額是否可信,是否受到了維生素C的幹擾。

【參考文獻】

[1]許文榮,林東紅.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47

[2]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63

來源:檢驗視界網

編輯:yeah 審校:小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