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表示,俄烏雙方有望在一到兩周内簽訂和平協定,最遲會在五月份。
阿列斯托維奇還補充稱,俄方提出的涉及領土的要求,不可接受,烏方已經準備好就其餘問題繼續談判。
這已經不知道是烏克蘭第幾次改口了。
最初的時候,烏克蘭在加入北約的問題上妥協,表示可以不加入北約,但其他國家得給烏克蘭的安全進行擔保。
之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表示,北約不接收烏克蘭,自己已經不再糾結是否加入北約。
更關鍵的是,澤連斯基還表示,領土問題也能談。
總統都說了領土可以談,現在烏方又反悔了,又拒絕談領土問題。
而類似的反複無常,已經有過好幾次了,說好的能談,上了談判桌就不行了,談了幾次也沒談出什麼結果。

在俄烏外長會晤過後,似乎有了一些進展,俄烏雙方都表示有望達成書面協定。
然而,到了第四輪談判上,談了一半,烏克蘭方面說出現了所謂的“技術問題”,直接不談了,推到後一天再談。
什麼叫“技術性問題”?就是說場外因素,比如說停電了,斷網了之類的。
但是這種事關國家命運的談判,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技術方面的問題呢?
實際上,就是談到一半了,得跟美國彙報一下,商量一下怎麼辦。如果美國沒意見,那就下一次談判應該就能有些進展,如果沒有有意見,那就不松口,繼續跟俄羅斯耗。
之前俄方就表示,烏克蘭代表在談判期間一直跟美國通氣,這種談判怎麼可能談出結果?
從目前烏克蘭的姿态來看,應該就是按照美國的要求拖延時間,對俄羅斯進行消耗。
先釋放和談的信号,坐上談判桌,讓俄軍靜默一陣子,然後再展示自己絕不妥協的立場,繼續打。
烏克蘭就是想通過這種反複拉扯,來戲耍俄羅斯,看能不能把俄羅斯給逼急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
即便無法逼急俄羅斯,也能達到消耗俄羅斯的目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俄羅斯耗得起嗎?
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經濟,肯定是要受到一定打擊的,但這并不代表俄羅斯耗不起。
俄羅斯是糧食生産大國,同時也是能源大國。
現在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引發了全球新一輪供應危機,問題最嚴重的就是糧食和能源領域。
隻要俄羅斯的生産不受影響,貿易就不會停下來,即便貿易被封死了,俄羅斯也能自給自足。
不會連日子都沒法過,這就注定了俄羅斯能夠耗下去。
美國想達到的目的,是動搖普京的位置,通過制裁,降低俄羅斯群眾的生活水準,然後再帶節奏,讓俄羅斯群眾去反對普京。
但這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沖突爆發之後,普京在俄羅斯的支援率猛增。
是以,從各個方面來看,俄羅斯都是能耗下去的。更何況現在沖突爆發僅有20天,俄羅斯如果20天都扛不住,也不會發起特殊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