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散文:遙想孩提時的落雪天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鄉土散文:遙想孩提時的落雪天

鄉土散文:遙想孩提時的落雪天

文:吳建昌  

天氣預報說,白天将有雪,但是沒有落下。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清晨起來,隻見人家屋面上車身上已覆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雪。小區裡的草上、樹上清白斑駁,牛年臘月的雪終于落下來了,它也是2022新年的第一場雪。“瑞雪兆豐年”,于是急忙穿上鴨絨服,走到樓下,來到停車處,在愛車的發動機蓋上的薄雪上寫下了“20220129”幾個字,以示紀念。

“快走啊,堆個小雪人吧!”,一句脆嫩嫩的童聲傳入耳際,循聲看去,原來是六樓的沈師傅帶着它的孩子也來到了他們的車前,隻見沈師傅帶着他的孩子在把車蓋上的雪刮在一起,再在車蓋中央堆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小雪人。

沈師傅車蓋上的小雪人把我的思緒牽回到了我的孩提時代。我孩提時代那玩雪的情景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一幕幕地又浮現在了眼前。

回想起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是自己的孩提時代,也和現在的小孩子一樣,到了冬天,就盼望着落雪。那時的老天好像也懂得孩子的心似的,一到冬天總是要落他好幾場大雪的,即使時過了立春了,有時還會大雪紛飛,将大地變成一個銀色得世界,哪像現在老天時那麼小氣,整個冬天就落了這一點點得雪。

記得小時候,冬天的天氣要比現在冷得多了。一到三九嚴寒,如果是接連幾天的陰雲遮天,再加上不大的西北風直刺肌骨,那說明不出就一兩天,天肯定要落雪了。果不其然,到了傍晚時分,随着悉哩索洛的雪珠的落下,接着而來的便是紛紛揚揚的雪花了。雖然沒有“大如席”,但也有“飛起玉龍三百萬”的陣勢。傍晚氣溫在冰點以下,是以不一會兒,人家屋頂上小瓦的瓦壟就不見了,門外場地上堆的稻草堆面上的枯黃色也不見了,浜底裡那棵老柚樹像是變了魔法似的成了一棵碩大的開滿梨花的梨樹了----整個世界彷佛都是白色的了。

因為下雪,是以父母便讓我們早早都躺進了被窩避寒,可我們兄弟幾個卻在被窩裡盤算着明天如果天出太陽就怎麼玩的計劃。

寒冬臘月的天氣裡,民間有俗語說“見雪為晴”。果然一夜的大雪之後,第二天早上東邊天上的太陽已露出了紅紅的臉蛋。“銀裝素裹,分外妖娆”,當然這是後來讀書時讀到的。

大門一打開,門前的場地上的雪已經有半塊磚頭的高低了。我們兄弟幾個已是興奮不已,就像兔子一樣跳到場地上,迫不及待地開始把手插在潔白的雪褥子裡,顧不得雪凍銷售了,使勁地朝前滾動白雪,不一會兒,弟兄三人就在場地中央對了一大堆雪。這時妹妹阿芳也來到了大雪堆面前,要我們給她堆個雪人。妹妹的要求,弟兄三人是絕對地要聽的。于是乎哥仨找來了鐵鍁與割草的鐮刀,你一鐵鍁,我一鐮刀,七手八腳地把一個雪堆刮成了我們想象中的雪人:在兩個小而圓的洋芋上塗上鍋煙煤當作雪人的眼睛,用一根胡羅蔔當作雪人的鼻子,用母親針線籮裡剩下的紅絨線當作雪人的小嘴巴,妹妹還把父親的舊圍巾找了出來,圍在了雪人的大脖子上。雪人做好了,兄妹幾個是圍着雪人是叫啊跳啊,興奮異常。下雪了,我們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小時候就這樣盼望着落雪。

落雪的日腳裡,不光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還可以去看正榮叔他們在小隊裡的曬谷場上捉麻雀。雪地裡捉麻雀,是必須要等雪連續地落幾天,麻雀們在野外找不到食物的時候才行。方法是,先把曬場中央的雪掃出一大塊空地來,在空地上撒上一些稻谷,再在稻谷上面用一根短竹竿撐起一隻大的竹匾(當時小隊裡是有的,曬稻谷用的),短竹竿的底下系上一根細細的麻繩,麻繩一直通到曬谷場旁邊的倉庫裡。正榮叔叔他們就躲在倉庫的門背後,手牽着細麻繩,眼睛盯着竹匾,運氣好的話,麻雀們會來吃竹匾底下的稻谷的。隻怕麻雀不來,麻雀一來,就肯定變成竹匾下的“屈死鬼”,正所謂是鳥為食亡嘛。小時候是很佩服正榮叔他們這一捕捉麻雀的功夫的。後來書讀多了,讀到了《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一文,才知道那個方法,閏土的父親早就用過了。莫不是正榮叔他們早就讀過了魯迅的這篇文章,照着做的。但細究起來,好像他們未必讀過。既然未必讀過,但怎麼捉麻雀的方法竟是如此地相似呢。弄不明白,反正覺得當時正榮叔他們這樣地捉麻雀,讓我們浜裡的這些個小屁孩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連續地落雪,還可以玩一個更加有趣又更令人激動的事,就是雪夜在稻草堆裡捉麻雀。不落雪的日子裡,麻雀們一般都是在竹園裡過夜的,落雪後竹園裡的竹子上都結滿了雪,麻雀們就會鑽到曬谷場邊的稻草堆裡過夜。是以,在落雪天的夜裡,隻要拿上手電筒往稻草堆上照去,如果稻草堆裡有個圓洞且未被雪蓋住,那麼這個洞裡十有八九是有麻雀鑽在裡面的。伸手進去一抓,就不會落空的。當然這個抓法我們小孩是做不了的,隻是出于好奇跟着大人們去看熱鬧看來的。但即使是看熱鬧也覺得落雪天真好看。

孩提時代,天真無邪,可一去不複返了,如時間,如青春。看着眼前的雪,想到孩提時候的雪,那時候在玩雪的時候,永遠都充滿歡聲笑語的,那是純真而美好的歲月。正想再回到那個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再堆一個快樂的雪人,讓所有的快樂延續整個冬天;再打一場熱情的雪仗,讓自己的活力散發在寒冬的每一絲空氣中。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請标注是否原創。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