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号稱四五百公裡實際二三百公裡,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何時不再“霧裡看花”?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題:号稱四五百公裡,實際二三百公裡,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何時不再“霧裡看花”?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郭宇靖、吉甯

“購車時廠家宣傳續航裡程是420公裡,銷售說最少也能開到350公裡,但實際最多隻能開到300公裡。”2020年購買了一台新能源汽車的北京陳女士說,冬季的時候這個問題尤為明顯,也就開200多公裡,幾乎是打了“五折”。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都打出了“超長續航”的廣告,但消費者購車後發現續航裡程往往會縮水,有的隻有标稱裡程的一半,關于純電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打折問題的投訴早已屢見不鮮。

續航裡程嚴重縮水 不少“打五折”“打七折”

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表現亮眼,産銷雙雙突破350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在産銷量突飛猛進的同時,汽車廠商宣傳的續航裡程也在不斷增長,但普遍存在不實的問題。

2021年12月,有機構對41款新能源汽車在冬季嚴寒情況下的續航裡程表現進行了測試,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多款知名品牌汽車普遍存在50%左右的裡程折扣,很多車輛續航裡程不足标稱的一半,有的甚至隻能跑到标稱續航裡程的30%到40%。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産表示,測試雖然不一定十分嚴謹,但是新能源汽車低溫表現差是不争的事實。

3月初,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協釋出了電動汽車低溫續航裡程比較試驗。北京市消協報告顯示,所測試的10款樣車,均存在低溫“掉電”續航裡程“打折”的情況,“裡程焦慮”一直是阻礙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的最大問題之一。

今年年初,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随着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相關投訴逐漸增多。其中,續航裡程縮水是消費者投訴主要問題之一,特别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

根據市場研究咨詢機構君迪和懂車帝的使用者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受訪車主從未實際體驗到廠家告知的續航裡程。其中,純電新能源車行駛裡程低于官方公布的續航裡程,續航估值不準确和續航裡程突然下降,是車主産生焦慮的主要原因。

中消協公布的案例顯示,2021年9月,湖北消費者張先生投訴,稱其花費20萬元購買了某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人員推銷時稱充一次電續航能達到510公裡,但實際使用時的續航裡程隻有300公裡。

記者浏覽各大汽車論壇發現,新能源汽車闆塊中,類似“真實續航裡程到底有多少公裡”的疑問最多。

宣傳“理想化續航”成廠商普遍手法

為何車企宣傳的續航裡程和實際使用有如此大的差異?

專家指出,目前汽車廠商公布的續航裡程普遍使用NEDC(新歐洲循環測試)或CLTC(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等綜合工況标準來測試。君迪中國區汽車産品事業部總監姜澎說,傳統燃油車公布的綜合工況油耗雖然和消費者實際體驗也有所差距,但差距相比新能源汽車要小得多。按照現有标準,目前廠家公布的續航裡程結果是在相對理想的溫度、駕駛習慣等條件下測試的,很難真實反映使用者的實際體驗。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車企在宣傳時往往使用的是理想條件下的續航裡程。記者登入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車官方網站發現,各大網站對于車輛續航裡程描述普遍“理想化”,比如,有的大幅展示現實綜合工況續航裡程1000公裡,而在螢幕最下方很不起眼的小字中,解釋了綜合工況續航裡程是采用了尚未量産的電池包等附加條件。

在網絡搜尋發現,各大車企均在搜尋頁的顯要位置打出了“超長續航”等吸引眼球的宣傳語,但對于續航裡程公裡數的解釋說明,隻用小字在邊緣位置展示,讓消費者不易察覺。

記者走訪多家新能源汽車展示門店,銷售顧問普遍按照理想續航裡程或者略微打折的裡程向顧客推薦産品。在記者反複追問下,一家知名新能源車企的銷售人員承認,目前該企業主打一款續航670公裡的車型,實際夏天也就跑500多公裡,冬天隻有400多公裡。“續航裡程打折是普遍現象,因為測試時是理想狀态,真實情況下肯定跑不到。”她說。

一位某知名品牌新能源車車主表示,自己2020年購車,車輛續航裡程遠不能達到廠家标稱的裡程,也到不了購車時銷售人員宣稱的實際能夠行駛的裡程。

讓續航裡程回歸真實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是消費者選購車輛的重要考量因素,屬于消費者知情權範疇,在宣傳時廠商和經銷商需要向消費者明确并以顯著方式告知相關資訊,如果采取虛構裡程數或者誤導消費者的方式,則涉嫌消費欺詐。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說,從目前判例來看,由于新能源汽車是新生事物,對相關問題的解釋存在差異,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朱西産說,續航裡程是消費者購買的重要依據,也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命門”。讓消費者了解實際使用公裡數,是廠商的基本義務,也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底線。車企應如實宣傳,同時也需要各方合力,通過更新标準、豐富資料等多種方式,更科學地呈現這類新産品的特性。

“使用者不可能對新能源車相關的磷酸鐵锂、三元锂、工況标準等了解得非常清楚,目前的标準還可以進一步細化。”朱西産說,針對現有的裡程測試,可以綜合考慮地域、溫度、道路情況等因素,劃分不同的參考值。“可以按照不同地區、不同季節,設定不同的裡程參考數,公布上下門檻值,讓消費者清晰了解續航情況。”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程度很高,可以采用大資料統計,公布現有使用者平均續航裡程等方式,讓續航裡程回歸真實,不再以虛标的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姜澎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