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專家變成了磚家。曾經的受人追捧的權威高知,現在常常被視為一群與大衆觀點相背離的奇葩怪論。這不最近油價上漲,又有人把前幾年的一些專家的神奇言論翻了出來,真是每看一次,都能笑出豬叫聲。讓人忍不住要懷疑,這些專家自己平時都是不開車的。仔細一搜,這些年與車、用車相關的專家言論和建議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大家權當笑話看吧。

言論一:高油價可緩解擁堵

這個觀點的出處是來自于2019年的時候,多名專家建議限制車輛使用,解決城市擁堵。其中被引述最多的是深圳市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董威的言論:“比如提高一些車輛的使用成本,包括停放成本、車輛的燃油成本,通過這些措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最近因為俄烏沖突導緻油價上漲後,董院長的觀點又再一次被媒體引用。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但實際上還有其他幾位專家也有類似的觀點。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豔豔就表示:“新能源車對城市擁堵也有“貢獻”,取消限行、限購後應及時出台其他措施,降低車輛使用強度,避免給城市帶來更大負擔,城市管理者應及時通過提高用車成本等經濟杠杆手段進行調控。”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車輛的使用才是真正影響城市交通,而非擁有。”是以,網友們别把矛頭隻是指向董院長一個人,可能有一大群的專家都有着相同的觀點。

言論二:低油價會傷害新能源的發展

關于油價的言論并不是現在才有的,2018年油價下降,國内汽車銷量下跌的時候就有專家在央視财經節目中放出了這樣的言論:“油價太低,不利于能源創新”。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當時國内的新能源車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專家的原話是“長期享受這種低油價,可能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包括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帶來傷害。”意思是因為油價降低大家就會繼續使用石油,那麼就沒有人會買新能源了,這不利于新能源的開發,而且也不利于環保。

去年和前年油價低的時候,新能源車銷量屢創新高,算不算打了專家的臉?其實恰恰是因為油價低,大量使用者還是會選擇燃油車,才能倒逼新能源車企業加快創新開發,超過燃油車。

言論三:汽油稅應提高十倍

來自上海複旦大學的黃有光教授在2019年的時候,針對目前的消費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目前汽油稅還是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的,這個稅就是再增長十倍也是有空間的,也是可以實施的。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首先他認為目前的燃油稅是比較低的,因為現在的環境問題是非常嚴重的,而使用汽油危害是非常大的,會産生比較多的污染氣體直接排在空氣中,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是以汽油稅應該提高。

其次,汽車是汽油的主要消耗者,而汽車不管是高端車還是中端車,在使用的時候都是有炫耀成分的,這對于社會也是不好的,是以應該增加用車成本,提高稅率來補充損失。

也就是說要提升車主炫耀的成本,3萬塊錢買五菱宏光的車主作何感想?

言論四:事故車比新車更安全

這是出自2019年一次特斯拉的官司。特斯拉車主韓先生通過特斯拉中國官網購買了一輛Model S二手車。但車輛開回去兩個月就開始多次維修,而且在某次駕車過程中,車輛突然癱瘓,電門、刹車全部失效,險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最後,韓先生将特斯拉訴諸法院。而在一審現場,特斯拉方面的“專家團”曾發言稱:“切割過的車輛比原裝車更為安全”。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聽懂了嗎?這可是特斯拉“專家”的表态。以後大家就不要買特斯拉的新車了,因為特斯拉的新車還沒有二手車安全。這些專家為了赢一場官司,可是什麼都敢說。

言論五:自行車比汽車污染更大

綠色出行顯然是應該被大力倡導的。但是很多年以前,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釋出的研究成果卻讓人不敢苟同。他提出:“中國城市環境污染不是由汽車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車造成的。自行車的污染比汽車更大”。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他的研究認為自行車過多會阻塞交通,其引起的交通不暢會使機動車前進緩慢,甚至進入怠速狀态。要知道,進入怠速的汽車會排放大量尾氣。尾氣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氣污染加劇。由此證明城市污染的罪魁禍首就是自行車。

自動車過多确實會造成交通擁堵。但由此得出自行車的污染比汽車更大,這個腦回路也是過于清奇了。不過,據說這項研究的背後是由一家汽車廠商贊助的。這麼一想,也就蘊含無限深意了。

言論六:電動車已經是社會的負擔

自行車的流行風潮過去後,專家也不忘批一下電動自行車。

在2019年的一次 “電動自行車道路安全與傷害預防”線上研讨會上,有某位專家說出:“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大陸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問題,是一項難以被忽視的社會負擔,也是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的言論,在網上引起熱議。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這位專家的言論之是以引起不少網友的批評,主要是他隻看到電動車的缺點,确實,電動車确實在事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電動車對于老百姓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對絕大部分中低收入的人們來說,電動車的重要性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而事實上,2019年汽車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53288人,這是電動車的4倍之多。

言論七:建議取消高速過路費,提高油價“養路”

2021年的時候,有專家提出建議:提高油價取消高速過路費,這樣就能變相的進行道路養護,養護高速公路的錢就這樣出來了,而且也能根據每一個車主用油來判斷他日常行駛對道路造成的損耗。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油費與高速過路費,本來是兩不相幹的事情,從行政管理上也是不相幹的兩個部門。但這位專家卻硬想将這兩塊撮合在一起。這也讓衆多車友怒了,特别是那些開計程車的,他們一年到頭都在城市裡開車,哪有機會去高速公路行駛,憑什麼要從油價上為高速過路費簽賬單?

這不是徹頭徹尾的攪混水嗎?

言論八:堵車是城市繁榮的标志,值得欣喜

“我把堵車看成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堵車,那它的經濟也可能凋零衰敗。” 這個觀點來自2003年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劉偉教授發表在《北京青年報》上的文章。

辯證的看,造成堵車的前置條件就是車多,老百姓收入提高了,越來越多人買得起車。但這是否意味着就是城市的繁榮呢?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聯合國人居署的繁榮觀是由多個因素構成的,包括是否有充足的基礎設施、物質資産和裝置;提供到什麼程度的教育、健康、娛樂、安全、保障等社會服務;能否通過生産力為經濟增長做貢獻,使全體人口達到充分的生活标準;貧困人口和不平等現象的占比;繁榮的利益創造和再配置設定不會損害環境。

是以堵車充其量隻能證明人民收入提高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但将其作為城市繁榮的标志,未免以偏概全了。

言論九:汽車裝貨多,還能幹農活

2019年實施電動車新政中,對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不能超過25公裡每小時的規定,引來了許多争議。當時有專家接受采訪時,被問到這個限制對城市居民影響應該不大,但對農村住戶影響非常嚴重,因為農村路況不好,一般出門辦事路程也遠,車太小也不友善帶東西,你讓農民怎麼辦?而這位專家就說,這不正好嗎?既然電動車不行,他們就可以選擇買汽車,汽車裝貨多還安全,還能幹農活。

汽車專家的九大奇葩觀點,腦洞清奇,邏輯另類,就問你服不服?

用汽車幹農活,相信這位專家不僅沒開過車,可能還沒在農村幹過農活。而且他是不是也太高估咱們農村居民的消費力,雖然說現在農村擺脫貧困了,但也還沒達到家家戶戶都能買上小汽車的水準吧。

寫在最後:

專家越“專”,往往不會從人民的切身出發思考問題。咱們小老百姓都能想明白的事情,這些專家反而揣着明白裝糊塗。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專家總是被大衆怼得一無是處。你印象中還有什麼專家的奇葩言論,不妨也來說一下吧。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