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作者:任馳銘

美媒炒作:中俄6年後可能爆發戰争

對很多中國人來講,戰争這個詞是很遙遠的。那是因為二戰結束到現在70 多年,再沒有發生過一場世界大戰。俄烏戰争,說到底是歐洲人的戰争。哈以沖突,說到底是中東人的沖突。我們這代人有幸生活在一個長達将近 80 年大緻和平時期。這是極其不容易的。因為在人類文明史上,戰争是常态,和平才是異端。人類文明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人類戰争史。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那麼這場和平會持續多久呢?

其實關于戰争的預言一點都不少,我們來看一個最近的。5 月 4 号,美國“1945”軍事網站發文稱,在2030年之前,中國與俄羅斯将爆發戰争,俄羅斯被俄烏沖突消耗嚴重,中國會在遠東奪回大片領土。

現在離 2030 年還有不到六年,六年之後,中俄會不會打仗?這是一個很有槽點的問題。不過既然有人認真提出了,我們就做個嚴肅分析。

且不說中俄關系的現狀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新時代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手拉手,肩并肩,背靠背,心連心,無上限。中俄為什麼會形成現在這種關系?是因為共同的地緣政治擠壓和威脅,讓這兩國需要抱團取暖。中俄曆史上有恩怨,但所有的曆史恩怨都要讓位于現實政治考量。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從中國角度講,1949 年之後中國從來沒有發動過任何一場,針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大規模戰争。有人說不對,北韓戰争、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都有參加。你都說了,自衛反擊戰。這些戰争都不是中國主動挑起的,中國是自衛反擊。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很多新的軍事思想和武器裝備,沒辦法進行實戰檢驗。這就是為什麼解放軍會積極組織在亞丁灣護航,打擊索馬裡海盜。這是一個檢驗海軍戰力和新式武器的好機會,而且是索馬裡當局主動邀請,名正言順。

再說回中俄會不會打仗,俄羅斯是一個核大國,有幾千枚核彈(五百多枚已部署的核武器,1444 枚核彈頭)。中國不會主動招惹一個核大國。尤其是是這個核大國還是中國的鄰居,整天還把核威脅放在嘴邊。

對俄羅斯來講,如今已經與西方徹底撕破臉,更不可能惡化與中國的關系,否則将面臨被東西方一同孤立的情況。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唯一可能導緻中俄爆發沖突的情況,就是俄羅斯輸掉俄烏戰争後發生内亂,莫斯科成立了親西方政府。把中國當做讨好西方的投名狀。

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發生?不能說沒有可能。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俄羅斯還是經得起消耗的。美國對俄的“金融核彈”,俄羅斯挺住了。什麼是金融核彈,就是切斷俄羅斯銀行與 swift 系統之間的聯系,直接切斷俄羅斯的金融體系和全球的聯系。西方對俄上萬條制裁,涵蓋金融、經貿、軍工等等方面,俄羅斯也挺住了。按照俄羅斯統計局的資料,2023 年俄羅斯 GDP 增長 3.6%,失業率 3.2%,是 1992 年以來最低的失業率。至少現在來看,莫斯科沒有出現政權不穩定的情況。普京連任總統之後,第一個要通路的國家就是中國。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當今世界局勢,和一戰前驚人相似

既然中俄打仗的機率并不大,我們來看看中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 97 歲的時候,接受 bloomberg采訪,做了一個著名論斷: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對于中美關系,他的原話是,除非中美出現某種合作的基礎,否則世界将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

基辛格已經去世了,這是他去世之前做的一個最重要論斷,沒有之一。

基辛格說了三個觀點:第一,目前國際局勢類似一戰前的不确定狀态;第二,反對中國威脅論,美方應該給台灣問題降溫;第三,烏克蘭應該加入北約,這是對俄烏雙方雙赢的事。目前來看,第三個觀點已經基本應驗了。烏克蘭一定會加入北約,隻不過是時間問題。一旦俄烏戰争結束,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會提上日程。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基辛格為什麼說現在的國際局勢類似一戰前的不确定狀态呢?一戰是怎麼爆發的?和現在的國際局勢類似在哪裡?

