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分,最是人間好光景

春分,最是人間好光景

春分的來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曆一》記載:“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是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将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有諺語:“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曆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的習俗

春分吃春菜

春分也有很多習俗,昔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這也成了一個習俗。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甯,身壯力健,一整年都健健康康的。

春分豎蛋

有句俗語:春分到,蛋兒俏。“春分豎蛋”在大陸也有4000多年的曆史,每逢春分日,人們會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

犒勞耕牛

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春分已至,耕牛即開始一年的勞作,以糯米團喂耕牛表示犒賞。祭祀百鳥,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谷,祈禱豐年之意。

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

春分,最是人間好光景

主播:CICI

旅遊 音樂 電影 愛好者

偶爾看書,時常發呆

希望有一天可以去看看世界

撰稿/CiCi

審稿/吳靈玲

編輯/陳洪詩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