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作者:攢夠音樂去旅行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2024年

“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

開班儀式在四川師範大學順利舉行

一起來看看吧

本次研培班由四川師範大學、汶川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與汶川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共同承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李琳主任,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餘理勝,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院長劉傳軍教授,四川師範大學非遺與文創教研室主任吳朋波副教授出席本次開幕式,由項目負責人鄭姣教授主持開班儀式。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合影

研培班切實落實汶川非遺共賦計劃,實施非遺文化資源研究與傳承人才培養,秉持“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的研培原則,圍繞羌族傳統文化(含口傳史詩)、傳統工藝理論、創新設計拓展三大教學子產品展開,分為專題講座、理論課程、拓展課程和考察課程四個方面。通過“講座引導+示範傳授+研讨交流+實地采風+創作輔導”等教學手段,建構多元立體的羌族文化與創新課程體系。同時,本次研培班全新開展“1v1非遺共赴:傳承人V研究所學生傳創”項目設計,圍繞羌族刺繡、剪紙、羌年、禹的傳說、釋比唱經、推杆等非遺項目進行口述史訪談、梳理羌族非遺文化内涵、提煉典型視覺符号與技藝資源,實作羌族百工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現場

開班儀式伊始,研培班學員們演繹釋比唱經、合唱羌歌、表演羌族土茶技藝等,展示了汶川豐富的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展現出研培班學員昂揚的精神面貌。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研培班學員們展示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

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餘理勝部長在開班儀式上緻辭,餘理勝部長介紹了汶川縣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的最新成果,對汶川百工“雙創”非遺研培項目實施表示充滿期待。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餘理勝部長緻辭

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劉傳軍院長向莅臨開班儀式的上司和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劉傳軍院長從學院辦學曆史、辦學層次、專業建設等方面介紹了學院的基本情況。接着,他從非遺研究與轉化、非遺策展與推廣、非遺美育與研培等三個方面介紹了學院在非遺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時在“汶川非遺共賦計劃”架構内,學院與汶川縣人民政府聯合開展非遺學術研究與市場轉化,培育非遺産業項目品牌,壯大非遺保護傳承群體。最後,他代表學院對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汶川縣委、縣政府的信任與支援表示衷心感謝,并預祝此次研培班取得圓滿成功!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劉傳軍院長講話

開班儀式後,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李琳主任進行《非遺保護與創新發展》的專題講座,她對非遺的概念、非遺的創新發展、知識産權保護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提出非遺的本質在于再創造性、流變性、活态性。她強調非遺的傳承與創新發展需要:明文化傳統的深層内涵、明創造藝術的特殊魅力、明需求變化的風向标、明材料功能技術的整體表現力、明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堅持文化自信,讓文化傳統與當下審美、當下生活有機融合。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李琳主任專題講座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研培班學員與學院黨委書記徐文淵合影

研培班創新開展“1v1非遺共赴:傳承人V研究所學生傳創”項目設計,組織傳承人與設計學專業研究所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田野訪談,深入了解羌繡、羌年、羌族推杆、羌族土茶、大禹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曆史淵源、文化内涵與發展現狀等。雙方充分發揮傳統工藝優勢與設計智力,合力開發羌族文化技藝資源,同步啟動“汶川好禮”無憂文創研發計劃,實作羌族非遺保護及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開班儀式順利舉行

▲研培班學員們與美院設計系學生讨論“汶川好禮”無憂文創研發計劃

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秉持“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的研培原則,将充分發揮四川師範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針對羌族非遺傳承人口傳史詩保護缺乏平台、藝術修養不足、文化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着力為口傳史詩保護提供平台以及提高各類傳承人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水準,讓羌族傳統非遺受到保護的同時與現代設計相融合,滿足多元市場與現代生活需求,進一步強化非遺事業基層管理從業人員對國家非遺政策解讀與執行能力,提升對羌族文化的整體性認識。研培班整合社會有效資源,建構囊括非遺保護法規政策、學術話語和傳播推廣的知識體系,進而提升文化基層管理人員的理論認知水準與執行能力,提高非遺傳承人對傳統工藝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能力,助推羌族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偉大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