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劇《春潮》在京獻演“疫情防控版”,導演親自上陣演男主角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诤

3月12日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錢塘江文化大使”王曉鷹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王劍男、知名演員江佳奇聯袂杭州話劇藝術中心優秀青年演員共同出演的——大型現實題材話劇《春潮》登上中國國家話劇院,獻演“第六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

話劇《春潮》由杭州錢塘江文化節委約創作,中共杭州市上城區委宣傳部、杭州演藝集團出品,2019年曾于杭州大劇院歌劇院首演。該劇講述了在國外創業的女兒,突然得知父親病故的消息,在回國整理遺物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本父親留下的日記。通過日記,女兒看到了一個與此前記憶中完全不同的父親,并展開了一場靈魂深處的對話。這是一個家庭、一對父女的故事,也是一條江、一座城的曆史,更是老一代浙商與新一代浙商的觀念碰撞和精神傳承。

話劇《春潮》在京獻演“疫情防控版”,導演親自上陣演男主角

《春潮》劇照,本文圖檔如無特别說明,均來自:杭州話劇藝術中心

一場絕無僅有的“疫情防控版”演出

演出正式開始前,舞台上出現了頗為不同尋常的一幕:導演王曉鷹登台緻辭。他介紹說該劇在昨晚彩排時,男主角老年葉慶山的飾演者,中國國家話劇院知名演員王衛國(1998版《水浒傳》中盧俊義的飾演者)手機突然跳出“彈窗”——嚴格執行防疫規定起見,将不得不缺席今晚的演出。

話劇《春潮》在京獻演“疫情防控版”,導演親自上陣演男主角

導演王曉鷹在正式演出前登台緻辭。澎湃新聞記者 王诤 圖

“老年葉慶山是一個層次豐富、極具挑戰性的角色,戲份非常吃重。為了讓演出繼續進行,同我合作執導該劇的年輕導演王劍男,将代替王衛國老師在今晚演出。劍男一直在我們劇組執導排戲,他當然十分了解這部劇的内容,但畢竟沒有時間背下男主全部的台詞了。為了保證演出效果,我特許他今晚拿着劇本上台……”王曉鷹的話音剛落,現場觀衆便響起寬容與鼓勵的掌聲——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文藝演出受疫情時有反複的影響,被延期或取消的情形并不鮮見,但如此措手不及,以至于要由執行導演臨時救場出演男主角的情況,怕是破天荒頭一遭。

話劇《春潮》在京獻演“疫情防控版”,導演親自上陣演男主角

《春潮》劇照,導演王劍男手拿劇本演繹男一号——老年葉慶山

據悉這部浙商題材話劇《春潮》,原本定于3月12日-13日在中國國家話劇院連演兩場。出現了如此“不可抗因素”,劇組本可以将演出取消,目前這樣的安排顯然既是不負,更是出于對觀衆的尊重。杭州話劇藝術中心從業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确實事發突然,13日的演出已經取消,但首演要不要保?“經過劇組緊急磋商,昨晚10點,王劍男導演走上舞台,開始同大家合練。”全體演職人員忘卻困意與疲憊,反複嘗試,全力配合,隻為不負前期的用心籌備和首都觀衆的期待。

“這是一場由非常情況逼出來的絕無僅有的演出,它是可遇不可求的,謝謝大家的了解!下面就請欣賞這出特别的,‘疫情防控版’的《春潮》。”王曉鷹向台下深鞠一躬。

奔流不息的,是春潮般湧動的“錢塘江精神”

《春潮》作為首部以“浙江農民企業家”為縮影,展現浙商創業奮鬥史的舞台話劇作品,徐徐展開了一幅史詩般的時代圖景:劇中,主人公葉慶山的原型來自于杭州萬事利集團的創始人沈愛琴和同樣浙江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兩人均已過世)。他們這一代浙商,譜寫了改革開放後白手起家的創富神話,更是偉大時代所造就的商業傳奇。

話劇《春潮》在京獻演“疫情防控版”,導演親自上陣演男主角

《春潮》劇照

話劇取名“春潮”,明顯帶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讴歌弘揚改革精神的文學意蘊。而演出現場流動的鋼琴聲,是表演時投入的肢體與情感,更是春潮般湧動的“錢塘江精神”——舞台中央,一架三角鋼琴映入眼簾。中國國家話劇院鋼琴演奏家程佳佳,不僅擔綱該劇的音樂設計,她在現場彈奏的拉赫瑪尼諾夫的名曲《春潮》,亦是對全劇題旨的絕佳呼應與烘托。

在浪漫而激蕩的律動之下,圓形轉台緩緩轉動,塵封的年輪随之鋪陳開來,将人生濃縮其上,将故事娓娓道來…浙江農民企業家葉慶山的創業奮鬥史,不論是早期鄉鎮企業産品在市場上受到不應有的歧視待遇,還是之後通過參加廣交會終于覓得海外商機,無不能在曆史長河中找到參照。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早期不注重品控丢掉訂單後,葉慶山不顧工廠管理層的全體反對,毅然決然一把火燒掉了全部不合格産品的場面,則無疑令人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杭州武林廣場公開焚燒假冒僞劣産品的“那把火”。

話劇《春潮》在京獻演“疫情防控版”,導演親自上陣演男主角

《春潮》全劇通過兩條交織呼應的年齡線,詩意化地叙述了葉慶山和女兒葉小蕊在不同年齡階段對于生命的感悟,展開了一場靈魂深處的對話。在總導演王曉鷹看來,這種特别符合戲劇舞台的講述方式,“傳遞出了兩代人之間的深厚系念,還原出一個原汁原味的時代特寫以及完整真實的人物群像,彙成了舞台上流淌的詩。”

其間,一代企業家成功後怎麼“收成”?二代企業家成年後是否“接班”?以及是繼續走實業辦廠之路,還是在創意産業興起後改變企業跑道?等等尖銳而現實的問題都在劇中有所展現。演出尾聲,兩行金色的大字“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投射在舞台背景之上,從北宋詞人潘阆《酒泉子》的詩句中,無疑可以窺見主創的創作态度。

演出謝幕時,在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中,王曉鷹再度登台,“這是一場很特别的演出,既展現出全體演職人員堅持心中藝術理想的精神和信念,也反映出戲劇藝術本身無限的可能性,它可以用今晚這樣的演出方式去克服困難。雖然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卻給了大家一場難得的觀劇體驗。”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