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查|買“家電”竟成了買“盲盒”,能不鬧心麼?

每年到了3月份,家裝進入旺季,也帶動家電銷售進入小高峰,于是,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

花2600元買了一台空調,商家說是免費上門安裝,後續的材料費、高空費卻收了700多元,安裝費就相當于産品價格的四分之一,而且連個發票都沒有,這是哪門子的免費安裝?

新買一台熱水器,不過才1000多元,商家說是免費上門安裝的,但是,真的上門了,另外購買排煙管就花了200多元,太鬧心了!

商家承諾的“免費安裝家電”成了噱頭,這樣的家電安裝“二次消費”,引起衆多消費者的投訴。

實際上,不少商家所謂的“免費安裝”,一般都不包括安裝所需的材料費用;具體收費數額方面,各品牌所用的材料以及安裝所需用量不同,是以收費也就不同;還有一些家電産品在安裝過程中,超過商家規定的作業範圍,還需要額外加收人工費。消費者紛紛表示:買台家用電器,上門安裝就像“盲盒”,不知道哪裡還要交費。

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21年全國消協受理的投訴結果顯示:去年一年,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達10.8萬件,相比2020年投訴比重上升0.77%,而這其中,售後安裝産生的問題,遠遠大于産品自身的品質問題。

調查|買“家電”竟成了買“盲盒”,能不鬧心麼?
調查|買“家電”竟成了買“盲盒”,能不鬧心麼?

家電的“免費安裝”存在哪些潛規則?

北京新聞廣播專訪了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他表示,所謂的家電“免費安裝”,對消費者來說“陷阱非常多”,根本達不到免費安裝。商家承諾的免費隻是免人工費,并沒免材料費、高空作業費等等,普遍的現象就是消費者安裝家電産品時,都需要額外繳納幾百元乃至上千元的費用。

安裝環節非常混亂,不少都沒有任何合法、合理、蓋公章的收費單據。無論是廠家自營,還是第三方安裝商的安裝勞工,收取安裝費時,很多都是随意地告訴消費者收多少錢。

家電企業并沒有打算規範安裝體系,他們總想在銷售和安裝兩個環節都擷取利潤。利潤是到廠家的腰包,還是給第三方安裝維修商,彼此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之後再去分成。

調查|買“家電”竟成了買“盲盒”,能不鬧心麼?

家電安裝為什麼願意“外包”,不願意“自營”?

梁振鵬說,即使安裝勞工的服裝上印有家電品牌,但實際上都是家電品牌的維修服務商,隻不過穿着帶有logo的工作服。絕大多數家電企業的售後安裝都外包出去,采取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因為家電企業專注的還是生産、銷售管道,品牌推廣等,雖然說售後服務也有投入,但大部分都是通過跟第三方合作來進行的。

部分企業在一線城市或者直轄市設立自營服務店,但數量很少,如果哪家企業說售後服務體系全都是自營的,沒有外包,那就是欺騙消費者。一方面是出于經營成本的考慮,自營服務成本不小,另一方面一旦發生糾紛,家電企業還可能把安裝環節出現的問題推給第三方,來規避品牌自身的風險和責任。

調查|買“家電”竟成了買“盲盒”,能不鬧心麼?

家用電器“一價全包”能全面推廣嗎?

梁振鵬表示,家電售賣安裝“一價全包”,是指無論房子多大,需要多少材料,家住多少層,是否需要高空作業,總之,隻需購買商品時花一次錢,安裝的所有環節完全免費。

“一價全包”隻适合于家電行業中比例不到20%的部分高端産品。它為什麼能“一價全包”?是因為有足夠高的利潤,比如說一匹的制冷制熱的壁挂式空調,價格七八千,甚至上萬元,這樣的高端産品市場上也有不少。

不過,隻有少部分高收入的消費者願意購買,這種昂貴的高端産品可以實作“一價全包”,但它不代表家電行業可以普遍這麼操作。大多數80%以上的家電産品,銷售毛利率不足以支撐“一價全包”。做生意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多數消費者還是追求物美價廉或者是成本效益高,這些家電産品沒有辦法實作”一價全包”。

調查|買“家電”竟成了買“盲盒”,能不鬧心麼?

家電安裝的“潛規則”怎麼打破?

梁振鵬認為,家電企業銷售商品時,不能虛假宣傳,安裝環節應該透明化,清晰的告訴消費者“免費”是免什麼。是免人工費,還是免材料費?是免高空作業費,還是免牆面打孔費?消費者還需要額外支出哪些費用。

如果是電商網站,就需要在商品詳情頁面上寫得明白;如果在賣場,廠家促銷員有義務提前告訴消費者。這樣,消費者清楚知道購買價格和安裝價格,就能準确的做出判斷:買還是不買?或者就選“一價全包”的商品,消費者應該有明明白白消費的權利。

他表示,這也需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各地消協的共同參與,對于家電安裝的虛假廣告,應該依法重罰。從根本上震懾欺詐行為,才能有力規範家電市場的安裝服務行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