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結局很圓滿

在《人世間》的人物群像中,我一直不願提起馮化成,因為在我最初的認知裡,這個曾經心高氣傲的詩人,可是算是周家悲劇的根源。

因為馮化成的才華,年輕貌美的周蓉不管不顧地去了大西南,對周蓉來說在,合适勇敢地追求愛情,但是對周家人來說,卻造成了一家人的骨肉分離。

因為馮化成的幼稚,在火車站念自己寫的詩,他自己被抓起來之後,還害得周媽媽昏迷多年,同樣因為這件事,害得周秉昆入獄,把所有責任都推到了鄭娟身上。

因為馮化成的能力不足,就算回到了吉春,他們也沒有自己的房子,先是讓鄭娟帶孩子,後來又把孩子扔給了郝冬梅,他們自己安心享受着他們的二人世界。

因為馮化成的出軌,周志剛受到刺激,雖然周志剛的離世跟這件事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女兒婚姻不幸福,對于老人來說,絕對是最大的遺憾。

明明當初是他承諾要照顧周蓉一輩子,可是走到中途,他卻提前離場,抛妻棄女,把一個爛攤子扔給了周蓉,如果不是有蔡曉光這個愛慕者,周蓉的後半生很可能就是一地雞毛。

雖然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周蓉和馮化成不合适,但是他離婚是為了跟另一個人結婚的舉動,怎麼看都覺得别扭。

但是等我冷靜下來,不再看他們之間的愛情線,我才發現,馮化成的一生,正好印證了我們人生的三個階段,年少時的理想主義,中年時的繳械投降,老年時的歸于本真。

《人世間》: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結局很圓滿

電視劇《人世間》截圖

詩人馮化成,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周蓉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是一個不争的事實,但是我們卻忘了,當初的詩人馮化成,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不同的是,周蓉的理想,是她的愛情,馮化成的理想,是他的詩歌。

馮化成為什麼會成為反革命分子,劇中沒有直接交代,但是我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詩歌。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優秀的詩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單純,他們總是幻想通過自己的文字來改變這個世界,就算遭遇命運的挫折,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但是,他們會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對時代的清醒認知。

是以,就算多次申訴都沒有結果,馮化成一直堅信自己沒有做錯什麼,才會在火車站搞出那麼大的事情,才會參加那次清明節的活動,把自己和周秉昆都陷了進去。

在他自己的世界裡,這是純粹,但是在外人看來,這确實不折不扣的幼稚。

這樣的馮化成,其實跟少年的我們很相似——

因為沒有經曆過社會的摔打,才會把事情想得特别簡單,隻要自己認為是對的,馬上就會義無反顧,至于這件事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會給自己和身邊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年少的我們根本考慮不到,也不會去考慮。

總是要等到頭破血流之後,我們才明白世界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才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少年熱血最可貴,隻是馮化成的“少年期”,也實在太長了一些。

在這一點上,他和周蓉沒多大差别。

《人世間》: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結局很圓滿

俗人馮化成,是向生活繳械投降的市井小民。

看得出來,“解放”之後的馮化成,有過一段高光時刻,尤其是他在北大大禮堂朗誦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時候,言行舉止都充滿了自信。

可是這種自信沒有持續多久,他發現了,未來的路并沒有那麼好走,十年時間,他早已跟不上大家的腳步。

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更為了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他來到了吉春(在京城,他什麼都不算,但是在小地方,他也許能夠成為“雞頭”)。

但是到了吉春他才發現,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難,小地方有小地方的苦。

為了生活,馮化成放下了自己的清高,為了評獎,他去給評委送禮,曾經的那個清高詩人消失了,變成了谄媚心機的俗人。

馮化成這麼做,是為了給自己競選作協副主席鋪路,一旦他當上了作協副主席,就能夠分到房子,卻不想在周蓉眼裡,自己早就變成了市儈小人。

“崇拜是愛慕的基礎”,此時的周蓉是副教授,馮化成是家庭煮夫,兩個人的地位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這時候,王紫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曾經的周蓉,于是他背叛了自己的婚姻,這種背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逃避。

年少隻知大聖勇,中年方懂悟空慫。

出發的時候,我們都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可是人到中年之後,我們都開始對生活繳械投降,無論是走岔了路,還是單純地低了頭,我們都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讨厭的樣子。

《人世間》: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結局很圓滿

僧人馮化成,是回歸本真的大徹大悟。

對于馮化成的結局,很多人都沒辦法接受,畢竟當初是他背叛了婚姻,結局的時候,他出家了,竟然還能得到馮玥和周蓉的諒解。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不是馮化成走錯那一步,也就沒有了周蓉後來的幸福和馮玥後來的成就,他的背叛,也是對彼此的成全(當然,這并不是我們原諒馮化成的理由)。

馮化成和王紫到底經曆了什麼,劇情中沒有交代,但是我想,等到相處時間長了,王紫肯定能看到馮化成江郎才盡的一面,分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馮化成說,當初在北坨寺的時候,他就有過這樣的想法,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借口,等我回頭再來看那首《北坨寺的風》的時候,才發現此言不虛——

風 鑽入一截殘垣/刺透着凋零/雲低鴉鳴/風 送來陣陣炊煙/融沒着香火/碎了鐘聲/風 懷着絲絲寒意/竄入毛孔/滅了心熱/喚醒無上清涼

表面看,這是北坨寺的現狀,但是我們深入解讀才發現,此時的馮化成,已經陷入了兩難之中,一邊渴望着陣陣炊煙的紅塵煙火,另一邊卻又在期待着喚醒清涼的寒意。

曾經愛得轟轟烈烈,卻不得不随波逐流,争名逐利一輩子,最終卻隻剩一場空。

是以,後來他出家了,無論前妻還是女兒,對他來說,都隻能“有緣總會相見”。

不難想象,出家之後的馮化成,放下了凡塵俗世的紛紛擾擾,内心是通透而快樂的。因為這樣的他,才是最真實的。

《人世間》: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結局很圓滿

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一生曆程,跟其他人截然不同。

他不像周秉昆,曆盡艱辛依舊頑強;不像周秉義,面臨萬險仍然初心不改;更不像周蓉,做一輩子天真的小孩。

他不是鄭娟,隻要吃飽喝足家人平安就能萬事大吉;她不是郝冬梅,犧牲自己的一生隻為托舉丈夫的事業;他更不是蔡曉光,任世界千變萬化我心中的隻有一人。

不過想來也很正常,作為詩人,他本就比别人敏感得多。這份敏感,有悲憫,也有自責,有樂觀積極,也有絕望無奈。

正是因為這份敏感,他才會遭受人生的大起大落,從知名詩人,到反革命分子,從深情男人,到抛妻棄子,從積極入世,到消極避世,他在肉體上遭受的折磨不多,但是心靈上,卻早已是千瘡百孔。

放下這俗世的一切,在晨鐘暮鼓中尋找一份靈魂的寄托,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結局。

年少時懷揣理想出發,幻想着可以改變世界;人到中年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活成自己曾經最讨厭的樣子;等到老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人生最該堅守的,其實是自己内心的純淨。

馮化成的一生,其實就是我們芸芸衆生的一生。

誠然,我們也許永遠到不了馮化成的高度,也低不到馮化成的谷底,但是除了少數幸運兒之外,我們大多數人,都逃不掉這樣的人生曲線。

畢竟,我們不是周秉昆,擁有主角光環,我們也不是周秉義,是普羅大衆的期待,我們更不是周蓉,沒辦法像她那麼幸運。

《人世間》:從詩人到俗人再到僧人,馮化成的結局很圓滿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