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休之後,收起你的熱情,最好别管以下四件事

01

退休了,閑來無事,就管閑事。

似乎很多人退休之後,會變得更加熱情,串門的次數多了,聊天的機會多了,逛個街,都喜歡呼朋引伴了。

事實上,好日子是清淡的。離開職場,不僅意味着自由,還意味着“退讓、休息”。把世界的大舞台,留給年輕人,自己靠邊站。

作家蘇芩說過:“真正的疏遠,總愛穿着熱情的衣服;真正的熱情,卻常着一身疏遠的行頭。”

顯然,對于以下幾件事,你要是太熱情了,就會傷人傷己,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置身事外。

退休之後,收起你的熱情,最好别管以下四件事

02

原機關的是非,不要打探,都是過眼雲煙。

宋朝時,王安石出任宰相,蘇東坡在翰林院當差。兩個人的主張不同,是以産生了很多沖突。大臣呂惠卿嫉妒蘇東坡的才華,還暗中挑撥關系。

蘇東坡多次被貶,和王安石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按理說,他們兩個人,是冤家。

王安石退隐到江甯之後,蘇東坡去常州赴任,特意去拜訪他。

兩個人把酒言歡,一起遊鐘山,把所有的恩怨都放在了一邊。

再後來,蘇東坡休書一封,說:“高郵進士秦觀太虛......實不易得。願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其他無所望也。”

借助王安石的名義,推舉讀書人秦觀,蘇東坡的想法很好。但是王安石拒絕了,說:“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無乃笑我與公嗜好過乎?”

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啊,要知道進退,要懂得人情世故。在職場上,人未走,茶先涼。如果你要關注職場的事情,就大可不必了。

原來的老同僚,偶爾會聚一聚,但也僅僅是一種人情關懷,是舍去過去的恩怨,喝杯酒,讓内心釋懷,并不是讓自己和職場有什麼關聯。

如果你退休幾年,再去原機關,就會發現,很多同僚都已經離開了,你看到的都是陌生面孔,又如何能夠“打成一片”呢?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提起原機關的事情,你多半會感興趣,但是你要保持冷靜,别去打探,别去證明真僞,你隻要一笑而過就好了。

03

兒女的争吵,讓他們自己去處理,要學會權力下放。

在你五十多歲的時候,也許會遇到“退居二線”的選擇。也就是說,還沒有離開機關,但是你已經離開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已經很少去管一些大事了。

把權力給了年輕人,你身上的壓力就小了。

在家裡,你沒有辦法放棄“父母”這個位置,但是你要懂得把權力放下去,讓兒女們當家。

有道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兒女們當家了,才能夠真正感悟到生活的壓力,才會勇挑重擔。

與此同時,兒女們會因為家庭瑣事、工作的煩惱,帶來很多的吵鬧聲。作為父母,應該要學會傾聽,但是不要過分去幹涉,更不要随意代替兒女做出選擇。

這個世上,哪怕是知己,也不能真正感同身受,隻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忙。父母和兒女的關系,就像風筝和放風筝的人,一個要高飛,一個要走遠。

作為父母,把一顆心都給了兒女,也不能忘記“人生隔着一層皮”的事實。

你對兒女的熱情,反而會讓他們很不自由。并且因代溝問題,導緻觀念和機遇上的把握不同。父母的思維,多半是過時的,不能去誤導兒女。

比方說,兒女要去做網絡平台,父母一竅不通,還要指手畫腳,顯然就過分了;兒女因為财産吵架,父母要說公道話,但是不能強迫兒女接受。

“家長”的權力放下去了,父母才真正進入了“頤養天年”的階段。

退休之後,收起你的熱情,最好别管以下四件事

04

發财的事情,不要積極參與,都是身外之物。

“互惠原理”告訴我們,在取得回報的時候,要付出同等價值的東西。世上沒有白送的道理。

把“互惠原理”用到發财這件事上,你就會發現,人這一生,可以得到的财富,都是自己創造的,别人愛莫能助。

也許你偶爾會撿到幾塊錢,但是你在丢三落四的時候,也會丢掉幾塊錢。

那些告訴你“某件事可以發大财”的人,不是想幫助你,而是盯着你的終身俸,希望你一直給他做投資。到了他要虧損的時候,你就是墊背的人。

退休之後,你最大的财富,就是終身俸。隻要身體好,就是在賺錢。是以你要多鍛煉身體,多學會養生的方法,而不是去購買什麼理财産品、保健品,更不能做重大的投資。

05

年輕人的愛情,不要努力撮合或者拆散,尊重“自由戀愛”。

《跻春台》裡寫道:“捆綁不成夫妻。他既不願,勉強嫁去,難免夫婦反目。”

古代的人,雖然婚姻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是仍有回旋的餘地,有的人在定親之後,會退親;在結婚之後,會寫休書;也有人改嫁、再婚。

現在,我們都鼓勵自由戀愛,幫助年輕人牽線搭橋,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過分熱情,就會引起反感。

很多人在退休之後,會和一些老年人走得很近,大家都會談到兒女的情況,恨不得兒女盡快結婚。可是兒女不會這樣想,他們有自己的主見。

今天幫東家撮合,明天去西家探聽虛實,這樣的做法,明顯就是“長舌婦”的行為。牽紅線,點到為止。

有道是,鹹吃蘿蔔,淡操心。

能夠讓兒女的婚姻越來越幸福,就已經夠嗆了,别人的婚事,就順其自然吧。

退休之後,收起你的熱情,最好别管以下四件事

06

馮骥才在《黃昏都是詩》裡寫道:“我喜歡迷離的狀态,欲說還休,雲煙遮翳,半睡半醒。思想的事物愈清晰愈美,視覺的事物愈模糊愈美。”

人到黃昏時,最大的清醒,就是思維靈活,言行舉止糊塗。唯有朦胧,才會産生美。

人際交往,最好是,你不麻煩我,我不麻煩你。

情感互動,最好是,給人七分暖,留下三分給自己。

家庭關懷,最好是,提建議是你的權力,聽不聽是他的決定。

往後餘生,看人做事,淡如清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