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風暴眼特刊 | 《寒潮2022:俄烏戰争與全球經濟傷痕》

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文:魯婧涵

俄烏局勢一波三折的演變,正在全球金融市場激起巨浪,過去兩周,全球股市大幅動蕩,大宗商品暴漲暴跌,混亂和波動,正成為市場的主題。

由于争端已威脅到能源、農作物和金屬等關鍵産品的供應,大宗商品多個品種價格飙升,不少品種更是創下十年價格新高。

進入3月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從每桶100美元左右攀升至近130美元,并于中原標準時間3月7日盤中最高觸及139.13美元/桶,重新整理2008年以來新高;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持續重新整理曆史高點;農産品方面,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自俄烏2月24日爆發沖突以來,漲幅高達40%,漲至近14年來新高。

全球滞脹預期升溫,受疫情所困的世界經濟,複蘇更加舉步維艱,不少經濟體面臨衰退風險。

槍響以後,沒有赢家。

歐美通脹形勢嚴峻

歐美等發達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力度正在持續加大,能源貿易領域已受波及。考慮到俄羅斯在世界油汽市場的地位不可或缺,市場此前對該領域能被排除在制裁措施之外心存僥幸。

當地時間3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禁止美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行政令。行政令内容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和某些石油産品、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禁止美國對俄羅斯能源部門的新投資;禁止美國人資助或支援在俄羅斯投資能源公司等。

同時,拜登表示,他将繼續努力減輕因能源價格上漲給美國家庭帶來的壓力,并減少美國對外國石油和化石燃料的依賴。

當日,英國亦宣布計劃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相應石油産品,以進一步加強對俄制裁,但尚未宣布是否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歐盟委員會提議,歐盟國家今年削減三分之二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此項提議需要歐盟27個成員國一緻同意才能生效。

此前,德國、荷蘭等國曾對能源進口禁令明确表示反對,這些國家認為禁令會把歐洲能源安全置于危險境地。

美國财政部也曾在一周前試圖為俄羅斯能源交易“大開後門”,在宣布采取行動進一步切斷俄羅斯與全球經濟聯系的同時,頒發“通用許可證”,以授權美國金融機構與俄羅斯央行進行某些能源相關的交易,以確定與俄羅斯能源出口相關的交易和支付能夠繼續進行。

能源是工業的血液,也是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已同意聯手投放緊急石油儲備,安撫恐慌的能源市場。

3月2日,國際能源署(IEA)宣布将從全球庫存中釋放6000萬桶石油。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半将來自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其餘由IEA歐洲和亞洲成員國提供。

3月8日,美國政府繼續承諾将在本财年釋放超過9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

但這些舉措并未遏制投資者對油氣供應嚴重中斷的擔憂。受制裁更新消息影響,美油、布油于3月8日盤中均一度漲超8%,其中美油創下13年新高。美國30年通脹保值債券TIPS創2013年以來新高,大盤沖高後跳水,反彈失敗。畢竟9000萬桶僅相當于俄羅斯不到9天的産油量。

“市場邏輯在于,疫情修複使得原油需求恢複,而供給端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制約,加深了不确定性,進而推高對油的定價。”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徐陽向鳳凰網《風暴眼》表示。

國際投行正在持續調高對油汽價格漲勢的預期。

巴克萊銀行認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油價可能會攀升至200美元/桶以上,歐洲TTF天然氣價格可能在夏季平均達到300歐元/兆瓦時。

摩根大通表示,如果目前形勢繼續下去,到今年年底,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飙升至185美元。油價飙升推高了全球範圍内的燃油零售價格。

而高盛将2022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由此前的98美元/桶上調至135美元/桶,2023年的預測由105美元/桶上調至115美元/桶。高盛稱,鑒于俄羅斯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的關鍵作用,“全球經濟可能很快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供應沖擊之一”。

“俄羅斯石油供應被切斷的話,全世界大概會有10%左右的年度供應缺口。就看OPEC+或其他油氣産國能否把相應的部分補上。特别是歐洲的需求怎麼辦呢?現在油氣缺口的量級還很大,這必然會帶動油氣價格的全面上升。”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鳳凰網《風暴眼》說。“油汽的價格又是大宗商品的一個基礎價格,會讓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和PPI(生産價格指數)進一步高企,進而導緻通脹。”

影響已然顯現。歐元區通脹率已升至曆史新高,并超出市場預期。

歐盟統計局3月2日公布的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受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2月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8%,高于上月的5.1%,也高于預期的5.6%。

資料顯示,2月歐元區能源價格按年率計算上漲31.7%,是推升當月通脹的主因;食品和煙酒價格上漲4.1%;非能源類工業産品價格上漲3.0%;服務價格上漲2.5%。當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煙酒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為2.7%。

