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土散文:遥想孩提时的落雪天

作者: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乡土散文:遥想孩提时的落雪天

乡土散文:遥想孩提时的落雪天

文:吴建昌  

天气预报说,白天将有雪,但是没有落下。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清晨起来,只见人家屋面上车身上已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小区里的草上、树上清白斑驳,牛年腊月的雪终于落下来了,它也是2022新年的第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于是急忙穿上鸭绒服,走到楼下,来到停车处,在爱车的发动机盖上的薄雪上写下了“20220129”几个字,以示纪念。

“快走啊,堆个小雪人吧!”,一句脆嫩嫩的童声传入耳际,循声看去,原来是六楼的沈师傅带着它的孩子也来到了他们的车前,只见沈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在把车盖上的雪刮在一起,再在车盖中央堆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雪人。

沈师傅车盖上的小雪人把我的思绪牵回到了我的孩提时代。我孩提时代那玩雪的情景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一幕幕地又浮现在了眼前。

回想起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自己的孩提时代,也和现在的小孩子一样,到了冬天,就盼望着落雪。那时的老天好像也懂得孩子的心似的,一到冬天总是要落他好几场大雪的,即使时过了立春了,有时还会大雪纷飞,将大地变成一个银色得世界,哪像现在老天时那么小气,整个冬天就落了这一点点得雪。

记得小时候,冬天的天气要比现在冷得多了。一到三九严寒,如果是接连几天的阴云遮天,再加上不大的西北风直刺肌骨,那说明不出就一两天,天肯定要落雪了。果不其然,到了傍晚时分,随着悉哩索洛的雪珠的落下,接着而来的便是纷纷扬扬的雪花了。虽然没有“大如席”,但也有“飞起玉龙三百万”的阵势。傍晚气温在冰点以下,所以不一会儿,人家屋顶上小瓦的瓦垄就不见了,门外场地上堆的稻草堆面上的枯黄色也不见了,浜底里那棵老柚树像是变了魔法似的成了一棵硕大的开满梨花的梨树了----整个世界彷佛都是白色的了。

因为下雪,所以父母便让我们早早都躺进了被窝避寒,可我们兄弟几个却在被窝里盘算着明天如果天出太阳就怎么玩的计划。

寒冬腊月的天气里,民间有俗语说“见雪为晴”。果然一夜的大雪之后,第二天早上东边天上的太阳已露出了红红的脸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然这是后来读书时读到的。

大门一打开,门前的场地上的雪已经有半块砖头的高低了。我们兄弟几个已是兴奋不已,就像兔子一样跳到场地上,迫不及待地开始把手插在洁白的雪褥子里,顾不得雪冻销售了,使劲地朝前滚动白雪,不一会儿,弟兄三人就在场地中央对了一大堆雪。这时妹妹阿芳也来到了大雪堆面前,要我们给她堆个雪人。妹妹的要求,弟兄三人是绝对地要听的。于是乎哥仨找来了铁锨与割草的镰刀,你一铁锨,我一镰刀,七手八脚地把一个雪堆刮成了我们想象中的雪人:在两个小而圆的土豆上涂上锅烟煤当作雪人的眼睛,用一根胡罗卜当作雪人的鼻子,用母亲针线箩里剩下的红绒线当作雪人的小嘴巴,妹妹还把父亲的旧围巾找了出来,围在了雪人的大脖子上。雪人做好了,兄妹几个是围着雪人是叫啊跳啊,兴奋异常。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小时候就这样盼望着落雪。

落雪的日脚里,不光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去看正荣叔他们在小队里的晒谷场上捉麻雀。雪地里捉麻雀,是必须要等雪连续地落几天,麻雀们在野外找不到食物的时候才行。方法是,先把晒场中央的雪扫出一大块空地来,在空地上撒上一些稻谷,再在稻谷上面用一根短竹竿撑起一只大的竹匾(当时小队里是有的,晒稻谷用的),短竹竿的底下系上一根细细的麻绳,麻绳一直通到晒谷场旁边的仓库里。正荣叔叔他们就躲在仓库的门背后,手牵着细麻绳,眼睛盯着竹匾,运气好的话,麻雀们会来吃竹匾底下的稻谷的。只怕麻雀不来,麻雀一来,就肯定变成竹匾下的“屈死鬼”,正所谓是鸟为食亡嘛。小时候是很佩服正荣叔他们这一捕捉麻雀的功夫的。后来书读多了,读到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一文,才知道那个方法,闰土的父亲早就用过了。莫不是正荣叔他们早就读过了鲁迅的这篇文章,照着做的。但细究起来,好像他们未必读过。既然未必读过,但怎么捉麻雀的方法竟是如此地相似呢。弄不明白,反正觉得当时正荣叔他们这样地捉麻雀,让我们浜里的这些个小屁孩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连续地落雪,还可以玩一个更加有趣又更令人激动的事,就是雪夜在稻草堆里捉麻雀。不落雪的日子里,麻雀们一般都是在竹园里过夜的,落雪后竹园里的竹子上都结满了雪,麻雀们就会钻到晒谷场边的稻草堆里过夜。所以,在落雪天的夜里,只要拿上手电筒往稻草堆上照去,如果稻草堆里有个圆洞且未被雪盖住,那么这个洞里十有八九是有麻雀钻在里面的。伸手进去一抓,就不会落空的。当然这个抓法我们小孩是做不了的,只是出于好奇跟着大人们去看热闹看来的。但即使是看热闹也觉得落雪天真好看。

孩提时代,天真无邪,可一去不复返了,如时间,如青春。看着眼前的雪,想到孩提时候的雪,那时候在玩雪的时候,永远都充满欢声笑语的,那是纯真而美好的岁月。正想再回到那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再堆一个快乐的雪人,让所有的快乐延续整个冬天;再打一场热情的雪仗,让自己的活力散发在寒冬的每一丝空气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