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翁森和柯九思都是仙居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翁森(生卒年不詳),字秀卿,号一瓢,今浙江仙居縣雙廟鄉下支村人,南宋詩人,活動于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南宋滅亡後,翁森立志不再做官,隐居教授。元至元年間,建安洲書院于縣東南二十五裡崇教裡(今雙廟鄉),以朱熹白鹿洞學規為訓,堅持以儒術教化鄉人。從學者先後達八百多人。元代廢科舉,鄉裡人甚少攻讀,學風日下,本縣地處窮僻,文化尤其日衰,經翁森的力挽,耕讀之風又“彬彬稱盛”。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于縣東南三十五裡建葆真書院,翁森為之作記,所著有《一瓢稿》。内《四時讀書樂》一文,脍炙人口,被選編入民國時期的國中國文課本,現在台灣地區國文課本裡還有保留。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柯九思(1290-1343),“詩書畫三絕”的元書畫家、鑒藏家。江浙行省儒學提舉柯謙子,受其父的影響,自幼愛好書畫,天曆元年(1328),遊學建康經人引薦結識了懷王圖帖睦爾,不久懷王繼位稱帝,是為文宗,被授予正七品典瑞院都事,翌年,遷升為正五品奎章閣鑒書博士,專門負責宮廷所藏的金石書畫的鑒定。文宗去世後,束裝南歸,退居吳寓松江姻脂橋。博學能文,擅寫墨竹,長于畫山水、人物、花卉。一生好文物,富收藏,精鑒賞。

由于年代久遠,柯九思與翁森是否有過直接的交往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在最近發現的《翁氏宗譜》中,發現了一篇由柯九思撰寫的人物傳記,倒是把柯九思與翁森後人聯系了起來。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翁森的老家雙廟下支(現為括蒼村)已經沒有翁氏後人,翁氏宗譜是在淡竹鄉下鄭村被市博物館副館長張峋在文物普查中發現。翁氏後人在破四舊中怕文物被毀壞,把宗譜藏在牛棚的稻草堆中才得以流傳至今。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宗譜中對翁森的記載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翁森的《百梅詠》也記錄在宗譜中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宗譜中的《會仙公行傳》由柯九思撰寫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會仙公行傳

公諱沛,字一臯,号會仙。鞍山婦科之醫祖也。生而穎異。與缙邑學論茫裔純公交最善。一日,同入山林,遇鶴發蒼髥老叟。止宿深山石舍。見山川環繞,松竹抱圍。未入室有琴音灌耳,登其堂,皆古畫名書,心目開暢,真仙人之所居也。叟曰:“求志達道,緻君澤民由于十載寒窗,何不以醫濟世康壽乎,入餘筪中有書二部,而兩人各取分閱,朝夕研究,自然神明透徹。” 與友受書偕返,在山方匝日,回家已一年。思之駭異。自是授之子孫,世代相傳。凡胎前産後疑難莫決者,皆來求其方脈,無不立效。此豈人間之所傳,實仙人之所授也,即盧醫扁鵲何以過焉,其際會為何如哉。餘從不道荒唐,述豔治,今親見其如此,故樂為之傳,以垂不朽雲。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柯九思記錄的翁森後人遇仙奇聞

仙居山水神秀,佛宗道源,自古以來就留下了許多神仙的故事,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将永安改名為仙居。感謝下鄭村翁氏後人的精心保護,才能讓我們在今天還能聽柯九思給我們講故事。珍貴曆史文化遺産的保護還需要我們今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