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五十,看淡一切,活着就不累了

01

很喜歡一句話:“人生過半,當順天命,不必對過去懊喪嗟歎,對未來斤斤計較;不必為未知的命運背上沉重的行囊。”

人生看似漫長,不過百年而已。何必每天活得那麼累,五十歲之後,不如看淡,放下一切,享受餘生。

人過五十,看淡一切,活着就不累了

02

看淡關系: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遇見的,都是緣分;結識的,都是朋友。

總以為,圈子大了,走到哪裡,都能貴人相助,從不孤獨。

可是,你窮一次,就會發現,在燈紅酒綠的地方,是遇不到真心朋友的。還有,看起來很熱鬧的職場,不過是彼此用微笑來掩蓋内心的失落,還有各種見不得光的算計。

著名進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指出,我們拼盡全力,也隻能和大約150個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互相保持聯系。超過這個數字,就會很吃力。

著名書法家米芾,在離開主政的地方時,把自己的筆放到池子裡洗幹淨,表示自己“一生清白”。

他離開後,地方的百姓,送了很多傘給他,還有人把洗筆的池子修繕一番,叫做“廉池”。

又有多少人,可以和米芾一樣,真正懂得“無官一身輕”的道理呢?倒是有一些人,到了五六十歲了,還不舍得讓位,甚至退休了,還要利用自己的人情、人脈,幹預機關上的事情。

俗話說:“人情如紙張張薄。”

珍惜緣分的人,自然會跟随你,不珍惜的人,你跪下來求他,也沒有用,反而會被奚落一番。

人啊,最大的錯誤,或許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五十歲之後,你還是回歸家庭,和家人多相處,少一些走親訪友,也别把職場上的人,當成知己。

留下功過是非,讓别人去評價吧,你做到了問心無愧,就真正釋然了。

03

看淡得失:得到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陶淵明挂印辭官,後來寫下了“桃花源記”等傳奇的文章,到底是得到了,還是失去了?正是,有得有失,大舍大得。

看過一個故事,三個兄弟,都不願意贍養父母,但是父母卻仍舊關心兒子。

父親過世的時候,用手指着電燈,大家疑惑不解。後來,有人把電燈關掉,父親就滿意而去了。原來,父親一生都很節儉,怕電費太多。

父母留下的财産,很快就被三兄弟瓜分了,花起來毫不費力。

勤儉節約一輩子,養了不感恩的兒子,到底值得還是不值得?還不如過好自己的一生,少操心兒女的一生。

你的位置再高,也不能留給兒女;你的錢财再多,也不夠兒女一輩子的開銷;你的房子再大,也不能住下所有的兒孫。

曾國藩說過:“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

強求的東西,并不是真正屬于,反而會帶來災禍,不如舍去,反而落得清閑。

五十歲的人,如果你還看不透錢财,盲目追求物質,一定會活得特别累,一邊是欲望的慫恿自己前行,一邊是力不從心的煩惱。

真正會享受的人,不僅不會強求,還把自己得到的東西,送給真正需要的人,與人同喜。

人過五十,看淡一切,活着就不累了

04

看淡苦難:讓人痛苦的,都是來渡人的。

一個人吃過的苦,後來都會變成人生的福氣。

如果你連吃苦的本事都沒有,還談什麼成功?

演員林志穎,小時候的夢想,是要成為賽車手。他在97年的時候,就參加過正式賽車比賽。

後來,在一次比賽中,因為賽車失控,導緻身體多處受傷。

回想人生的曆程,他說:“我自己常常說我是一個夢想的實作家,而不是一個夢想家。因為夢想不去做,隻是妄想。”

每一個站在領獎台的人,都曾經在台下摔過跤,也被人阻擾過,甚至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多次。他的臉上,總會流下感動的淚水,卻把委屈的淚水,放在了心底。

人生過半了,忽而回頭,你會發現自己有多麼不容易,但是你别耿耿于懷。不管怎樣,不都過去了嗎?

著名教育家赫胥黎說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人這一生,真正的價值,并不是那些光環,而是奪取光環的曆程,得到光環之後的謙卑之心。

05

看淡生死:命裡一尺,不求一丈。

看過一個搞笑的故事。

一位老先生,教孩子們讀書。他看到有同學在抓癢,立馬出了一個上聯:“不抓不癢,不癢不抓,抓抓癢癢,癢癢抓抓。”

調皮的同學靈機一動,對下聯:“先生先死,先死先生,生生死死,生生死死。”言外之意,就是笑話先生,命不久矣。

先生坐在椅子上,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

很多人,都像先生一樣,害怕變老,可是時間卻拼命催促着人變老,毫無辦法。

《論驚恐》裡寫道:“禍若不至,徒然驚恐;禍若來臨,驚恐徒增痛苦。”

一個人越怕什麼,就越容易得到什麼。不如放下心,過好當下的每一個日子。你的驚恐不安,其實是多餘的,在給心靈添加負擔。

有人認為,得了重病的人,有一部分是因為害怕,吓死了自己。

人的壽命是有限度的,唯有人的精神是無限的,如果你想要活得更久一些,那就要活出精氣神,給自己和别人加油鼓勁。

人過五十,看淡一切,活着就不累了

06

有讀者留言:“我怎麼覺得,看淡了一切,才會幸福?”

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歡它,那就是享受;如果你讨厭它,那就躲遠點;如果躲不開,那就接受它;如果接受不了,那就放下它。

其實,人生一世,到了最後,一切都要放下,不如趁早,釋懷,坦然。

作家白落梅說:“世間諸法無常,看淡一切,回歸自然,方是徹悟,方為幹淨。”

看淡了,自然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輕松了。

願你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度餘生。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