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俄羅斯、烏克蘭接連宣布:停止出口化肥!什麼情況?全球糧價飙漲,影響多大?這類基金太火了

作者:證券時報

俄烏沖突已有兩周多時間,影響還在不斷發酵。

當地時間3月10日,俄羅斯工業部方面表示,該國決定将禁止向“不友好”國家出口化肥。消息一出來,國際糧食市場大幅震動,全球化肥價格即将開啟新一輪的上漲。

與此同時,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12日,烏克蘭糧食和農業政策部長羅曼·萊什琴科表示,烏克蘭政府決定暫時禁止出口所有類型的化肥。萊什琴科表示,為在戰争期間維持國内肥料市場的平衡,政府決定實施化肥零出口政策。據介紹,禁令涉及氮、磷、鉀化肥和複合肥料。

3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俄烏沖突可能引發全球食品價格從目前的水準飙升達20%的幅度。實際上,即便經過近日連續大幅下跌,國際糧食價格漲幅仍然僅次于國際油價,遠高于有色等其他商品。

資料顯示,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期貨價格自今年初以來已上漲了42.52%,同期玉米期貨價格上漲了28%,大豆價格上漲了25.17%,在糧食整個闆塊漲幅來看,僅次于國際油價的43.1%,而遠超于有色金屬等原料價格。

在新一輪全球食品上漲的推動下,國内上市公司紛紛參與套期保值來對沖風險,而國内抗通脹的商品ETF基金受到市場青睐。目前,國内市場上共有15隻商品型ETF,均取得正增長。從單隻産品表現來看,華夏基金旗下豆粕ETF以31.86%的漲幅排名第一,緊随其後的是能源化工ETF和煤炭ETF,漲幅分别為21.83%和15.20%。

禁止出口化肥

其實,早在俄烏沖突前,全球化肥供應就趨于緊張,全球第三大鉀肥生産國白俄羅斯已經因為“不可抗力”因素導緻化肥出口量大幅減少,推動化肥部分産品價格去年上漲了一倍多。

随着俄羅斯宣布停止出口化肥,全球化肥供應短缺将更為明顯。資料顯示,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鉀肥生産及出口國,據IFA統計,2020年俄羅斯生産鉀肥約1350萬噸,約占全球鉀肥産量的20%,出口鉀肥約1084萬噸,約占全球貿易量19%。疊加此前白俄羅斯鉀肥被禁止出口,全球合計約30%以上的鉀肥供應将受到影響。

除了鉀肥之外,中金公司分析師趙啟超認為,未來全球尿素和氮肥市場的供應值得高度關注。資料顯示,2020年開始,俄羅斯已經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尿素出口國,占尿素全球市場供應量的14%。

在氮肥市場上,俄烏沖突之後,歐洲地區天然氣價格上漲阻礙了制造氮肥所需氨的生産,已經導緻了全球産量下降。目前,歐洲天然氣價格期貨價格目前比一年前高出約10倍。天然氣是用于生産氮肥的重要原料,通常占制造商成本的80%左右。由于天然氣價格躍升至創紀錄水準,化肥生産商不得不限制氨(氮氫化合物)的産量。

歐洲最大的天然氣和化肥公司之一、挪威化肥生産商Yara周三表示,該公司暫時削減了位于意大利費拉拉和法國勒阿弗爾工廠的産量,到上周末,其歐洲工廠的氨和尿素的産量将僅為正常産能的45%。這兩個工廠每年生産100萬噸氨和90萬噸尿素。另一家歐洲化肥生産商Borealis也削減了氨産能,該公司表示,因經濟原因停止生産。匈牙利化肥生産商同樣暫時停止了氨的生産。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12日,烏克蘭糧食和農業政策部長羅曼·萊什琴科表示,烏克蘭政府決定暫時禁止出口所有類型的化肥。萊什琴科表示,為在戰争期間維持國内肥料市場的平衡,政府決定實施化肥零出口政策。據介紹,禁令涉及氮、磷、鉀化肥和複合肥料。

全球糧食價格漲幅僅次于油價

世界上幾乎每種主要作物的生長都依賴鉀肥和氮等肥料,如果沒有穩定的供應,幾乎所有農作物的産量都将受損,而這很可能會加劇全球食品通脹水準。

3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俄烏沖突可能引發全球食品價格從目前的水準飙升達20% 的幅度。俄羅斯和烏克蘭占全球小麥貿易的四分之一,玉米為約五分之一。而烏克蘭今年能否收獲農作物尚不能确定。

由于沖突爆發,烏克蘭春耕受到影響,如果烏克蘭農戶到2022年7月無法種植和收獲小麥,全球糧食供應鍊将會中斷。烏克蘭十大農業公司之一的IMC預測,如果烏克蘭春播中斷将導緻全球谷物供應減少5000萬噸。

