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吸引栗說丨重回豪車銷冠,淨賺124億歐元,寶馬憑什麼?

一場财報釋出會背後,寶馬教會我的

吸引栗說丨重回豪車銷冠,淨賺124億歐元,寶馬憑什麼?

▲ 圖源網絡

文| 李皙寅

編輯| 施智梁

抄作業有時候是個好習慣。當然前提是,知道抄誰的、怎麼轉化成自己的。而後兩者挺難的。

地緣政治沖突、全球疫情、氣候變暖、地質災害頻發,2022年剛過去30%,已然滿天盡是黑天鵝。當這個世界不能再以線性邏輯,去推導未來的時候,在迷霧中做出決策很難。

這時候,去尋求靠譜的頭腦,去看看“好學生”怎麼做,或許會有裨益。

3月16日,因疫情沖擊,無緣去慕尼黑現場,聽着直播中說完“15分鐘後,我們進入現場媒體提問環節”,信号即被掐斷,連彩蛋都沒看到的我,隻能默默地歎了口氣,感覺看了個寂寞。

話說回來,過去一年,在寶馬集團(BMW.DE)這家企業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感受也不隻局限于汽車。今天借着專欄,再來說道說道。

吸引栗說丨重回豪車銷冠,淨賺124億歐元,寶馬憑什麼?

1

“看誰股票炒得好?你得去看他穿越過幾次牛熊,是否跌落過谷底,又是怎麼爬出來。”這我在一家基金評級機構實習時,帶教老師給我的忠告。她當時一直對傘狀配資憂心忡忡,還極力讓我去看《大時代》。

彼時,正是2014年大牛市的爬升階段,寝室裡的溫州同學,每天睡醒第一句話:啊,又漲停了,輕松賺幾萬。然後,開始吃我代買的午餐。在那個狂熱的時代,就連街頭的小廣告,寫的都是借貸、配資,高杠杆。食堂阿姨都在說内幕消息。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潮水退去之後,才能看得到誰沒穿底褲。

在過去的幾年,在新四化理念催生大量車企狂奔。不少車企把油箱扣了,在底盤鋪電池,後排乘客如同坐在小闆凳上的時候。作為早期就入局的寶馬,反而是一直求穩,推出純電平台汽車i3和性能電動車i8後,一直堅持油電平台共用;在充電樁、分時租賃大行其道的時候,短暫試水後,就和戴姆勒奔馳合并業務,一起做前瞻探索。

2018年,采訪時任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岚德時,聽他吐槽礦價高漲後。次年,我就在慕尼黑聽着寶馬如何去和礦産商談判,提前大額鎖單;看着他們在慕尼黑做電池中心,從混料開始,做了一條能小批量實驗性做電池的生産線,為的是研究未來電池長啥樣,汽車該咋造。當時還主動給自己立下Flag,未來關鍵電池金屬全部回收再利用。新任董事長、做生産出身的齊普策反複強調“靈活”,最喜歡說的是,消費者有選擇各種能源形式的權力,工廠能夠靈活生産不同車型,持續推進生産供應在地化。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看到了,新冠肺炎沖擊下,汽車産業先後遭遇關鍵零部件停産、上遊原料水漲船高;碳中和沖擊下,車企需要應對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校驗。

保供、上新、車價提升,這讓寶馬收益頗豐。

252.2萬輛,這是寶馬汽車2021年的全球銷量。寶馬擊敗老對手梅賽德斯奔馳,時隔六年重奪豪華車銷量冠軍。

寶馬集團總收益達到1112.39億歐元,同比增長12.4%。集團稅前收入達到160.6億歐元,同比增長207.5%。集團淨利潤124.63億歐元,同比增長223.1%,

也難怪在釋出會上,齊普策提及過去的一年時,能感覺到他略有一絲驕傲:大風大浪見得多,寶馬能夠駕馭複雜局面,會在關鍵時刻做最重要的事兒。

嘗到了甜頭的寶馬,選擇繼續加碼。在釋出會上提出一種新的生産網絡标準,叫BMW iFACTORY,簡單來說,同一個工廠能産不同尺寸、不同能源的車;單車生産碳排放更低;AR、VR元宇宙,寶馬全球員工一起線上開發規劃,感覺像《我的世界》Online一樣。(我覺得寶馬全球員工,日常居家辦公的日子,指日可待。)

