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這5種迹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孩子為何會産生自卑心理呢?

不當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造成孩子自卑的根源。

如果你的孩子傳達了這五個行為信号,父母千萬要重視,那是性格自卑的表現。

01

過度害羞、怕出醜

在其樂融融的家庭聚會中,每個孩子都在盡情地展示才藝。隻有晶晶怯生生地躲在媽媽後面,默不作聲。輪到她表演的時候,她被媽媽逼着唱歌,結果表現很差。她的聲音像蚊子一樣小,臉漲得通紅。媽媽趕緊打圓場,“我家孩子就是害羞”。

其實,晶晶不光是在這樣的場合害羞,甚至在小朋友玩耍做遊戲時,她也隻敢在旁邊觀望。

她說,因為害怕别人不歡迎她,是以她不敢主動參與。

晶晶常常和媽媽說,她覺得自己不優秀,别人肯定都不喜歡她。晶晶媽媽很擔憂:這不是性格害羞,而是自卑呀。

02

過于敏感、玻璃心

曾有家長吐嘈,她們家孩子很“玻璃心”。

“樂高拼不起來,急的哭”;

“練琴不專心,家長聲音大了點,也哭”。

孩子這麼脆弱,常常吓得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說話,生怕一個不小心,又把孩子給惹哭了。

在班集體中,和同學相處時,她也會因為小問題而鬧争執。老師說兩句,孩子就委屈地哭起來。

這類“玻璃心”的孩子,他們對别人的評價,特别是批評,會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懷。

更嚴重的是,周圍的人明明不是在談論自己,她總是習慣把自己和“差評”對号入座,接着大發雷霆。

這種玻璃心的孩子,看似是性格敏感,實則和他們自卑的心理,有很大的關系。

03

過于乖巧懂事

朋友家是二胎家庭,自從有了妹妹之後,姐姐變得非常乖巧懂事。這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懂事,讓朋友既欣喜又擔憂。

曾經她心愛的玩具誰都不能碰,現在她一定會讓給妹妹。在與别的小朋友相處玩耍時,她總是很照顧别人的想法,很遷就别人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孩子沮喪地從學校回家,告訴媽媽:

她在課堂上坐得比誰都要筆直,讓她耿耿于懷的是,老師沒有表揚她。

夜晚入睡前,媽媽将大女兒依偎在懷,和她談心。女兒告訴媽媽,自從妹妹出生以後,她害怕爸爸媽媽再也不愛她了。

所有一切都有了答案。

朋友說,當時她淚如泉湧。孩子因為擔心大人不愛她,她百般讨好,壓抑自我。

其實,懂事的背後,卻是一種不配值得愛的深深自卑感。

04

過分嫉妒他人

曾有報道稱:

天津的一名11歲女孩小晴,在父母離異,母親再婚生下小弟弟後,她拒絕上學。她還要求媽媽跟自己形影不離,甚至“退化”到用奶瓶喝水,要媽媽喂飯。因遭到媽媽嚴厲批評,她開始嘔吐、厭食,當被送進醫院時,整個人已經瘦得皮包骨頭。

她說的一句話,讓人不寒而栗:

當時想把自己餓死,看見他們那麼着急,心裡特别高興。

著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曾說:

“心存嫉妒的人,他們的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不斷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和别人的比較上。”

當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由外界掌控時,她一定是可怕的,同時又是極度可憐的。

她們不僅容易自卑,也都難免活得焦慮。

05

回避競争

新學期開始,班上又要選班幹部了。

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願意競選班長。家長問起原由,孩子說,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别人也不會選她。孩子處處害怕和躲避競争。這位家長憂心忡忡地說,自己事事要強,卻在不經意間,竟養出了一個自卑的孩子!

作家畢淑敏曾說:

“自卑出現了并不可怕,隻要把自卑擺到桌面上來,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現,從容面對,自卑就成了一隻紙老虎,一戳就破了。”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自卑的,孩子之是以自卑,大多都是源于不當的家庭教育。

那麼,什麼樣的父母,會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呢?

1、總是吼叫責罵孩子

有位家長曾分享過一件事,很令人受啟發。

她說女兒繪畫很有天賦,她常常由衷地誇獎孩子。但是女兒的數學似乎不怎麼樣,每次教孩子數學時,她都會怒不可遏,吼叫責罵孩子。

幾年下來,女兒越來越喜歡畫畫,而且畫得越來越好。

但是孩子數學卻越來越差,一到寫數學題的時候,隻要媽媽坐在旁邊,她甚至瑟瑟發抖。

哈佛教授曾做過實驗:

“經常被父母吼叫責罵的孩子,會變笨。”

同時,父母的吼叫責罵聲,更會成為孩子的“内在的批判聲音”。

“我不夠好”、“我一無是處”…

這種否定和批判,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長此以往,這種自卑感會深入骨髓,讓孩子不敢嘗試、不敢有想象力,變得膽怯。

你的一句不經意吼叫、一句刺骨地責罵,這種“被歧視感”,或許将成為孩子未來,無論怎麼努力都甩不掉的陰影。

是以,一個家庭,能好好說話比什麼都更重要。

一個家長,能合理控制好情緒,不拿孩子的事情作為宣洩口,才是最合格的家長。

孩子的成長需要正能量,家長給孩子最溫暖的教養,孩子才能正向成長,變得樂觀自信。

2、包辦孩子的成長

在父母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孩子會産生依賴,繼而對學習和生活,産生被動的情緒。長此以往,家長會面臨孩子越來越多的成長問題。

因為從小被父母過分包辦一切,孩子會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們面對問題,會畏手畏腳,沒有主見,低能自卑。等這類孩子長大了,他們要麼啃老,要麼自卑焦慮地活着。

是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懂得放手,不再“包辦”孩子,讓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事情時獲得成長的機會。

3、對孩子完美教育

一對高知父母,他們做事完美高效,在職場上叱咤風雲。

可是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他們卻束手無策。

當孩子畫畫時,他們會用他們的完美标準來要求孩子,總是嫌這裡畫得不好,那裡畫得不像。

當孩子寫作業時,他們會嫌這一筆劃得不直,那一撇寫得潦草。

常常深夜,孩子都還在父母的要求下,不停地擦掉又重寫,隻為達到父母的完美要求。

不知從何時開始,家長發現孩子常常說,“我真笨”、“我不行”這類消極的話。

孩子,正在父母的完美主義的超高标準中,慢慢變得自卑。

孩子說:

“反正幹好幹壞都一樣,都得不到認可。”

他甚至開始自暴自棄。

白岩松就曾說:

“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緻。”

父母要幫助孩子告别自卑,首先要幫助孩子告别“我不行”。父母要對孩子降低标準,多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慢慢地,這樣孩子就能重獲自信。

其實,孩子有點自卑的端倪,家長也不要過于緊張。

每個自卑的孩子,他們都是散落在人間的天使,他們隻是暫時迷失了方向。父母溫情地教育、愛的智慧和力量,是點亮他們自信的明燈。

為人父母,我們要從心底去真正認可和接納孩子,允許孩子試錯,保護好他們幼小的心靈。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家長的耐心引導、精心呵護下,自信、陽光、樂觀并堅強地成長。

(本文轉自初三研究中心,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