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

高爾基說:“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隻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隻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今天推薦我們的爸爸媽媽們,看看這篇文章,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現在父母普遍堅持随意而輕松的心态:隻要有結婚證,就可以生孩子;隻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

部分父母甚至認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父母什麼時候開始承認教育的艱難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成為“問題學生”,父母們才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驚恐。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價值”。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

0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手上。

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

由于大多數家庭都隻有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的機會也沒有,

是以我們隻有把這個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

02

别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将永遠無法彌補。

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别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将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遠長不大。

03

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隻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創始者。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國小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國小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國小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國中階段 :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國小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确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

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适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适當增加。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松,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着的!

進入21世紀,資訊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教育訓練、考核,但似乎隻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教育訓練,好象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就像全國十大傑出母親沈麗萍所做的那樣,如果不是由她親口所說,人們不會想到她在兒子王嘉鵬的成長背後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

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其實,文盲并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第三句: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地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制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隻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是以在罵孩子的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第四句: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确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回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适應。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并不沖突,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是以,幫助孩子适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第五句: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對于孩子進入國中、高中的家長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的沖突更多,不僅是因為處于内在的心理動蕩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

而其實這些正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我們在看人物傳記時常常都會對傳訊主幼年時的不同凡響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種成就動機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

來源:圖文來源于海豚世界貝貝老師,侵删。

編輯:小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