談一點玄學,寶馬在曆史上也曾幾起幾落,過往的經曆終究會留下印記。靈活和保守,本質上就是同一個做法的一體兩面,彼此并不沖突,他們的反義詞,應該是激進吧。雖然,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寶馬可以在電動化上再快一點,但也更多了一絲對于現實的了解與共情。

同樣,凡是變革都會觸及現有已成定局的體系,如何化阻力為合力,考驗着所有的改革者。“在颠覆性和穩定性之間,得到了平衡……員工支援公司改革。”齊普策的寥寥數語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家塑造百年的龐然大物,在産業巨變中,審慎地自我更新。看到了未來的各方,都在極力維持一種向上的平衡罷。

吸引栗說丨重回豪車銷冠,淨賺124億歐元,寶馬憑什麼?

2

人生如同一場康波。

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這一名号花落中國,才剛剛過去十三年。當時,美國受金融危機重挫,相關壓力尚未傳導到中國,國内展開四萬億基建項目,城鎮化率還不到47%,GDP增速高于9%,汽車越來越多地開進普通人的家門。

處于發展中的市場裡,高增長下,一切都是最美好的。不過,伴随世界局勢和經濟增長的複雜化。在2022年,謀求GDP增長5.5%——這一學界眼裡的高目标追求下,很多公司和人都要在這一年裡,過大坎。

正所謂,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終究還是要考慮時代的程序。

寶馬其實踩準了幾個關鍵節點。及時進入中國市場,碰上了一個好溝通的合作夥伴,務實地尊重中國市場,不但踩上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春風,還在關鍵時刻成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标兵。

2022年2月,合資企業華晨寶馬中,寶馬集團所持股份變更為75%,華晨中國持股比例變更為25%,新合資合作有效期将延長至2040年。

最直接的是,2022年華晨寶馬财務報表将會全面并入寶馬集團,将提供超70億歐元财務業績。

2022年汽車業務的自由現金流至少為120億歐元,寶馬集團負責财務的董事彼得表示,在扣除部分因素的影響後,并表在2022年不會對寶馬集團的息稅前利潤産生影響。

2022年,恰恰是中國汽車合資股比放開的第一年,從2018年寶馬和華晨簽訂戰略協定,到今年2月成功落地。遼甯沈陽借助華晨寶馬,建構一整套供應鍊體系,讓鐵西和大東工廠區跟上産業變革的腳步。寶馬通過華晨寶馬獲得了利潤、市場,也有了全面實踐數字化的橋頭堡。

4月1日起,戴鶴軒自公司現任技術及生産進階副總裁,将接替魏岚德擔任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他在華晨寶馬已經工作了6年,此前在寶馬集團幹了18年。預感也是一個中國通。

把中國的經驗,形成認知和産品勢能,向全球輸出。這将是所有在華車企在新四化背景下,最大的優勢。

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重構汽車核心價值的時代下,最好的選擇,就是做正确的事兒,先開始埋下種子、去澆水,等待收獲。

我看到2021年寶馬研發總投入63億歐元,漲了一成,主要就是新車架構、電動化、數字化和自動駕駛。2022年,量産純電車型15款;2024年,投放“新世代”車型;2025年,全球傳遞200萬輛。

在我看來,伴随中國這一巨型市場高速城鎮化,帶來的新車消費格局已變;但,伴随消費更新和新基建,汽車的智能化、新能源化程序則不會變。

最後用一句心靈雞湯慰藉這一混沌時期:無論未來的局面如何紛繁複雜,定下一個值得付出努力的目标,堅持收獲的時刻吧。

寫在後面:歡迎來到我的專欄,無論贊同還是異議,歡迎留言、加微,我們一起來拼湊更完整的事實。

專欄名“吸引栗”,是李皙寅三字的化用,我個人也信奉有趣的人終會相遇的理念,期待在工作生活中,尋找到價值相近的同好,結伴前行。遠期以楊國安先生為職業目标ing。

是以,寫作時,我從不喜歡隐藏自己,而不是隻記錄當下發聲的事兒。我喜歡貼近現場、傾聽當事人和多方的觀點,嘗試去Know How并給出一個結論。我會帶着觀點去看、去聽、去走,不斷打磨、更新觀察範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