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眉舉案,一直和父親對抗的賈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齊眉舉案”,這是《紅樓夢》作者對寶玉寶钗婚姻生活的描述,表明他們是一對相敬如賓的恩愛夫妻。

從八十回文本來看,很難看出寶玉會安心于婚姻生活,是以很多讀者都不願意承受寶玉和寶钗的恩愛。然而,“齊眉舉案”寫得明明白白,這是無法否認的。

齊眉舉案,一直和父親對抗的賈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我曾在多篇文章中分析過,紅樓有兩條主線,一條以王熙鳳為主角,展現賈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另一條則以賈寶玉為主角,描述這樣一個貴公子在生活的挫折面前不斷成長的曆程。

沒錯,無論是哪條主線,作者呈現給我們的都是動态的,需要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

在前八十回裡,寶玉有兩次“深悟”,一次是第二十二回的“悟禅”,一次是第三十六回的“情悟”。另外,寶玉還因金钏兒之死,收斂了他那“愛紅的毛病”,不要誕着臉和不屬于他的丫頭們嬉戲了。

這都是對寶玉的成長展現。

有理由相信,随着賈府的内外交困,寶玉的成長會加速,最終,他會長成他父親的樣子。他和寶钗的婚姻,便是父母婚姻的翻版,“齊眉舉案”,相敬如賓。

賈政的人生中,有過質的飛躍,從“詩酒放誕”到“規以正路”。

提到賈政,就容易讓人想到刻闆與嚴厲。他與寶玉像是天生的敵人,彼此看不慣,甚至非常強硬地互相對抗。

從寶玉抓周時“伸手隻把些脂粉钗環抓來”,賈政就對他“大不喜悅”。這種“大不喜悅”,直到寶玉十三歲那年才有所緩解。

齊眉舉案,一直和父親對抗的賈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對于年輕讀者來說,這實在難以了解。寶玉要長相有長相,要文才有文才,除了不愛上學不那麼上進,實在是個讓人不得不愛的稀罕孩子。身為父親,怎麼就可以那麼讨厭自己的親生兒子呢?寶玉“題對額”時給父親掙了臉面,賈政卻依然十分嚴厲,總是闆着一張面孔呵斥。當寶玉在外面闖了禍,人家找上門來,身為父親,不但不保護孩子,反而下狠手要把兒子打死。

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古闆的父親?他的心到底是不是肉長的?

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才告訴我們,賈政“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

什麼是“詩酒放誕”?就是喜歡以詩佐酒、喝酒吟詩,同時放誕不羁,并不拘泥于規矩禮儀。這正是寶玉社交中常做的事,比如在酒局中一起吟詩并結交名伶蔣玉菡。

從這裡的描述可知,少年時的賈政,和寶玉差不多,也是個淘氣的,沒少讓父親操心。賈母就在賈政打寶玉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麼教訓你來!”言下之意,當初你父親也這樣教訓過你,沒看把你教訓成光宗耀祖的人物。

是以,賈政并非天生古闆不近人情,他隻是“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規以正路”,才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齊眉舉案,一直和父親對抗的賈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沒錯,人都是會變的,長大一點,成熟一點,再加上環境的改變,總會産生或大或小的變化。賈政從“詩酒放誕”變成古闆的嚴父,就是因為年齡帶來的改變:要在子侄輩中做榜樣,不得不改邪為正,“規以正路”。

這似乎是一條普适的規律,就像魯迅筆下的閨土,那麼富有靈氣的少年,中年時也成了麻木遲鈍的木偶人,和他的父輩别無二緻。誰能想象到,端方而循規蹈矩的賈政,曾經也有過“詩酒放誕”的少年時光?

一直和父親對抗的寶玉,也将和父親一樣“規以正路”。

父子是冤家,這是我們文化語境下的一個普遍現象。之是以會成為冤家,就是因為個性相似,于是互不相讓。最終,想要父子和解,通常需要等到兒子也成為父親,或者在某些事情上深受感觸,進而了解了父親。

少年時的寶玉,一直在和父親對抗。即使挨了父親的打,他依然想的是“我便一時死了,得她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亦無足歎惜”,甯可被打死也不毫無悔意,甚至覺得死得其所。如果賈政知道了他的這種想法,估計會像秦業一樣,被兒子活活氣死了。

齊眉舉案,一直和父親對抗的賈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這種對抗,不可謂不激烈。當初,秦鐘因為這種對抗把老父親氣死了,于是把自己的忏悔化為勸勉之言,勸寶玉“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

這種勸勉,當時的寶玉不懂,但以後會懂。

這個以後,就是賈府經曆種種變故之後。

當賈府的财務狀況到了“後手不接”時,當姐妹們一個個被迫離寶玉而去時,當賈母撒手人寰依然放不下寶玉時,當父親賈政因精力不濟不得不緻仕時,當一家老小的生活都陷入困頓時,就到了寶玉“規以正路”的時候。

到了這個時候,寶玉才意識到,能娶到寶钗這樣具有“停機德”的妻子,真是天大的福分。當一個人要想要“規以正路”時,最希望身邊有志同道合之人,可以互相信賴、彼此扶持、共同努力。進取時有人照拂,懈怠時有人激勵。這樣的夫妻,正是“齊眉舉案”的恩愛夫妻,就像賈政和王夫人一樣,是當時社會夫妻關系的典範。

齊眉舉案,一直和父親對抗的賈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作者用“齊眉舉案”告訴我們,一直和父親對抗的寶玉,最終活成了父親的樣子,盡最大能力擔起了屬于他的責任。他和寶钗更是彼此恩愛,沿襲了父母的相處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