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作者:古籍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歐洲擴張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曆史事件。在四百多年裡,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先後在美洲、非洲和亞洲擴張勢力。以學術角度探讨歐洲擴張成功的原因,傳統觀點認為歐洲的軍事力量占據優勢。劍橋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傑森·沙曼在《脆弱的征服 : 歐洲擴張與新世界秩序建立的真實故事》一書中卻提出不同觀點,他認為在近代早期(1500—1750),相對于其他文明,歐洲并沒有形成軍事霸權。巧妙的外交政策、完善的後勤保障、财政支援和對海洋的控制等,對擴張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他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莫卧兒帝國的較量為例,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依靠特許狀建立的主權公司

17世紀初,一種新型的歐洲擴張主體,以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特許貿易公司或者叫“主權公司”在亞洲出現。

主權公司(英國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不過是其中兩個)是現代跨國公司的前身,開創了現代資本主義的許多重要制度,比如公司的法人資格、股份所有權、有限責任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

它們是一心隻關注利潤的公司,但也被授予典型的主權特權,而且它們也積極地運用這些權力,主要是發動戰争和外交交涉的權力,也包括建立殖民地和要塞、主持刑事和民事司法、鑄币及行使宗教職能的權力。

如同西班牙君主賜予新大陸的各種征服者團體特許權一樣,英國和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統治者也渴求海外征服和财富,但沒有手段去實作這些夢想。

像西班牙一樣,英國和荷蘭希望通過授權給私人活動者,委派他們在海外擴張來進行嘗試。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根據1600年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頒發的一份特許狀建立的。在前往東方的開拓中,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初被籠罩在其荷蘭對手的陰影之下,基本上被逐出了香料群島,是以它轉而把精力集中在南亞。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英國東印度公司最終成為最為重要的主權公司,在19世紀,它統治的龐大帝國幾乎覆寫了整個南亞,這裡有着全世界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口。

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類似,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試圖通過壟斷來獲得超額利潤的武裝貿易商。因而,在17世紀早期,托馬斯·羅伊爵士被派往莫卧兒王朝,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尋求貿易許可。他認為,對于當地政權,“最好是一手拿着劍跟它們打交道”。

不應該過度誇大英國東印度公司早期的軍事力量,這一點很重要。由于法律和現實原因,它遠遠沒有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香料群島時那麼好戰。在英國人和他們的荷蘭對手共存的地方,英國東印度公司往往隻能屈居第二。

在對南亞進行一系列遠征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意識到需要在該地區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16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找到第一個立足點——蘇拉特港,之後的幾個前哨站是用外交手段而非武力從莫卧兒帝國獲得的。

對立還是總體和諧:英國東印度公司早期與莫卧兒帝國之間的關系

對于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莫卧兒帝國之間的關系,傳統的描述是一種大緻的平衡狀态,當地的莫卧兒官員勒索英國東印度公司,而如果這種索取超出了限度,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會騷擾前往紅海的莫卧兒船隻作為反擊,最終回到不穩定的原狀。

然而,通過對莫卧兒波斯語材料的研究,法哈特·哈桑認為曆史學家誇大了沖突的程度,并掩蓋了一個事實:雙方的關系總體上是和諧的。

與在古吉拉特和後來的孟加拉被當地帝國官員勒索不同,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帝國在當地的代理人勾結,以逃避向皇帝繳納關稅。莫卧兒政權一般會在地方分享或者授權國家權力,這種可滲透的特質極大地友善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入帝國。

實際上,這種特質部分地反映了莫卧兒帝國建立的方式,它更多地依賴于與對手合作,使其臣服,而不是摧毀他們。

尤其是商人和港口享有很大的自治權,這樣一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自治隻需遵循既有的先例即可。公司向皇帝宣誓效忠,而皇帝則慷慨地授予包括貿易權在内的某些特權。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英國東印度公司向莫卧兒帝國求和

英國東印度公司于1639年在馬德拉斯建立了第一個不受莫卧兒帝國控制的要塞化前哨站,這一成果的獲得依靠的是與當地統治者的密謀,而非任何軍事優勢。

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莫卧兒帝國之間的唯一一次重要的沖突爆發于1686年。

當時,莫卧兒皇帝奧朗則布急需更多的收入來資助他鎮壓馬拉塔人的反叛行動,是以他的官員嚴厲打擊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逃避關稅的行為。

與此同時,在孟買總督約西亞·蔡爾德爵士的影響下,英國東印度公司決定對莫卧兒帝國擺出更具攻擊性的姿态:“商人決定做戰士。”然而,英國東印度公司認為莫卧兒帝國已經被削弱,英國人完全可以在陸地上将其擊敗,在這一點上它嚴重失算了。

