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明白,獨立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難發現,大部分孩子似乎很難真正做到獨立。
這也導緻生活中的“巨嬰”的越來越多,這些“巨嬰”們不僅無法獨立去完成某一件事,甚至在離開父母時,連生存都是問題。

如果聽别人說有人會“懶死”,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在開玩笑,畢竟這是一個物資極其豐富的時代。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人被活活懶死,他就是因為懶,被活活餓死在家中的“中國第一懶人”楊鎖。
據了解,楊鎖在8歲之前都從未下地自己走過路,每天出行都是靠父母将他挑在土籃中。
父母對他的溺愛可謂是深入骨髓,甚至怕他學業太重而拒絕了老師給他布置作業,即便楊鎖想要幫助家裡幹活也都被父母阻攔。
可惜好景不長,楊鎖的父母相繼因病去世之後,楊鎖失去了能夠幫助自己做一切的人。
因為缺乏獨自生存的能力,他先是将家裡的家具劈開燒火取暖,燒完家具又燒衣服,又将家中值錢的物件賣掉換取食物。
除此之外他想要上廁所更是會在家中室内随便挖個坑解決。就這樣,一個四肢健全但缺乏自理能力的小夥子,終于在他23歲那一年被活活餓死在家中。
由此可見父母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也是刻不容緩。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
1、學會放手
身為父母,總是會擔心孩子出錯、做不好,于是無論任何事都會去替孩子做決定,殊不知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往往會導緻孩子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最終也隻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巨嬰”。
是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進行決策,并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們自己的事。
2、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父母主動将一切事物都幫孩子做好,那麼孩子隻會成為一名“巨嬰”,對此家長要學會從生活中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手能及的事,例如讓孩子幫助家長幹活。
怎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1、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部分父母發現孩子出現問題後,二話不說就開始替孩子解決,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會無法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給孩子獨立空間
有些父母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想要去插手,最終“孩子做事”往往會演變成“家長做事”,而這也是導緻孩子無法獨立、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無疑都會希望讓我們自身去替孩子多承擔一些,以便孩子能夠免受“皮肉之苦”,但事實卻告訴我們,孩子在免受“皮肉之苦”的同時,往往也得不到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