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情散文:村後曾有片桑樹林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鄉情散文:村後曾有片桑樹林

文:張宗龍

小時候我們老家,村前屋後的大都喜歡種植楊樹和梧桐樹,因為這兩種樹長得快,既能打家具還能賣錢。其他像桃子、杏子、核桃、柿子一類的果樹也有零星種植的,但都不多。至于桑樹,我印象中村裡沒有種的,也許“桑”音同“喪”,村裡人有些忌諱吧,我們那兒講究多,是以我們那兒見一棵桑樹是很難得的,更别提吃桑椹了。

時光進入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我們那個完全以種地為主的大村子,有些人便搞起了多種經營,其中之一便是養蠶。那時我們村的人都沒有去過南方,但我們卻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知道蘇杭一帶除了種大米和茶葉,更多的是種桑養蠶,《紅樓夢》裡的那有錢人穿的绫羅綢緞大都産自那兒。可在北方養蠶可行嗎?村裡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養蠶最主要的原料就是桑葉,那時我剛到外地上國中,具體情況并不清楚,隻記得不知哪家帶了頭,後來一家跟着一家學,在村後的靠近山坡的地裡種植了一大片桑樹。我印象中村後的那片土地,靠馬山較近,屬于典型的坡地,但經常被淹,田裡橫七豎八地挖了很少排水溝,村人常稱為北坡。北坡的地相對孬一些,不能種植小麥玉米,隻能種一些蕃薯、谷子、棉花一類的莊稼,小時候我們常去北坡挖七七芽、茅根,當作中藥材賣給鎮上的收購站。等我知道北坡有人種了桑樹時,那一片桑樹已然成了規模,長成一片茂密的桑樹林了。

那一片桑樹林煞是惹眼,春天是清綠的,夏天是墨綠的,被雨水一澆,泛着黑油油的亮光,顯得生機勃發。由于是新栽的幼苗,樹幹不壯、樹冠不大、隻有樹葉濃密,微風一吹,沙沙作響,比其他莊稼更惹人愛憐。當時這在我們附近那幾個村子裡可是新聞,這之前我們祖祖輩輩就知道在大田裡冬天種小麥、夏天種玉米,一年能收兩季;而在靠近山坡、河邊的小田裡隻能到了春天才種谷子、高粱、蕃薯等雜糧,到了秋天才收,一年就一季收成。而種的這些莊稼隻是為了填飽肚子,都是保命的口糧,誰還能想到地裡能種出錢來呢?種桑樹養蠶可是現點現當時就能賣錢,當時村裡人都很眼紅那一片桑樹林。剛巧,我們家在那兒也有一畝多地,也跟着别人種了桑樹。

養蠶可不是好營生,比種莊稼累多了。待那片桑樹林成了氣候,密成一片的時候,村裡便開始養蠶了。開春,家裡買來幾個碩大的簸籮和蠶卵,專門騰出一間土房,開始了養蠶的全新生活,而摘桑葉就成了我們孩子們的事。初春的桑葉濃綠碧染、新鮮肥碩,看着很是招人喜歡,我們細細地摘來,又細細地擦了,要讓蠶寶寶吃幹淨的桑葉。随着蠶寶寶不斷長大,它們的飯量越來越大,吃桑葉的沙沙聲有時聽着那樣親切,有時又讓人非常煩惱,因為它們吃得越多,我們的勞動量越大,摘桑葉的次數便多了起來。起初我們隻是感覺摘桑葉好玩,一天摘個一兩筐就夠了,到了後來,一天十幾筐都不夠蠶寶寶吃的,特别是吐絲的時候,是一刻都不能“斷糧”的。我媽常說,“蠶正吐絲斷桑葉”,這和“書到用時方恨少”是一個道理,于蠶于人都是遺憾。

為了不讓蠶寶寶們餓着,我們隻能加大勞動量,清晨起來、放學回家第一要幹的事就是跑去桑樹林摘桑葉,盡管很累,但我們卻樂此不疲,因為我們知道,蠶寶寶吃的越多,吐的絲就會越多,将來賣的錢也越多。特别是我們學了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知道了它們的含義,對蠶便有了濃深的感情,它們這種犧牲奉獻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讓我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而這些可愛的小家夥,竟然是我們用一片一片桑葉喂大的,我們便多了些自豪,覺得我們采桑葉再累也值了。

任何辛酸的背後都會藏着幸福,我們在摘桑葉的時候,驚奇地發現那一粒粒小小的桑椹猛然間長大了,當它由嫩綠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的時候,又會為我們送上一波驚喜。小時候我們無處買水果,村裡偶爾有幾家種了果樹的,也大多得到秋天才能吃到果子,而桑椹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它酸甜可口,汁豐肉厚,吃到嘴裡特别過瘾,最主要的是現摘現吃,新鮮飽滿,比現在市場上用塑膠盒裝了賣得好好多了。我們常常吃的小嘴發木、嘴唇鮮紅才罷休。每當桑椹成熟季節,大人們在勞碌一陣後,也喜歡鑽到桑樹林裡歇歇腳,摘幾顆桑椹解解渴,每當這時,濃綠的桑樹林裡便熱鬧起來,爽朗的笑聲在桑樹中間傳播開去,飄的很遠。

即使不摘桑葉,這片桑樹林也是我們孩子們的樂園。夏天鑽進濃密的樹林裡乘涼是最惬意的事,有時我們在裡面玩捉迷藏,奔跑嬉戲,桑椹多的時候,我們甚至采摘下來,拿到集上去賣,換回三毛兩毛的錢買冰棍。桑樹林帶給我們很多樂趣,伴我們度過了幾年的美好時光。

但終究是因為水土不服吧,或者是種桑樹養蠶本就太麻煩,亦或是曆來養蠶是人家南方的事,總之,沒過幾年,村後的那片桑樹林便被砍伐了,也沒人再養蠶了。村子裡現在全都種上了大棚洋芋,一年收三季莊稼,忙得不亦樂乎,收入也很可觀。現在再回老家,村前村後的走上一圈,竟是連一棵桑樹也不見了。但村後的那片桑樹林,的确給我們帶來過不一樣的生活,讓我們體驗過不一樣的幸福,我偶爾會想起那一片桑樹林,想起一塊摘桑葉、摘桑椹的小夥伴們。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請标注是否原創。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