它最初在孟加拉發起的海陸聯合進攻宣告失敗,且損失慘重。英國東印度公司還襲擊了滿載前往麥加的朝聖者的船隻,此舉激怒了莫卧兒皇帝,他下令将它驅逐。

1690年,局勢變得不可收拾,當一支阿比西尼亞艦隊在莫卧兒帝國任命的指揮官指揮下封鎖了孟買,迫使英國東印度公司駐軍投降時,公司失去了除馬德拉斯之外的所有領地。英國東印度公司隻能求和。它向皇帝呈遞了“最為謙卑的、悔意最真切”的求和信,并且同意支付巨額賠款,以及引發戰争的(此前沒有繳納的)高額稅款,以恢複他們的特權。這段經曆反映出,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僅在陸地上不敵莫卧兒帝國,它的海上堡壘也非常脆弱。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莫卧兒帝國的衰落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18世紀是南亞發生動蕩和巨大變化的時期,最為突出的變化是莫卧兒帝國的衰落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1707年,莫卧兒皇帝奧朗則布去世,此後的時代充滿了瘋狂的宮廷陰謀、一連串激烈的皇位争奪,以及強大的地方統治者的分裂行動,他們口頭上繼續支援莫卧兒帝國的宗主權,實際上卻越來越多地按照自己認為合适的方式進行統治。

用遊擊戰術騷擾莫卧兒人的印度馬拉塔聯盟從17世紀晚期開始日益強大。

在1739年對抗波斯統治者納迪爾沙時,帝國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一支龐大的莫卧兒軍隊潰不成軍,德裡也慘遭劫掠,甚至皇帝鑲滿寶石的孔雀寶座也被奪走。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莫卧兒人不是被歐洲人擊敗的,而且盡管内部紛争是他們失敗的決定性因素,但他們在軍事上最危險的敵人是波斯人和阿富汗人,而非葡萄牙人、荷蘭人或英國人。

盡管直到進入19世紀後很久,幾乎所有南亞曆史舞台上的玩家,包括英國東印度公司,都繼續承認莫卧兒王朝至高無上的權威,隻是他們恭順的僞裝日益敷衍。

18世紀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的迹象顯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軍事實力有了飛躍式的發展。18世紀20年代,公司依然對莫卧兒帝國權力的式微保持警惕。直到174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整個南亞也隻有2000名士兵。直接改變英國東印度公司軍事實力的并非莫卧兒帝國的崩潰,而是來自歐洲人,即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挑戰。

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很多戰争都是通過代理人進行的,即資助當地盟友和雇用非正常部隊來作戰。

1746年至1763年,在印度南部,英國人和法國人分别從他們位于馬德拉斯和本地治裡的基地支援敵對的競争者。在被視作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戰役——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中,羅伯特·克萊武率領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以寡敵衆,通過戰鬥和(更為重要的)賄賂的方式戰勝了法國支援的孟加拉統治者。此役帶來的對孟加拉的征服,再加上1764年在布克薩爾的勝利,使英國東印度公司得以控制南亞最為富庶和人口最多的地區的稅收。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這常常被視作一種自我強化的勝利循環的開啟。

随着收入的大幅提高,公司可以負擔規模更大、能力更強的軍隊,這就可以把更大的區域和更多的人口置于它的控制之下,收入又會增多,如此循環下去。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西南部的主要對手是邁索爾蘇丹國的擴張勢力。在四場接續發生的戰争中,邁索爾先是在1767—1769年以及1780—1784年的兩場戰争中與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了旗鼓相當的對抗,之後在1790—1792年被由英國東印度公司上司,由敵對印度政權組成的聯盟完全擊敗,并在1799年被徹底消滅。

印度馬拉塔聯盟在1775—1782年、1803—1805年、1817—1818年的三場戰争中被擊敗。盡管在整個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及後來的英屬印度依舊在南亞經曆了重要的戰役,尤其是應對生死攸關的1857年印度“兵變”,但這些戰役的目的都是實作擴張和維持英國的霸權。

人們很容易将最終的勝利視作必然,并且從結果回溯來解釋18世紀軍事趨勢的關鍵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與邁索爾和馬拉塔的戰争,在勝利的天平決定性地偏向英國人前,戰争雙方在大部分時間内都旗鼓相當,并非從頭到尾都是西方高唱凱歌。

解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勝利:技術和戰術

如何解讀英國人取得勝利的原因?

乍看之下,軍事革命論,即以操練和先進火藥武器為基礎的新式歐洲戰術似乎對這一在19世紀中葉完成的程序提供了有力的解釋。

但很快有人質疑:“歐洲人掌握了更先進的軍事知識這一說法與事實不符:在掌握相同知識的情況下,戰場上的結果卻存在差異。印度政權如此廣泛地雇用歐洲雇傭兵,使得在18世紀下半葉,歐洲和印度在軍事知識方面的差距難以保持。”

歐洲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從火藥武器的優勢中獲益?