我們知道和二戰不同,一戰的爆發具有極大的偶然性。1914 年 6 月 8 日,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費迪南大公是奧地利王位繼承人,他的死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在刺殺發生後不到兩個月,7 月 28 号,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奧匈帝國背後是德意志帝國,塞爾維亞背後是沙皇俄國,俄國又和英國和法國分别簽了協防協定。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之後,俄國宣布全國總動員。這件事又引發了德國向俄國宣戰,兩天以後又向法國宣戰。在德國入侵比利時以後,英國因為對比利時中立承擔義務,是以英國向德國宣戰。一戰正式爆發。

表面上看起來,這就是一起偶發的刺殺事件,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推倒了一戰多米諾骨牌。但是這種偶然性背後有沒有必然性?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我們來看一戰爆發前的國際形勢。英國是最早步入早期工業化的國家,在全球都有殖民地,是以号稱日不落帝國。德國是新興的工業化大國,想要追求與之比對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追求陽光下的地盤。但是因為兩國隔着一個英吉利海峽,暫時還相安無事。

在一戰爆發之前,全球化曾經達到過一個,很多人難以想象的高度。舉個例子,在一戰之前,全球大規模的移民是沒有限制的,是單純在市場激勵下發生的。真正開始對移民進行配額限制和政治限制,發生在一戰之後。

這一波全球化大概是從 1850 年到一戰前的 1914 年,我們稱之為全球化 1.0。這是由英國主導的。英國為了它的維護全球利益,做了很多事情,掃清海上貿易障礙,建立統一的貿易規則等等。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1850 年中國發生了什麼?道光皇帝駕崩,鹹豐帝繼位,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這是清王朝由盛轉衰的拐點,也是傳統中國走向崩潰的關鍵一年。是以把中國曆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下看,是很有意思的事。整個一戰期間,中國是看客,但是一戰的結果對中國曆史造成翻天覆地的影響。巴黎和會、五四運動,都是一戰後爆發的。

那麼一戰之前的全球化 1.0 為什麼結束了?一戰的突然爆發當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戰之前,全球的經濟不平等已經很嚴重了。英法德、包括荷蘭日本美國,1%的人口占據了 25%以上的财富。最離譜的是英國,1%的人口占據了 75%的社會财富。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一戰之前,整個歐洲在全球出口中的比例急速下降,首當其沖就是德國。是以德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最嚴重。之後一戰爆發,整個歐洲重新洗牌。在一戰和二戰之間,全球化還有一輪短暫的複蘇,之後又是貿易保護主義和戰争。是以我們看到,全球化其實是一個周期性的現象。從45 年二戰結束到現在,我們享受了七十多年全球化的紅利,又開始面臨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歐洲、拉美極右翼政黨上台。逆全球化已經不是趨勢,而是既成事實。

這個時候最反對逆全球化的是誰?是中國。美國對華搞科技壁壘,把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我們說是高牆小院。歐洲對華光伏産業反壟斷調查、電動車反壟斷調查,我們說是貿易保護主義。因為這些産業我們有優勢,不想失去全球化紅利。

總的來說,全球化帶來和平、融合,逆全球化帶來摩擦争端,甚至戰争。現在的貿易保護主義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未來會發生什麼?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一戰造成的後果有多慘烈?

一戰的爆發還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集團的形成。協約國是英法俄,同盟國是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在盟約之下,戰争是一種義務,一旦一國遭到攻擊,盟約國就必須參戰。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擔心俄羅斯和北約之間擦槍走火,俄羅斯一直避免和北約發生沖突,但是北約已經做好了和俄羅斯交火的準備。

再說回一戰。當時各國普遍都有誤判局勢的問題,比如德國就以為英國不可能為了塞爾維亞和自己宣戰。但有研究表明,英國早就準備誘使德國開戰,讓德國承擔戰争責任。作為一個現有大國,英國想要通過戰争削弱德國的國家力量,讓這個崛起中的強國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另外還有高估自己,低估對手。比如德皇威廉二世就對奧匈帝國上司人說,隻要我們聯合在一起,其他國家不足挂齒。

