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作者:細品名人

#精品長文創作季#

點選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與妻子樊玉媛)

2024年5月11日,著名詩人、作家、文藝評論家、書法家丁芒在南京逝世,享年99歲。

丁芒一生創作了上萬首詩作,中國詩壇廣泛流傳着“北有臧克家,南有丁芒”的說法。

丁芒婚姻坎坷,與前妻離婚、複婚,後又離婚。1977年,他與樊玉媛再婚。

丁芒再婚遭到了樊玉媛的婆婆,及她3個女兒的堅決反對。1983年,以丁芒和樊玉媛為原型拍攝的電影《月到中秋》在全國公映,感動了千千萬萬觀衆。

如今丁芒離世,将樊玉媛推入悲痛中……

01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解放前的南通)

丁芒原名陳炎,1925年9月出生于江蘇南通,父親是電報局職員。1938年日寇入侵南通,丁芒的父親拿着電報局給的遣散費,帶着一家人逃到鄉下。

半年後遣散費花光了,為了生存,丁芒的父親又帶着一家人回到南通。他在白蒲區公所當職員,丁芒的姐姐陳立君在白蒲國小任教。

白蒲國小有些田産,當地人稱學田。學校将田産租給當地農民耕種,租費用來資助當地的貧寒子弟上學。

丁芒上國中後,父親向校方申請了一份助學金。于是,丁芒在南通中學讀寄宿,在這裡完成了國中、高中學業。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書法作品)

校方對拿助學金的孩子在成績上有要求,丁芒每門功課都在80分以上,每學期能拿到30元助學金。

1943年丁芒高中畢業後,家裡沒能力供他上大學,他便進入南通合作社當職員。丁芒被配置設定在白蒲支社上班,機關位于南通的南石橋西堍。

南石橋有幾十級台階,橋東南是法寶寺。每天下班,丁芒都在黃昏裡路過南石橋。其時晚霞滿天,農家炊煙袅袅升起,寺裡的鐘聲悠揚。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石橋暮歸》詩意圖)

丁芒觸景生情,創作出七絕《石橋暮歸》:

南石橋高挹落霞,蒼茫寺角晚煙斜。

暮鐘敲碎輕波月,邀得清風到我家。

這首詩在南通一家報紙刊發後,丁芒在當地小有名氣。

1945年經學長推薦,丁芒進入《江北日報》任職。他既采寫新聞稿件,又負責《散文》《詩歌線》兩個副刊的編輯工作。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抗戰勝利後,《江北日報》被國民黨接收,改名為《東南日報》。丁芒在革命浪潮的沖擊下,有了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

這樣一來,丁芒與同僚孫天平被報社開除了。1946年3月7日,丁芒在我黨交通員的護送下,到達了淮安蘇皖邊區政府所在地。

而丁芒的同僚孫天平、顧迅逸等8名室友,被國民黨殘忍殺害。丁芒悲憤不已,第一次以“丁芒”為筆名,創作出《一個國統區新聞記者的日記》,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

從此,他使用丁芒這個名字,本名陳炎被人忘記了。

02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新四軍華中建設大學校徽)

就在1946年,丁芒以優異成績考入新四軍華中建設大學,畢業後進入華野十二縱三十五旅當戰地記者。

丁芒冒着生命危險,深入淮海戰役前線采訪,後創作出《海鷹》《英雄艇》等有影響的報告文學。

全國解放後,丁芒迎來了創作高峰。1955年,丁芒被調到總政擔任叢書《星火燎原》的編輯。

該書由毛主席題寫書名,朱德作序,被稱為“記叙中國革命戰争的東方史詩”。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軍裝照)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傣族夜曲》)

1956年,丁芒創作的詩歌《傣村夜曲》,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引起巨大的反響。著名畫家葉淺予為該詩配圖,丁芒一舉成名。

上世紀60年代,丁芒結婚了,妻子也是一名文藝工作者,夫妻倆生下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叫陳倩,長大後也從事文藝工作。

本來丁芒一家四口生活平靜幸福,誰知1966年特殊年代開始了,丁芒因出身問題兩次被開除黨籍,行政降了三級。妻子受到牽連,承受方方面面的壓力。

不久丁芒離婚了,一雙兒女跟随前妻生活。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解放初期的丁芒)

