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APSMUSEUM,拼出一個“新畫面”

位于上海市陸家嘴中心L+MALL的APSMUSEUM即日起至5月8日迎來了2022年春季首展《為了更大的畫面》,本次藝術展集合了12組國内當代藝術家,運用多種材料與媒介以“拼貼”的形式建立藝術與現實的新關系,通過一種新的藝術視覺和感受方式填平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鴻溝。近日開放時段或随該區域防疫政策調整,前往參觀之前可先行預約。

去APSMUSEUM,拼出一個“新畫面”

圖說:展覽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展覽主題借鑒了大衛·霍克尼2009年傳記紀錄片片名《更大的畫面》,“我們無法把握世界的樣貌……但是,如果你為世界的真實樣貌深深着迷,那就一定會對你碰到的繪畫創作方式産生極大的興趣。”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大衛·霍克尼以拼貼(collage)等技法再造“風景”,突破了文藝複興藝術以來的線性透視法,探讨繪畫如何再現世界這一母題,其藝術理論影響深遠。

藝術家中不乏中國當代藝術的知名人物:蔡東東、雷磊、淩雲&楊福東、劉鼎、羅永進、倪有魚、任泠霏、王功新、尹秀珍、于吉、張恩利、周嘯虎等,他們也都曾在創作中巧妙運用過“拼貼”這一手法。他們的作品不僅是在媒介、手段和觀念等多個層面上對于“拼貼”的新探索,也逐漸與影像、裝置、數位技術等各類新藝術形式實作融合。

去APSMUSEUM,拼出一個“新畫面”

圖說:張恩利《頭發》

此次藝術家的參展主題為緻敬霍克尼,受邀藝術家的作品内容則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乃至全球化世界相關聯,或直接或隐秘,反映着當代人的感受、情緒和思考。張恩利《頭發》系列,是藝術家從時尚雜志中剪切下不同顔色和形态的頭發圖像,拼成了層層疊疊的聚集,如漩渦一般,打破了頭發在感官視覺上的統一感,又有疏密變化;王功新的《旁觀者》以黑白兩極的簡約顔色構成,攝像頭在黑白兩色皮草之間挪動,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因觀衆的走動變得不可确定;羅永進将夜色中的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分割成為一塊塊光影流動的局部,上海地标如被棱鏡折射後的破碎圖像,有了間離感;倪有魚攜兩組作品參展,《逍遙遊系列·三千尺》的素材來自全球跳蚤市場的風景老照片,藝術家簡單粗暴地用剪刀、漿糊,将旅遊玩樂攝影圖以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重新組織在一起,創出卧遊山水的審美趣味;倪有魚另一件作品《三座活火山》則将兩張各一半的油畫粘在一起,打開手機使用視覺障礙者的“反色功能”,圖檔左右兩邊會翻轉顔色,變成了對稱的“反色效果”,像為參觀者表演了一個視覺魔術。

去APSMUSEUM,拼出一個“新畫面”

圖說:倪有魚《三座活火山》

400餘平米的展廳位于陸家嘴中心L+MALL商業中心的三層,展廳由展覽空間、藝術設計商店和會晤空間三部分組成,商圈的人氣逐漸帶進這個充滿活力的藝術空間。主理人汪斌介紹,該藝術空間通過展覽、國際交流、公共教育、出版等項目,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欣賞藝術并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幫助增強公衆與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公衆欣賞和參與藝術的習慣。同時為年輕藝術家和設計師提供更多機會展示作品。“APSMUSEUM關注當代藝術、建築、設計、時尚等不同領域,意在尋找、搭建和展示彼此互相融合的空間可能性。”(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