糧食供應緊張讓各國紛紛優先考慮國内供應,是以多個糧食出口國出台限制糧食出口新規。烏克蘭釋出緊急指令,将禁止出口谷物和小麥、燕麥、其他産品出口。匈牙利宣布對谷物出口進行管制;全球谷物重要出口國之一的阿根廷也在進行出口管制,以確定優先滿足國内需求,穩定國内糧食價格;面粉主要出口國——土耳其正在将農業部的管制權力提高。保加利亞宣布增加糧食儲備,并可能限制出口,直到完成計劃采購。

在全球谷物低庫存背景下,在經過近日連續大幅下跌之後,國際糧食價格漲幅仍然僅次于國際油價,遠高于有色等其他商品。

全國範圍内開始大豆高産競賽

俄烏沖突也增加了大陸進口谷物成本。相比國外糧食市場的大幅飙升,國内主糧價格總體平穩,主糧供應充足。但是,在對外依賴度較高的品種上,價格輸入型上漲也在持續發生,主要展現在大豆和玉米品種上。

資料顯示,去年11月以來,國内飼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豆粕從3300元/噸上漲至5000元/噸,漲幅約51%。今年年初至今,豆粕價格上漲了31.26%;比較而言,國外進口比重相對較小的玉米,則漲幅較小。去年11月以來,玉米從2580元/噸上漲至2800元/噸,漲幅約8.5%。今年年初至今,玉米價格上漲了7.04%。

每年的三月份,是農戶抛售存糧玉米的集中時間節點,但目前玉米價格波動,農戶惜售待漲,使得全國玉米銷售進度慢于去年同期,東北地區貿易商及用糧企業提價收購意願大幅增加。

國信期貨分析師覃多貴認為,從後市來看,近期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小麥對玉米價差快速走高,小麥在飼料領域對玉米的替代完全失去成本效益優勢,在玉米市場年度平衡表仍存在較大的産需缺口的背景下,小麥替代的退出,使得玉米偏緊格局難以緩解,此外,新的種植季受化肥成本上升及政策偏向支援擴大大豆面積影響,未來玉米産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也較為有限。

目前,國内糧食補貼和保險水準進一步提升。近日,四川省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工作實施方案,明确将水稻、玉米、小麥每畝保險金額提高至1100元、800元和700元,基本覆寫了物化成本、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農業生産總成本,風險保障水準實作翻番。此外,國内商品交易所繼續支援開展以“保險+期貨”為主體,對大豆、生豬等品種和幫扶等項目設立專項支援。

3月8日,中央财政預撥16億元支援小麥防災穩産等田管措施,全力保障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财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及時摸底小麥苗情,分析預測極端天氣情況,研判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災情發生趨勢,制定資金配置設定方案,預撥農業生産和水利救災資金16億元。

同時,為確定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農業農村部在全國範圍内發起大豆高産競賽,推動打造一批高産百畝方千畝片、推介一批新品種、內建一批高産新技術新模式、挖掘一批種植能手和高産典型,力争将專家産量轉化為農戶産量、典型産量轉化為大田産量,輻射帶動全國大面積均衡增産。

目前大陸大豆平均畝産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70%,比美國等主産國低100公斤左右。近年來,大陸大豆小面積攻關畝産突破330公斤,湧現出了一批高産典型。從國内國外看,大陸大豆單産提升潛力較大,是今後提高大陸大豆産能的重要途徑。

這類産品受到市場青睐

在新一輪全球食品上漲的推動下,國内上市公司紛紛參與套期保值來對沖風險,而國内抗通脹的商品ETF基金受到市場青睐。

從今年以來,國内上市公司拟參與套期保值的品種來看,正由此前占比較高的國際外彙期貨,逐漸向國内商品期貨調整。從具體品種來看,包括玉米、玉米澱粉、LPG、鐵礦石、聚丙烯(PP),以及各類化工和金屬品種,

除了期貨市場外,豆粕ETF也是跟蹤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的重要投資标的。3月11日收盤,華夏基金旗下豆粕ETF上漲1.71%,報價1.61,此前在3月9日創出1.647元曆史新高。資料顯示,豆粕ETF跟蹤大商所豆粕期貨價格指數。

中泰證券分析師王仕進認為,在大宗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下,今年下遊闆塊的利潤受上遊漲價所抑制,在CPI漲價趨勢下,關注具有一定“抗通脹屬性”的部分下遊消費細分闆塊。其中,種植闆塊目前具備雙重預期疊加政策催化,“糧食安全”政策頻出,種子價格處于低點,都有利于提振國内種植闆塊。

目前,國内市場上共有15隻商品型ETF,在大宗商品大幅上漲的推動下,商品型ETF作為較好的抗通脹資産業績表現出色。除了豆粕ETF、能源化工ETF和有色ETF3隻産品外,其餘均為黃金ETF。從單隻産品表現來看,華夏基金旗下豆粕ETF以31.86%的漲幅排名第一,緊随其後的是能源化工ETF和煤炭ETF,漲幅分别為21.83%和15.20%。

責編:戰術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