然而,丁芒與前妻還是有感情的,加上兩個孩子需要完整的家。上世紀70年代初,丁芒與前妻複婚了。

1970年,丁芒從部隊轉業,回到南通磷肥廠勞動改造,妻子帶着一雙兒女也在南通生活。

丁芒視詩歌為生命,在收入很低,精神上受到打壓的日子裡,他每天還要讀詩、作詩。這讓妻子不能接受,夫妻倆經常發生磕絆。

1975年,丁芒再次離婚了,兩個孩子仍跟母親生活。婚姻再次破碎,給丁芒心裡帶來巨大的創傷。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早年詩集)

如果不是詩歌的激情在他心中燃燒,丁芒很可能一蹶不振。

離婚後,丁芒經常去看望一雙兒女,他自己省吃儉用,但每次去看兩個孩子,都要給他們買些水果和零食。

每次分别,兩個孩子都依依不舍,滿眼淚水,丁芒的眼睛也濕潤了。

03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左一)和樊玉媛(右一)婚前在江陰澄西船廠浮船塢上合影)

1977年初,丁芒擔任交通部直屬的江陰澄西船廠的宣傳科長。江蘇省電視台來廠裡拍攝“長山号”浮船塢工程竣工的消息,丁芒認識了女記者樊玉媛。

樊玉媛比丁芒小12歲,是江蘇如臯郭元人。她才華橫溢,采寫了大量有影響的新聞報道,業餘時間寫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

樊玉媛崇拜丁芒,以仰視的眼光看他。丁芒也喜歡樊玉媛這個善良、樸實、漂亮的女記者。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樊玉媛與3個女兒)

與丁芒一樣,樊玉媛的情感也很滄桑。幾年前,她的丈夫王生一因病離世,樊玉媛帶着3個女兒與婆婆一起生活。

丁芒與樊玉媛都愛好文學,兩人頗有共同語言;加上都經曆情感滄桑,彼此互相疼惜。樊玉媛回到南京後,丁芒開始給她寫信,樊玉媛每信必複。

兩人談文學,談工作,談彼此的兒女,談過往的滄桑,兩顆心貼得越來越近。丁芒每個星期都給樊玉媛寫信,往往他的信剛寄出不久,就能收到樊玉媛的回信。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兩地書》原件三百餘封,存南通市檔案館)

很快,丁芒與樊玉媛确定了戀愛關系。樊玉媛的婆婆知道後,堅決反對她再婚,原因是害怕3個孫女受委屈。

婆婆要求樊玉媛一個人生活,将3個女兒撫養大。樊玉媛的3個女兒也反對母親再婚,尤其是大女兒反應最強烈。

婆婆與3個孫女站在一邊,阻止樊玉媛與丁芒生活在一起。

江蘇電視台一位副台長是丁芒的老戰友,非常支援丁芒與樊玉媛再婚。他還趕到樊玉媛的家裡,做她婆婆和女兒的工作,盡管沒有說服她們,但給了樊玉媛有力的心理支撐。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樊玉媛結婚照)

1977年 10月,丁芒與樊玉媛再婚了。婚後夫妻兩地分居,依然保持着頻繁的書信往來。

1979年5月,丁芒被調到江蘇省人民出版社擔任文學編輯室副主任。如此一來,丁芒與樊玉媛,及她的婆婆和3個女兒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04

婆婆覺得丁芒取代了兒子的位置,心裡很抵觸,生活中對丁芒很冷漠,甚至還給他設定小障礙。

樊玉媛的3個女兒不與丁芒說話,在家裡對他視而不見,丁芒心裡像壓着千斤巨石。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與樊玉媛)

因為愛樊玉媛,丁芒也以一顆真心待她的婆婆和3個女兒。3個繼女喜歡吃富春包子,丁芒去揚州出差時,會給3個孩子帶香噴噴的富春包子。

樊玉媛婆婆的終身俸不高,丁芒經常給她塞零花錢。

1981年,一位朋友送給丁芒一台電子琴,他姐姐的孩子想要。但為了緩和與繼女的關系,丁芒将電子琴帶回家,送給了3個繼女。他還請了一位朋友,來家裡教3個孩子彈電子琴。

