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作者:望城融媒

沿着雷鋒北大道一路向北,跨過沩水大橋後便進入了洞庭湖平原。湖區土地平坦,湖塘密集,一派江南水鄉風光,是長沙重點打造的百裡水産走廊。地處望城區最北端的喬口,就是遠近聞名的漁都。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在熱鬧的喬口集鎮,到處都是釣魚、買魚、吃魚的好去處,比如2020年4月開業的望城荷花蝦交易市場。荷花蝦是望城近年重點打造的農産品品牌,因小龍蝦養殖在荷花池中,故名“荷花蝦”。截至2021年底,望城荷花蝦養殖面積超過8萬畝,不少回鄉創業的年輕人投身荷花蝦産業,95後青年、長沙市尚谷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鵬,就是其中一員。

政策扶持引來返鄉大學生

從喬口集鎮向西延伸出的一條鄉間小路,直通田心坪村的尚谷農業養殖基地。記者到訪時恰逢初春,眼前的水面雖沒有荷花盛開,但并不蕭索,隻見三四隻大鵝閑情惬意地遨遊其間,池邊的桃花含苞待放,蘊含勃勃生機。可以想見,待到盛夏時節,這裡該是怎樣的熱鬧景象。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民間傳說,小龍蝦很耐髒,能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甚至是在臭水溝中長大的。但劉志鵬告訴記者:“其實恰恰相反,小龍蝦對水質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的小龍蝦生長在荷花池,一部分餌料就來自藕尖和池底生物,這樣産出來的蝦不僅幹淨,而且個大、肉質緊。政府覺得這種養殖模式的發展前景非常好,定名望城荷花蝦。”

别看這個1995年出生的小夥子現在提起荷花蝦侃侃而談,其實他是“半路出家”。從湖南工程學院畢業的他,大學時讀的是設計類專業。雖然生長在喬口,但村裡過去并沒有養殖小龍蝦的産業基礎,甚至集中連片荷花池也是土地流轉後才整理出來的。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那是2018年,望城荷花蝦入選湖南省“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産業發展指導目錄。這年底,村裡合作社流轉了2510畝土地,招募“養蝦大王”。剛剛大學畢業的劉志鵬被吸引回村,在政策扶持下,12月26日他承包了400多畝土地,并于2019年2月27日正式注冊成立了長沙市尚谷農業有限公司,開始了他的養蝦事業。

晝伏夜出護送嬌貴蝦苗

從頭年12月承包土地,到次年2月成立公司,再到3月肥水消毒、4月蝦苗下池,最後5月迎來首批荷花蝦上市,劉志鵬的返鄉創業之路可謂進展神速,這背後的艱辛酸楚卻難一語道盡。怎樣挖池、投苗、喂食,初出茅廬的養殖“小白”四處求學,紮紮實實學了幾年養殖技術。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劉志鵬(前)和公司員工正在向池塘投喂小龍蝦飼料。

養殖荷花蝦,首先需要标準化的荷花池。挖池正值冬季,劉志鵬頂着刺骨寒風指揮挖掘機按照作業标準施工,等到挖好池子,又要憂心蝦苗投放,這可是涉及養蝦成敗的大事。和現在能在本地采購蝦苗不同,在劉志鵬創業的起步階段,本地的小龍蝦産業鍊尚且弱小,優質蝦苗還要到湖北監利、洪湖一帶進貨。偏偏蝦苗較為嬌貴,長途運輸對蝦苗成活率影響很大,比如運輸路程超過100公裡或運輸時間超過2個小時,就要采取額外的保濕措施,從湖北運蝦苗回長沙正是這種情況。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為此,劉志鵬特意選擇了晝伏夜出的運苗方式,以便利用夜間低溫保持蝦苗濕潤。“那段時間,每天吃完晚飯後我們動身出發,第一輛車到湖北時已是夜裡10點,再選苗、裝苗、運苗,等到最後一輛車的蝦苗投放到池裡,已是第二天早上8點。”劉志鵬回憶說,“那十天半個月真是日夜颠倒,生怕蝦苗出了一點問題。”

産業合作推動現代農業

等到蝦苗下池後,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長沙盛夏時節常常天氣驟變、突降陣雨,此時水中含氧量降低,小龍蝦因為缺氧會發生應激反應。劉志鵬介紹,這小龍蝦的應激反應可不得了,輕則減少進食、體質變弱,重則往岸上爬,更嚴重的話還會死亡,對養殖戶造成重大損失。而且小龍蝦不是什麼增氧方式都受得了,像葉輪式增氧機直接攪動水體,動靜太大,同樣會導緻小龍蝦的應激反應。

怎麼辦?此時,專家們帶來了底部微孔增氧技術:采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池底鋪設管道,管上開有細小的孔洞,這樣空氣就以微氣泡形式由池底上浮,不僅不産生劇烈的水流,而且能實作一整池的均勻增氧。更妙的是,這樣由下而上的增氧方式還能加快池底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的氧化,改善水質條件。

提起微孔增氧,劉志鵬特别感謝望城荷花蝦的産業合作互助平台——湖南望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一平台的成立初衷就是解決農戶關切的養殖技術不成熟、銷售管道不暢通、後勤供應鍊不完善等問題,并和湖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王冬武、何志剛等一道,為大家提供技術指導,推動望城荷花蝦标準化生産、規模化開發、産業化經營。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從科技中嘗到甜頭的劉志鵬,又引入了不少“黑科技”,比如為了減輕體力勞動,尚谷農業專門購置了一台無人機投喂飼料,這樣人隻需要站在岸邊操作碩大的無人機按照固定路線空投,而不用再手搖小船在一個個池子裡來回穿梭。

“網紅長沙”助力鄉村夢想

劉志鵬永遠記得第一批小龍蝦被捕撈上來時那活蹦亂跳的熱鬧場面,目之所及,一片火紅,正像收獲的喜悅。每天1000多斤小龍蝦上市,意味着公司有上萬元的銷售收入,這樣的豐收持續了一個多月,劉志鵬也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劉志鵬養蝦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長沙也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厚積薄發的各類文旅元素促成了網紅長沙的快速崛起,文和友的小龍蝦火遍全網,也讓望城荷花蝦産業多了位新的合作夥伴。文和友不僅在喬口建立了養殖基地,而且大量收購當地養殖戶、養殖企業的荷花蝦。如今市民遊客在文和友吃到的7錢以上的大蝦好蝦,沒準就是從劉志鵬池子裡養出來的荷花蝦。

95後望城創業青年:在家鄉解鎖小龍蝦養殖的“新姿勢”

行走在喬口,波光粼粼的喬江緩緩流淌,小小的魚苗在河湖間肆意追逐,惬意的行人在老街上消磨着下午時光,岸邊的魚形雕塑和摩天輪訴說着古鎮的繁華,這就是劉志鵬生長的家鄉。同學聚會時,大家問他為什麼要回鄉創業,做的還是這麼辛苦的農業,他總是笑着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啊,我就是想回到自己家鄉,為家鄉做點事。”

是啊,在劉志鵬看來,這方充滿活力的鄉村沃土是那麼熟悉,是那麼可親可敬。劉志鵬告訴記者:“我從小就喜歡這片土地,未來我将以小龍蝦為突破口,繼續為家鄉帶貨,把好吃的瓜果蔬菜魚肉賣到城裡去,讓父老鄉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人才政策點選

根據《長沙市鄉村振興産業人才隊伍建設若幹措施》(長辦發〔2021〕2号),支援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勞工員、退役軍人等回鄉入鄉創業,每年擇優确定不超過40個社會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良好的農業創業項目,按不超過其實際有效投入的30%,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0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