從國别來看,歐洲主要經濟體德國2月通脹率為5.5%,法國為4.1%,意大利為6.2%,西班牙為7.5%,均處于高位。同時,歐洲央行追蹤的通脹名額——歐元區五年、五年遠期盈虧平衡通脹率升至2013年底以來高位。

在俄烏沖突更新的前夜,歐美主要經濟體的通脹形勢已十分嚴峻。2022年1月,美國CPI同比上漲7.5%,已創40年新高,PPI同比增長9.7%,大超市場預期。同期,英國CPI同比上漲5.5%,創30年新高;德國CPI、PPI同比增達4.9%、25%。

與歐洲通脹主要受能源價格影響不同,美國通脹上行還有來自國内供給需求嚴重失衡的推動。在财政與貨币政策的刺激下,美國需求複蘇強勁。2021年,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同比增長7.9%,二手車、房租、食品等價格均呈現快速上漲态勢。同時,物價上漲已傳導至工資端,1月美國非農平均時薪同比增長5.7%,處于曆史高位,短期内CPI易升難降。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公布的調查資料,美國勞動力市場2月平均小時工資同比增速5.1%,略低于預期的5.8%,但勞動力小時工資持續高增速的背景下,“工資-通脹”的螺旋也進一步推升了市場的通脹程度。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資料顯示,美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7.9%,創1982年以來的最大同比漲幅。

高盛指出,通脹預期顯示投資者對美國收益率曲線可能出現倒挂毫無準備。美國利率市場的定價目前顯示油價飙升對通脹的影響是暫時的。如果繼續如此,那麼“對通脹進一步上行的沖擊會表現為通脹曲線更大的倒挂”,即長期通脹預期低于短期通脹預期。

“今年全球的通脹會明顯高于俄烏局勢惡化之前的水準。”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向鳳凰網《風暴眼》表示。

此外,陸挺強調,除了能源之外,尤其需要重視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價格的影響。“衆所周知,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玉米、小麥、大麥和葵花籽油的生産區和出口區,是以這個影響會相當的大。”

高盛也指出,随着俄烏沖突加碼擾亂來自黑海地區的供應,谷物價格勢将進一步躍升。航運中斷、購進成本飙升以及對烏克蘭新季種植前景的擔憂,使得全球谷物市場勢将面臨1970年代以來的“最嚴重沖擊”。

高盛上調了對玉米、大豆和小麥價格的預測,認為玉米到夏季可能達到每蒲式耳7.75美元,大豆或達到17.5美元,小麥料達到12.5美元。

制裁更新或至兩敗俱傷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能源、糧食和部分金屬原材料供應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

在能源方面,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産油國,亦是全球第二大産氣國。根據國際能源署2022年1月19日出版的《石油市場報告》,2021年12月,俄羅斯的石油産量為每天1125萬桶,僅排名美國之後,占世界石油總産量的11.41%。俄羅斯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2021年俄羅斯的出口石油2.3億噸,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數量為2035億立方米,世界第一。

歐洲對俄羅斯的油氣進口依賴程度尤其高。2020年,歐盟成員國合計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約為1526.5億立方米,占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38%。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戰争和制裁将加劇全球供應鍊的緊張。以天然氣為例,若俄羅斯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那些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比如德國和意大利,都将受到嚴重的直接影響。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能全撰文指出,目前,唯一有可能緩解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隻有美國的液化天然氣。2021年,美國成為歐洲液化天然氣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占歐盟和英國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的26%。但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建設存在較長的周期,短期内美國無法迅速擴大生産能力,向歐洲提供更多的天然氣。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都不希望俄烏關系進一步惡化。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希望保持歐洲與俄羅斯能源關系的穩定,尤其是在當下供暖季尚未結束的時候。

當然,俄羅斯也不會貿然中斷油氣的出口。因為俄羅斯财政收入的約40%和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都來自于油氣。規模巨大的油氣出口支撐着俄羅斯經濟的持續發展。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可以說,俄羅斯與發達國家在能源等領域實際處于互相依賴的狀态,制裁的更新容易導緻兩敗俱傷。

除能源外,俄羅斯還是部分原材料金屬的重要生産國。它的钯産量占全球的37%,日、美、德都是它的主要消費國,钯主要用于汽車廢氣處理和電子元器件制造,根據路透統計,美國半導體行業35%的钯金屬來自于俄羅斯。

此外,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是全球的重要糧倉。二者合計的谷物出口在全球占比達到25%,一旦因制裁導緻相關出口中斷可能加劇局部糧食品種的漲價壓力。

俄烏沖突下的全球困境:油價将到200美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關鍵的是,俄烏兩國還處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貿易通道上,而兩國間的空域如今都受到限制。與此同時,集裝箱船無法進入烏克蘭港口,許多人也正試圖避開俄羅斯港口。對于全球供應鍊而言,這場貨運危機正從海陸空三方面同時裹挾而來。

