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情散文:村后曾有片桑树林

作者: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乡情散文:村后曾有片桑树林

文:张宗龙

小时候我们老家,村前屋后的大都喜欢种植杨树和梧桐树,因为这两种树长得快,既能打家具还能卖钱。其他像桃子、杏子、核桃、柿子一类的果树也有零星种植的,但都不多。至于桑树,我印象中村里没有种的,也许“桑”音同“丧”,村里人有些忌讳吧,我们那儿讲究多,所以我们那儿见一棵桑树是很难得的,更别提吃桑椹了。

时光进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我们那个完全以种地为主的大村子,有些人便搞起了多种经营,其中之一便是养蚕。那时我们村的人都没有去过南方,但我们却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知道苏杭一带除了种大米和茶叶,更多的是种桑养蚕,《红楼梦》里的那有钱人穿的绫罗绸缎大都产自那儿。可在北方养蚕可行吗?村里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养蚕最主要的原料就是桑叶,那时我刚到外地上初中,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只记得不知哪家带了头,后来一家跟着一家学,在村后的靠近山坡的地里种植了一大片桑树。我印象中村后的那片土地,靠马山较近,属于典型的坡地,但经常被淹,田里横七竖八地挖了很少排水沟,村人常称为北坡。北坡的地相对孬一些,不能种植小麦玉米,只能种一些红薯、谷子、棉花一类的庄稼,小时候我们常去北坡挖七七芽、茅根,当作中药材卖给镇上的收购站。等我知道北坡有人种了桑树时,那一片桑树已然成了规模,长成一片茂密的桑树林了。

那一片桑树林煞是惹眼,春天是清绿的,夏天是墨绿的,被雨水一浇,泛着黑油油的亮光,显得生机勃发。由于是新栽的幼苗,树干不壮、树冠不大、只有树叶浓密,微风一吹,沙沙作响,比其他庄稼更惹人爱怜。当时这在我们附近那几个村子里可是新闻,这之前我们祖祖辈辈就知道在大田里冬天种小麦、夏天种玉米,一年能收两季;而在靠近山坡、河边的小田里只能到了春天才种谷子、高粱、红薯等杂粮,到了秋天才收,一年就一季收成。而种的这些庄稼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都是保命的口粮,谁还能想到地里能种出钱来呢?种桑树养蚕可是现点现当时就能卖钱,当时村里人都很眼红那一片桑树林。刚巧,我们家在那儿也有一亩多地,也跟着别人种了桑树。

养蚕可不是好营生,比种庄稼累多了。待那片桑树林成了气候,密成一片的时候,村里便开始养蚕了。开春,家里买来几个硕大的簸箩和蚕卵,专门腾出一间土房,开始了养蚕的全新生活,而摘桑叶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事。初春的桑叶浓绿碧染、新鲜肥硕,看着很是招人喜欢,我们细细地摘来,又细细地擦了,要让蚕宝宝吃干净的桑叶。随着蚕宝宝不断长大,它们的饭量越来越大,吃桑叶的沙沙声有时听着那样亲切,有时又让人非常烦恼,因为它们吃得越多,我们的劳动量越大,摘桑叶的次数便多了起来。起初我们只是感觉摘桑叶好玩,一天摘个一两筐就够了,到了后来,一天十几筐都不够蚕宝宝吃的,特别是吐丝的时候,是一刻都不能“断粮”的。我妈常说,“蚕正吐丝断桑叶”,这和“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个道理,于蚕于人都是遗憾。

为了不让蚕宝宝们饿着,我们只能加大劳动量,清晨起来、放学回家第一要干的事就是跑去桑树林摘桑叶,尽管很累,但我们却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知道,蚕宝宝吃的越多,吐的丝就会越多,将来卖的钱也越多。特别是我们学了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知道了它们的含义,对蚕便有了浓深的感情,它们这种牺牲奉献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而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竟然是我们用一片一片桑叶喂大的,我们便多了些自豪,觉得我们采桑叶再累也值了。

任何辛酸的背后都会藏着幸福,我们在摘桑叶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那一粒粒小小的桑椹猛然间长大了,当它由嫩绿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的时候,又会为我们送上一波惊喜。小时候我们无处买水果,村里偶尔有几家种了果树的,也大多得到秋天才能吃到果子,而桑椹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它酸甜可口,汁丰肉厚,吃到嘴里特别过瘾,最主要的是现摘现吃,新鲜饱满,比现在市场上用塑料盒装了卖得好好多了。我们常常吃的小嘴发木、嘴唇鲜红才罢休。每当桑椹成熟季节,大人们在劳碌一阵后,也喜欢钻到桑树林里歇歇脚,摘几颗桑椹解解渴,每当这时,浓绿的桑树林里便热闹起来,爽朗的笑声在桑树中间传播开去,飘的很远。

即使不摘桑叶,这片桑树林也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夏天钻进浓密的树林里乘凉是最惬意的事,有时我们在里面玩捉迷藏,奔跑嬉戏,桑椹多的时候,我们甚至采摘下来,拿到集上去卖,换回三毛两毛的钱买冰棍。桑树林带给我们很多乐趣,伴我们度过了几年的美好时光。

但终究是因为水土不服吧,或者是种桑树养蚕本就太麻烦,亦或是历来养蚕是人家南方的事,总之,没过几年,村后的那片桑树林便被砍伐了,也没人再养蚕了。村子里现在全都种上了大棚土豆,一年收三季庄稼,忙得不亦乐乎,收入也很可观。现在再回老家,村前村后的走上一圈,竟是连一棵桑树也不见了。但村后的那片桑树林,的确给我们带来过不一样的生活,让我们体验过不一样的幸福,我偶尔会想起那一片桑树林,想起一块摘桑叶、摘桑椹的小伙伴们。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