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km純電續航,能改寫插電混動汽車的命運嗎?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語境下,插電混動車與增程式電動車被劃為了同一類。但是兩者在本質上其實完全不同。

插電混動車,是加大電池、可以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為了延續内燃機生命,讓混合動力汽車能夠滿足法規、享受政策補貼的一種解決方案。

而增程式電動車,是自帶充電器的電動車,是為了以低成本解決電動車續航焦慮采取的适應性解決方案。

是以,插電混動是混合動力的延展,成本效益的比較也應當以混合動力車型為依據。而增程式電動車則應該與電動車相比較,因為增程式電動車的“常态”是一輛電動車。

但恰恰是因為插電混動車與增程式電動車在政策範疇下被“等同”,為企業的技術路線再細分、技術概念再創新,埋下了伏筆。

這就是介于插電混動與增程式之間的新産品定義——長續航插混。

按照國家的規定,插電混動的WLTP純電續航裡程不低于43km。最開始,因為成本、因為技術、因為政策導向,大多數插電混動車型都嚴格遵守這個下限。但是,50km左右的純電續航裡程沒有多少備援,混動狀态下插電混動車的油耗也因為更大的自重,相比普通混動車沒有優勢。是以,近年來随着電池成本的下降,不斷有純電動續航裡程達到或者超過100km的插電混動車型出現,甚至還有像摩卡DHT-PHEV這種純電動續航裡程超過200km的産品。

當車企不斷增加插電混動的純電續航裡程,直至接近增程式電動車甚至是小型純電動車的水準,這種背離插電混動“初心”的産品,真的有必要嗎?真的是消費者需要的嗎?真的能開拓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嗎?

從50km到200km,量變還是質變?

純電續航裡程從50km到200km,對消費者最直覺的利益,一是省錢,二是提升駕乘品質。

前者很容易了解,用電肯定比燒油便宜,200km的純電續航,在有良好充電條件的情況下,對城市日常通勤用車的覆寫率,可以達到99%以上。而電用得多,就意味着油用得少,兩套動力系統同時介入時增加的振動、噪音、頓挫,自然也就都不會出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長續航插電混動和一台增程式電動車,在城市日常通勤這個用車場景上,已幾乎無異。

不過,大電池也意味着,長續航插電混動的價格,會變得更貴,并且與“把插電混動當混動車賣”這條技術路線,徹底劃清界限。消費者對于插電混動車電池容量的感覺,遠不及純電動車強烈,也就無法對長續航插混車的定價有清晰的認知。是以,即便無論從尺寸、配置還是硬體出發,摩卡DHT-PHEV 30萬左右的價格都不算貴,但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他們還是需要時間去接受。

也就是說,長續航插電混動在影響消費心智上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才能讓長續航插電混動脫離“插電混動”的範疇,進入增程式甚至是純電動的範疇。但顯然,增程式本就是一個極為窄衆的存在,否則理想ONE不可能改口稱自己為插電混動車。至于純電動,一個政策導向,就足以讓那群消費者無視任何帶有内燃機的産品。

是以,長續航插混車型,隻能與市面上最知名的增程式電動車進行貼靠。

增程式電動車中,純電行駛常态化、内燃機隻充電不驅動車輛的特性,決定了它隻會用小排量内燃機進行補電。沒有複雜的傳動裝置,控制政策的原理也相對簡單。但是,如果因為充電條件不佳導緻車輛長期處于虧電模式下,或者在高速行駛時虧電,那麼這種内燃機給電池、電機供電的模式,顯然不如機械傳動來得高效,而且内燃機也将會處于非常惡劣的工況,既不省油,也不安靜,還有可能會動力不足。

而這也是長續航插混相對增程式電動最大的優勢。中低速行駛時,大容量電池與大功率電機可以完全地覆寫加速需求;急加速或高速巡航時,發動機的介入驅動可以帶來更高的傳動效率;而當電池虧電時,混動結構也可以實作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是以,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長續航插混與增程式電動車,更像是一種采用混聯混動系統與串聯混動系統的比較。自然,混聯混動系統有更好的全工況适應性。以工程師的思維,長續航插混叫作混聯式增程電動車,也許更加貼切。

但是問題在于,消費者購買這些高知名度的增程式電動車,真的是因為“增程式”這三個字嗎?無論是理想ONE、岚圖FREE,甚至是問界M5,對他們的話題,有多少是放在增程式動力系統這個點上的?其實很少。理想ONE,靠的是對奶爸車極強的了解;岚圖FREE,主打的是豪華、性能,而且除了增程式動力系統,也有純電動可選;至于問界M5,“華為”兩個字就是最大的宣傳招牌。而且,在北京需要用油車名額才能購買的理想ONE,北京的銷量卻長期位居其單一城市銷量前十,也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是以,長續航插混車即便在技術上相比增程式電動車更有優勢,但如何把消費者引導這個點上,相比技術本身更具有挑戰。而這也是純電續航裡程從50km提高到200km之後,真正需要“質變”的地方。

長續航插混,能成為一個新品類嗎?

在油價與電池原材料價格都在飛漲的今天,混動車型理論上會因為它的折中性而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即便都說混動車型是過渡方案,但是隻要是可預見的長期過渡,其實就不是過渡了。

插電混動是在混動車型上的延展産品,在國家及各地方逐漸收緊對插電混動的政策支援時,未來絕大多數插電混動的發展方向,都是作為混動車賣,與同級别燃油車直接競争,搶奪燃油車的基盤消費人群。

而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岚圖FREE、問界M5,也基本采取這樣的市場政策,即與同級别、同尺寸燃油車價格相當,但是在産品定義、性能、後期使用成本上,相比燃油車有巨大的優勢。

長續航插混同樣也必須面對同樣的現實問題。當政策不再支援插電混動車,長續航插混會直面燃油車市場,就要講清楚,長續航插混作為“燃油車中的電動車”、“電動車中的燃油車”,對于消費者的核心利益點。但是,這隻是長續航插混能與燃油車競争的必要條件,卻不意味着長續航插混可以依靠這個優勢就把車賣得很貴。

想把車賣貴,靠的不是長續航插混這個技術,而是以這個技術為載體,在産品定義、消費需求洞察方面擁有獨到之處。如果沒有這樣的不可替代性,那麼就必須把自己放到與同級别、同尺寸燃油車同樣的價格體系中。高度電氣化之後還需要進行成本控制,在今天這個供應鍊價格飛漲的年代,對車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是以,想要讓長續航插混成為一個新品類,不是簡單靠把純電續航裡程從50km堆到200km,而是要讓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個從未講出、從未被滿足的需求,突然得到了釋放,換句話說打動消費者的,不應該隻是續航裡程。否則的話,即便是長續航插混,也必須要直面“插混車當混動車賣”的市場現實,去拼成本控制,而不是把長續航當做能夠溢價的元素。

寫在最後

汽車動力源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長期過程,尤其是燃油動力系統的電氣化之路,會逐漸從内燃機比對小電池、小電機,到内燃機比對大電池、大電機,再到内燃機幾乎隻需要在熱效率最高的點上工作遞進,進而形成理想的機電耦合。而且,這個階段是可以并行的,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時間表,各項技術可以同時在市場共存。

長續航插混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燃油動力系統深度電氣化的産物。但是,長續航插混能否成為一個新品類,并不取決于技術本身,事實上技術也并不是劃分消費品類的依據。而對于車企而言,長續航插混最大的實際意義,其實還是平均油耗的降低。如果真要用接近于電動車的體驗說服消費者,那就必須要到新能源車完全不需要任何政策支援時,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