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目前看來,俄烏沖突造成的經濟幹擾必将導緻全球通脹的惡化,越來越多的投行、經濟學家、分析師認為,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實際上,原油價格在1973年、1979年、1990年和2007年大幅上漲,之後都出現了經濟衰退,雖然有時候能源變得更昂貴并不是導緻經濟衰退唯一的因素。

1973年,世界範圍内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中東石油生産商切斷了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石油供應。一系列削減産量、石油禁運的措施緻石油立即供不應求,油價從每桶不到3美元漲至接近12美元,并引發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

1973-1974年,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CPI同比由6.2%上升至11.0%,個人消費支出增速由4.95%降至-0.84%,固定資産投資由13.39%降低到6.38%。歐洲整體的經濟增長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經濟學家将上世紀70年代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出現經濟衰退的原因歸結于,高油價将全球收入從能源消費國重新配置設定給了生産國。是以,經濟學家預計,歐洲、日本和新興經濟體石油消費國将再次受到劇烈沖擊。一些經濟學家稱,消費企業和家庭的能源成本長時間居高不下,可能會使歐洲經濟陷入衰退。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私人财富管理首席投資官David Donabedian表示,必須下調經濟成長的前景,提高經濟衰退的風險了。如果油價升至125美元或更高并在該水準上保持六個月,那麼歐洲将陷入衰退,因為它們對俄羅斯進口産品的敏感性極高。

巴克萊經濟學家Christian Keller等人在報告中寫道,俄羅斯-烏克蘭戰争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飙升和避險情緒上升,意味着經濟将陷入滞脹沖擊。歐洲看起來比美國更脆弱,英國介于兩者之間,中國受到的影響似乎最小。

“一些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糧食進口依賴高的開發中國家,尤其一些中東地區,面臨的不僅僅是通脹壓力了,還有饑荒的壓力。”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向鳳凰網《風暴眼》說。

華寶基金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慧勇則對中期趨勢相對樂觀。對于油價驟升帶來的影響,李慧勇向鳳凰網《風暴眼》表示,更多反應了短期沖擊,不改變中期趨勢。他說:“考慮到即将迎來能源消費淡季、OPEC+仍有剩餘産能可以動用,經濟下半年開始下行,油價持續高位的機率不大,‘脹’的問題不大,政策更應該關注‘滞’。”

“現在其實已經出現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了。特别是政策因為通脹而收縮調整的時候。”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向鳳凰網《風暴眼》表示。

在數個衰退名額中,美債已經率先發出滞脹警示——長期美債收益率的下降速度明顯快于短期美債收益率。盡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他相信美聯儲可以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降低通脹,但自2021年11月份美聯儲正式啟動縮減債券購買規模以來,5年期、10年期美國國債與2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內插補點均趨于收斂。到2022年2月,月均內插補點分别較2021年11月份收斂了32和55個基點。

“這說明市場已開始預期,加息之後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美聯儲或将在一兩年之内又會重新開機降息。”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撰文表示。

市場正密切關注美聯儲的動向。美國加息必将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發展和資産市場,包括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歐美等主要經濟體應該暫緩出台緊縮政策或者降低緊縮政策的力度。”李慧勇說。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美國業務首席經濟學家Joe LaVorgna表示,在消費者正在應對如此惡性的通脹之際,對抗通脹的美聯儲可能造成損害。他說:“目前的滞脹背景加大了美聯儲犯錯的風險,如果這導緻政策制定者走上更激進的加息道路,将對股市構成嚴重壓力。由此産生的負面财富效應将削弱需求,超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嚴重的經濟衰退可能随之而來。”

日前,美聯儲在向美國國會送出的半年度貨币政策報告中說,烏克蘭局勢已推高能源價格,增加全球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不确定性。

當地時間3月17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自2018年底停止加息周期後的首次加息。

對于美聯儲今年加息幅度的預期,機構觀點已現分歧。

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James Gorman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今年将四次加息,每次加息25個基點。這位華爾街首席執行官警告稱,鮑威爾仍需要謹慎行事。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認為,俄烏沖突發生之後,美聯儲全年會加175個基點,但三月第一次加息的幅度減小了,從50點往下掉到了25。

“未來美聯儲在通脹和增長之間的權衡會更加困難,考慮到地緣政治風險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即便通脹壓力更大,但政策緊縮需要更加謹慎,是以目前美聯儲不會貿然加大緊縮的力度,而是通過宣布的釋放石油儲備的方式來緩解能源價格壓力。”某國際知名投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鳳凰網《風暴眼》表示。

俄烏沖突形勢也許終将明朗,但金融市場引發的漣漪遠未平息;更大的金融風暴,或者已經正在路上。

點選進入專題:

風暴眼特刊 | 俄烏戰争下全球經濟傷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