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羅斯航天發動機斷供,馬斯克坐地起價,飛1次3億美國NASA很肉疼

俄烏沖突還未結束,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也越演越烈。不過俄羅斯也不是好惹的,反制裁了美國航天局,宣布禁止提供俄羅斯發動機。而且俄羅斯已經放話了,由于西方的制裁,空間站的經費可能不大夠,到時候空間站掉下來可别怪俄羅斯。結果NASA突然就慫了,馬上表示自己堅持與俄羅斯合作,任何制裁都不會涉及航空領域。

目前NASA完全不具備再搞出個空間站的能力,現在送個宇航員都得借助俄羅斯的飛船,萬一空間站真掉下來了就完蛋了。歐洲國家還能借用下中國的空間站,但美國真的就難了。目前中國空間站已經駁回了美國利用中國空間站做實驗的申請。美國人最終還是自食惡果了。

俄羅斯航天發動機斷供,馬斯克坐地起價,飛1次3億美國NASA很肉疼

一、美國NASA曾經很強

美國NASA其實是有航天技術的,但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蘇聯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之後,美國也積極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從1958年開始,美國也搞了水星計劃與雙子座計劃。到了1969年7月21日美國第一次把人類送上了月球,這就是阿波羅計劃。

但搞了十年之後,美國突然發現一個十分尴尬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太空計劃實在是太燒錢了,當時美國發射一次火箭就得幾十億美元,強如美國也有點支撐不住了。于是NASA馬上給美國國會提了一個新計劃,就是航天飛機項目。NASA把這個項目說得天花亂墜,航天飛機将會給美國節省多少費用等等。最終國會老爺們終于批錢了,航天飛機項目上馬。

俄羅斯航天發動機斷供,馬斯克坐地起價,飛1次3億美國NASA很肉疼

在之後的歲月,美國就建成了六架航天飛機,分别是企業号、亞特蘭蒂斯号、挑戰者号、哥倫比亞号、奮進号、發現号。航天飛機項目與美國衆多項目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紙上寫的跟實際情況有非常大的出入。

我們都知道,美國在搞軍事項目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個情況。比如福特号航母搞了那麼久到現在還是問題不斷;F22号稱地球最強戰鬥機,結果現在因不相容變成雞肋停産了。NASA的航天飛機也是一樣的問題。當時說的時候是說可以回收利用,但美國國會老爺突然發現,發射一次航天飛機一點都不便宜。

NASA研發這些航天飛機也是一再追加投資。航天飛機與其他項目一樣,一次性追加了89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最終平均下來,一架航天飛機的費用達到了20億美元。這些航天飛機一共才飛了100多次,而且每一次飛行包括發射和返航後檢修還要花5億美元。

俄羅斯航天發動機斷供,馬斯克坐地起價,飛1次3億美國NASA很肉疼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航天飛機的一個緻命缺陷是不安全。航天飛機是可回收的,在返航之後的檢修非常重要。要知道,從流水線制造一個新産品,要比修一個不知道哪裡壞了的機器省時省力得多。五架航天飛機裡有兩架就發生了解體爆炸事故,美國宇航員上天前都是瑟瑟發抖的。

随着時間的推移,航天飛機發動機老化明顯,機體存在的隐患也越來越大。美國人突然發現,既然蘇聯都解體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搞航天飛機?2010年奧巴馬宣布,不再研究近地軌道飛行器,航天飛機也沒有了用武之地。2011年亞特蘭蒂斯号最後一次升空後,美國航天飛機正式壽終正寝。

俄羅斯航天發動機斷供,馬斯克坐地起價,飛1次3億美國NASA很肉疼

二、現在美國上天得借别人的空間站

航天飛機可以不用,但宇航員還是要上太空的,畢竟國際空間站還是得用的。有人說蘇聯是被太空計劃拖垮的,這裡面還是有待商榷的。因為美國花幾億美元上天的時候,俄羅斯上天一次僅要2000萬美元。于是,美國就觍着臉求着俄羅斯幫他上天。俄羅斯畢竟和美國不對付,那必須要坐地起價。俄羅斯每帶美國宇航員上天一次就要賺4000萬美元。

由于美國不停地印錢,上天費用也在往上漲。到了2018年的時候,上天一次已經需要8100萬美元了。當然了,除了找俄羅斯外,本來美國還可以找中國。但考慮到美國當初在航天領域對中國幹的那些破事,他們也知道會得到什麼答複。

俄羅斯航天發動機斷供,馬斯克坐地起價,飛1次3億美國NASA很肉疼

馬斯克又大賺一筆

當然了,美國人也沒有專注于用俄羅斯的船票。美國也很清楚美俄本來就是冤家,誰知道什麼時候兩國就翻臉了。美國也在搞SLS項目,但這個項目搞了好多年都沒有任何起色,主要問題就是美國自己研發的發動機實在是太貴了。德爾塔、宇宙神和泰坦沒一個能打的。最後美國沒辦法,開始玩起了資本主義的最後一招,就是租其他公司的飛船。

從2010年開始,美國就允許馬斯克的Space X建造自己的飛船,而2020年Space X完成載人上天,确實也證明馬斯克能完成這個任務。但資本家是沒有國界的!聽說俄羅斯飛行器退出美國市場後,馬斯克馬上坐地起價,三次的價格漲到了九億美元。更重要的是,Space X絕對沒有航天飛機舒适,目前還無法解決廁所問題。這就是制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全球化的今天,每一項所謂的制裁都不會單單對對手有影響。

作者/孤寂寒光

更多軍事國際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