3個繼女成年後找工作,丁芒出了很大的力。丁芒以自己的愛和真誠,溫暖了婆婆和3個繼女的心,她們漸漸将丁芒當親人。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前排左一二丁芒夫婦,前排右三嚴恭,後排左一至左三樊玉媛的三個女兒,右二丁芒的兒子)

3個繼女開始叫丁芒“爸爸”,喊得自然親切,發自内心。

樊玉媛的婆婆将丁芒當兒子看待。每年端午節,婆婆都要特意給丁芒包粽子。丁芒最愛吃白面饅頭,3個繼女經常在家裡給他蒸饅頭。

很多再婚家庭沖突重重,本來夫妻相愛,結果因為處理不好孩子的關系,導緻夫妻反目成仇,最後離婚。

丁芒能将組合家庭的關系處理得這麼好,在圈内傳為佳話。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1982年,丁芒的老戰友、著名編劇鄒安和以丁芒和樊玉媛為原型,創作出話劇《月色溶溶》。該話劇在上海、南京公演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1983年,南京電影制片廠将《月色溶溶》改編成彩色劇情片《月到中秋》,由嚴恭執導。主演是夏宗學、袁枚,梅婷也在片中出演一個小角色。

《月到中秋》公映後,感動了很多觀衆,很多人在影院裡一邊看一邊掉眼淚,被片中濃濃親情溫暖了。

05

1987年,丁芒離休了,依然筆耕不辍。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

1999年,丁芒在《詩刊》發表的四行小詩《箭》,受到圈内外的廣泛好評。該詩是這樣寫的:

走過了彎彎曲曲的路

一百年才找到這張弓

今夜,箭頭已定位于弦

做着一個筆直的夢。

行家認為,這首詩“大到民族複興的百年追尋,小到個人命運的悲歡離合”,全都濃縮在這文采飛揚的詩句裡。它相當于傳統詩詞裡的絕句和小令,卻又是自由灑脫的新詩。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文集》部分)

2002年,丁芒出版了600萬字的《丁芒文集》。

這是一項工程浩繁的工作,樊玉媛為丈夫當助手。夫妻倆廢寝忘食,加班加點,用了兩年時間将這套書出版了。

丁芒從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生創作了上萬首詩歌,他的《苦丁齋筆記》獲得過金陵文學獎。

丁芒的詩集《歡樂的陽光》《寒村》《懷念》等,廣受歡迎。

他的散文詩集《情人谷》《依然戈壁》,也頗受讀者歡迎。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書法作品)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

丁芒還出版了《開在槍口的鮮花》《高加索的烽火》等小說,在社會上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丁芒與樊玉媛雖是半路夫妻,但感情勝過原配夫妻。樊玉媛一輩子仰視丈夫,甘願為他付出。

她善良賢淑,将丁芒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與丁芒的一雙兒女也相處得很好。

丁芒與前妻的一雙兒女都在南京結婚成家,并擁有自己的孩子。丁芒的3個繼女也在南京定居,5個子女會經常過來看望丁芒夫婦。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與妻子樊玉媛)

丁芒的一雙兒女,與樊玉媛的3個女兒見面時有說有笑,彼此沒有隔閡。

2020年疫情期間,丁芒的老年病有所加重,多次住進醫院。樊玉媛在家裡照顧丈夫,由于年事偏高,她幾次累病。

2023年9月,丁芒與樊玉媛同時在醫院住院。丁芒雖然已經98歲了,看上去沒有明顯的病态,但記憶力嚴重衰退。

他隻認識妻子樊玉媛,其他人一概不認識了。

著名詩人丁芒離世:與臧克家齊名,他和再婚妻子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丁芒(1925年9月-2024年5月11日))

2024年5月11日,著名詩人丁芒在南京逝世,享年99歲。他的妻子樊玉媛87歲了,也到了耄耋之年。

夫妻倆結婚47年,結下了深厚的夫妻深情,早已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丁芒離世,樊玉媛内心有悲痛,但她會在堅強中懷念丈夫。

-END-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