結果就是,幾乎所有國家都低估了一戰的慘烈程度和曠日持久的消耗。整個歐洲大陸淪為絞肉機。

一戰造成的慘烈後果是什麼? 整個歐洲傷亡 3500 萬人,包括士兵和平民。德意志帝國滅亡、奧匈帝國滅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戰敗國割地賠款,德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加上沉重的戰争賠款,整個德國社會彌漫着絕望和屈辱的氣氛,直接導緻了極右翼的納粹政黨上台。同時對戰勝國來說,戰争賠償根本不足以彌補戰争損失。整個歐洲大陸元氣大傷。

一戰後還成立國際聯盟。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嘗試建立全球各國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沖突調節的系統性機制。可惜理想太過美好,現實根本行不通。舉個例子,國聯要求所有決議必須全體成員一緻同意,才能通過。結果導緻所有決議都不可能通過,無論大國小國都無視國聯的存在。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中美關系會不會重蹈德英沖突覆轍

我們回看一戰爆發的整個過程,德英沖突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那麼現在的中美關系,會不會重蹈一戰前德英沖突的覆轍?

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預言的,一個現有強國面對一個崛起大國,戰争是不可避免的。在斯巴達的眼裡,雅典的崛起是讓人恐懼的。在英國的眼裡,德國的崛起也是讓人恐懼的。那麼在美國的眼裡呢?

這個問題先放在這裡,我們換個角度,看看中國和印度。這個時候角色發生轉換了,問題變成:印度能不能複刻中國的成功,進而挑戰中國的地位?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目前來看,莫迪連任印度總理,開啟第三個總理任期幾乎已成定局。莫迪在任内還是幹了不少事的,第一艘國産核潛艇服役,第一艘國産航母服役,探月工程初步成功,印度還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也許很多中國人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那是因為站在中國的角度去看。中國的核潛艇早就量産了,而且更新了好幾代。中國的福建艦滿載排水 8 萬噸,而且裝備了電磁彈射,印度的維克蘭特号航母滿載排水隻有 4 萬噸,在福建艦面前就是小弟弟。中國 2030 年就要實作載人登月了,印度還隻發射了一個探月着陸器。

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眼裡,印度這些年的成就是值得仰望的。如果莫迪下一個任期能實作印度入常,他就能取代尼赫魯,成為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上司人。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那麼未來印度會不會取代中國的位置?借用《經濟學人》的論斷:印度不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主要原因是人口問題。

這裡就要說說人口紅利。是不是龐大的人口就必然帶來紅利?人口紅利這個詞,是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之後才誕生的。以前并沒有這個詞。當然現在中國也面臨老齡化,人口紅利消失,這是另一個話題,我們就不展開了。

其實對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來說,龐大的人口基數反而是一種負擔。在人均資源占有量遠遠小于西方國家的情況下,太多的人口反而導緻資源成本大大上升。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隻有在一個國家解決了溫飽問題、教育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初步實作了工業化之後,人口紅利才會顯現。那麼現在的印度是什麼情況呢?印度有 10 億适齡勞動人口,但隻有 1億人有正式工作,其他人要麼失業,要麼打零工,要麼務農。

更糟糕的是,印度雖然是一個糧食出口大國,但卻有1.9 億的饑餓人口。在全球饑餓指數報告中,印度在 125 個國家裡排名 111 位,比一些非洲國家還不如。在教育方面更是慘不忍睹,印度全國有 40%的人口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

是以,印度雖然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而且暫時不存在老齡化問題,但是要真正享受人口紅利,還有很多障礙。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最後再說一下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最後會不會不可避免走向戰争?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用過去的曆史去預測現實。盡管曆史一再證明,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但中美也在從曆史經驗中學習。

中國提出了雙建構:建構新型大國關系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原則就是不沖突不對抗,互相尊重,互利共赢。這是希望從根本上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一戰爆發之前驚人相似!中國可能與美俄開戰?

拜登政府将中國定位為“最嚴峻的戰略競争對手”,“唯一有綜合實力、挑戰美國所建立的國際體制”的競争者。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一直奉行對華極限施壓加遏制。這是遵循現實主義的政治邏輯,但是這種做法更可能觸發戰争選項。一戰的爆發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