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局勢走到今天,各方都有哪些誤判?

作者:這裡有隻薛定谔的貓
烏克蘭局勢走到今天,各方都有哪些誤判?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别軍事行動”進入第24天,現在局勢發展的結果,無論對于直接或是間接的沖突當事方,老實說,沒有一方是完全預料到的。既然沒有預料到,在此前的決策中就肯定出現了誤判。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1. 先說最笨的歐盟。主要是西歐,包括德國。這是随着美國起舞的一幫笨蛋,正是他們糊塗的戰略導向,導緻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比較起來,前德國總理施羅德是最清醒的,啟動建設“北溪”項目并不是作繭自縛,自裁于俄羅斯。相反,這是與俄羅斯實作利益捆綁和戰略平衡的關鍵一步。前提是隻要不去碰烏克蘭,雙方都能相安無事。

歐盟最大的誤判,在戰略方面,就是長期誇大俄羅斯的安全威脅,但又忽視了普京複興俄羅斯的目标;妖魔化普京個人的同時卻又沒有給予俄羅斯平等的談判地位。歐盟更加沒有認識到烏克蘭中立對于實作俄羅斯和歐洲地緣政治平衡的基礎性地位。

在戰術方面,歐盟完全低估了普京開打的決心。等到俄羅斯一動手,立刻騎虎難下,隻能跟着大哥美國一起制裁,期望俄羅斯在重壓下撤軍。結果,歐盟傷敵一千,自傷八百。

馬克龍天天說北約已經“腦死亡”,但又沒法發出獨立的聲音左右北約和歐盟。施羅德是個生意人,出生于東德的默克爾和普京最容易感同身受,有同理心。2014年美國推動烏克蘭搞“獨立廣場”革命,就是在逼宮俄羅斯有所舉動。克裡米亞事件後,默克爾不得已加入譴責和制裁俄羅斯的隊伍。即使這樣,美國人和歐洲的民粹主義者還認為默克爾對普京太過軟弱。

不斷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推波助瀾,本來就是美國“離岸操控”的關鍵,偏偏歐盟好這一口,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以前“日不落”就玩這一手,“日落”後美利堅接手,這就是歐洲大陸的宿命。

歐盟不僅對外,在内部都長期存在三六九等。主權債務危機時,希臘、愛爾蘭這些小國,為了博得救濟,隻能按照美國人統一開出的藥方,在法國、德國和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國際貨币基金“三駕馬車”的壓迫下緊縮财政、喪權辱國,最後一地雞毛。

法國和德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既不服軟,又硬不起來。老牌過氣的國家死要面子,卻又沒有魚死網破的決心和勇氣。

2. 接下來說烏克蘭。一屆不同上司,就會帶給烏克蘭一屆不同命運。攤上澤連斯基,這人絕對不比歐盟那幾個笨,但烏克蘭的結果卻是最慘的。

澤連斯基戰略上最大的誤判,就是沒有看到當“兩面派”和“牆頭草”才是在北約和俄羅斯的夾縫之間生存的唯一方式;戰術上的誤判就是沒有預料到北約和美國不會直接參戰,當然更不用說讓烏克蘭“火線入夥”了。

但是普京要動手,絕對是“演員總統”預料到了的後果,要不然他也不會和北約一起瘋狂“拱火”,2月17日還在用迫擊炮和火箭彈向烏東民間武裝持續攻擊。

烏克蘭“挨揍”後,美國人口惠而實不至,隻制裁不動武,這是影帝沒有想到的。他現在馬不停蹄,接連向各國議會“表演”,就是要破罐子破摔,盡量把事情搞大,最好能煽動美國和北約直接參戰,即使不行,也能在整個世界面前孤立和妖魔化普京,用盡一切手段脅迫俄羅斯退兵。