印度賈達珀大學曆史系副教授卡西克·羅伊堅持認為,在18世紀早期,歐洲和亞洲的火炮性能存在代差,但這一代差到1770年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說,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大部分勝利是在它的技術優勢消失後取得的。

即使是肯尼思·W.切斯,雖然他把先進的火藥武器作為他關于西方崛起的解釋的核心,但也指出南亞“在陸地上,歐洲人的火槍和手槍也在很多情況下比當地武器先進,但直到工業革命之前,都沒有先進到足以抵消歐洲人在數量上的劣勢”。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即使歐洲人率領的軍隊的确擁有更先進的武器,但這也不太可能是他們取得全面軍事勝利的主要原因。要考慮到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例如後勤、外交、财政,以及他們對海洋的控制。

英國東印度公司指揮的軍隊從18世紀40年代起開始穩步擴張,到1790年,擁有超過7萬人的軍隊。按照南亞17世紀或者16世紀甚至中世紀的标準,這些軍隊的規模也都不算特别大。更重要的不在于單純的軍隊規模問題,而是這一問題連接配接的支撐軍事革命論的兩大要素:金錢和行政方式。

解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功:軍事—财政體系

軍事曆史學家羅伯茨和帕克都相信,隻有能夠用行政力量抽取必要的金錢和人力的統治者才能組建和維持現代軍隊。

歐洲人和南亞人之間更為重大的差異并不在于人數或技術,而在于組建軍隊的方式。南亞軍隊的組建方式往往受到之前的莫卧兒帝國軍隊的影響,莫卧兒帝國征召了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這反映了帝國職權分割、職責共擔的權力結構。

除了規模相對較小的私人軍隊之外,皇帝還保留了一支由多民族的貴族組成的扈從軍,每個貴族從特定的土地上獲得配置設定的稅收,而作為回報,他要提供與獎勵的土地大小成比例的一定數量的騎兵。這些總人數在10萬~20萬之間的龐大騎兵部隊,效忠的對象是特定的貴族,而非皇帝或帝國。

後繼的莫卧兒政權這樣組建軍隊:召集軍閥組成的同盟,從當地的軍事雇傭市場中征兵,用歐洲雇傭軍來補充其軍隊。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盡管這些方法使得它們可以組建與歐洲人上司的軍隊旗鼓相當、相抗衡的大規模軍隊,但這些方法背後的财政—軍事安排是十分脆弱的。

同盟、軍閥和雇傭兵都可能被收買,或是在戰鬥時作壁上觀,或是改換門庭。即使不考慮直接的誘惑,由效忠于不同軍閥的不同人馬組成的軍隊肯定是很難被指揮的,而且如果戰場局勢對他們不利,他們可能會立即散夥。

另一個問題是,通過讓渡稅收權來擴大領土和軍隊,這讓中央統治者的金庫日益枯竭,難以持續給部隊提供供給和向雇傭軍支付費用。這些潛在的弱點在短期内是可以被控制的,然而持續數十年不間斷的戰争和接二連三的戰役使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尖銳了。

英國東印度公司擁有一個關鍵優勢,那就是更強的“購買”軍事勝利的能力。無論是通過收買對手這種直接形式,還是通過保證雇傭軍一直能得到報酬并確定其軍隊得到良好的供應這類間接的形式。

正因為在支付薪水方面十分可靠,英國東印度公司成了許多雇傭軍偏愛的雇主。雖然英國東印度公司一點兒也不排斥雇用軍閥,而且同樣高度依賴非常備的騎兵,但它還是組建了一支在當地招募、不斷擴大的常備軍,并與士兵們簽訂了長期合同。這些軍隊都是按照歐洲軍隊的模式進行組織的,一般由50名歐洲人率領2000名左右的士兵。除了正常薪水,士兵們還被保證會獲得終身俸。這些武裝力量構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中可靠的核心力量,而這恰恰是大部分其他南亞政權所缺乏的。

傑森·沙曼:靠武力還是靠财力?英國東印度公司實作南亞擴張的關鍵原因

書 名:脆弱的征服 : 歐洲擴張與新世界秩序建立的真實故事

作 者:[英]傑森·沙曼(J.C.Sharman)著 黃浩 譯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 号:ISBN 978-7-229-16124-8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定 價:52.00元

分 類:歐洲史·國際關系

作者簡介

傑森·沙曼(J.C.Sharman)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國際關系專業教授。西澳洲大學曆史和政治學學士、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槟分校政治學博士。曾任教于保加利亞美國大學、悉尼大學和格裡菲斯大學,還曾在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做過短期通路學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