烏克蘭不可能在談判中同意俄羅斯的大部分條件,對于“演員總統”,談判不過是演戲,演講同樣是演戲。人生如戲,一切還沒有塵埃落定,還得按照劇本演下去。

澤連斯基,實在不配諾貝爾和平獎,倒完全值得一尊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小金人。

3. 接下來就是俄羅斯了。俄羅斯戰略上并無大礙,但是戰術上絕對出了毛病。一是軍事行動的效果,肯定與沙盤操演的時候相比存在誤差。不管俄羅斯最初意圖是什麼,戰場上的真實狀況又是什麼,究竟誰違反了人道主義法則,俄羅斯的行動初衷肯定沒有按照理想途徑實作。

二是沒有充分預料到美國和西方國家制裁的力度。

克裡米亞事件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數量就超過了北韓和叙利亞,僅次于伊朗。而目前,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超過了5500項,全方面涉及國家、機構和個人。毫無疑問,這些措施會對俄羅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極大的困難,但是對于逼迫俄羅斯退兵,卻基本上适得其反。普京在軍事行動前後的幾次講話,包括采取的一系列經濟措施,都表明了俄羅斯堅持戰略抉擇的态度。

不做價值判斷,俄羅斯此時應該采取的破局方法就是一方面保持談判姿态,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最大利用軍事手段獲得談判籌碼,争取速戰速決;同時在國内穩定人心、統一決心,後方絕不能出現動搖普京執政基礎的雜音。

4. 最後說美國。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大的幕後黑手,始于杜魯門時期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離岸操控者”。歐洲,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籌碼。

烏克蘭事态發展至今,美國是最大的推波助瀾者,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制造烏克蘭問題,本來就是美國的籌碼,可以實作削弱俄羅斯和進一步加強歐盟對美依靠的目的。是以,美國之前的誤判是最少的。但事後中國的态度會最大程度影響美國的戰略選擇效果,這一點不是美國人可以控制的,主動權在大陸,在這裡不展開分析。

美國對于俄羅斯出兵,是最早開始煽風點火和采取制裁的,并拉攏盟友不斷加大、更新對俄羅斯的制裁,這說明美國對俄羅斯的行動和後續反應,早就準備好了一系列組合措施的“制裁包”。

美國玩“離岸操控”的根本目标是其本土永遠安全。美國在各地建立軍事基地、拉幫結派,都是為了這個目标。北約是為了防止俄羅斯在歐洲獨大,印太戰略和遏制政策是為了防止中國在亞洲獨大。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隻要中、俄分别得到制衡,美國本土就永遠是安全的。在做到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壟斷資本家們才能好好賺錢,這是第二目标。

是以,美國人到現在,不能說已經有了戰略誤判,但是他們做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戰略選擇。這個選擇的後果,是否導緻美國人誤判,需要一定時間檢驗。這個選擇就是逼迫俄羅斯開始真正地“去美元化”。

二戰後全世界最缺的是什麼,是美元!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發生後,最缺的是什麼,還是美元!隻要美元還是全球基礎貨币,美國就肯定是地球上最嚣張跋扈的國家。無論打實體戰争,還是打經濟戰争,誰的美元多,誰就占據絕對優勢。

早在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剛有苗頭,俄羅斯就嘗試用抛售美國國債的方法去動搖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貨币體系。但當時各國利益糾葛比較複雜,俄羅斯孤掌難鳴,并沒有給美元體系造成什麼影響。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後,美元缺口太大,基本上所有銀行都需要大量美元去償還債務,各國外匯存底捉襟見肘,隻能依靠美聯儲充當全球美元“最後放款人”的地位渡過難關。歐洲的不争氣,反映了歐元的先天缺陷,美元的地位反而進一步加強。

但現在美國人制裁俄羅斯,是把金融措施當成“大殺器”的。一是直接剝奪和當機制裁主體的境外美元資産;二是切割俄羅斯金融主體獲得美元的正常途徑;三是把俄羅斯直接踢出了SWIFT系統。這就逼得俄羅斯不管情不情願,事實上成為了一塊充當國際金融體系“去美元化”的試金石。

全球金融危機沒有做成的事,俄羅斯這次不知能不能做成,畢竟世界還需要俄羅斯龐大的石油天然氣戰略資源。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客觀上也必定會促使更多國家尋求外匯存底、結算貨币和支付體系的多元化。以美元為基礎的盎格魯撒克遜金融體系能否被打開一個缺口,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