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本人頭條平台授權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衆号“庫智交外大”。作者王蓋蓋,大外交智庫創始人兼院長、大外交智庫“中國外交風險評估”項目主任。
國内外諸多媒體正在預測未來俄烏戰争的發展趨勢,外國媒體很多是基于自己的價值視角對局勢做出預判,大外交智庫(GDYT)研究團隊認為可以總結為“三個不可能”和“三個可能”。

一、三個不可能
(一)北約出兵 不可能
首先,北約直接出兵幹預烏克蘭局勢是不可能的。美國已經明确表示不會出兵,歐洲國家也從未表态将會出兵。即使俄羅斯順利占領烏克蘭全境,北約國家也不敢貿然出兵幹涉,風險太大。俄羅斯從來沒有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西方國家擔心引起核戰争。俄羅斯攻擊了烏克蘭的核電站,是對西歐國家的暗示,如果它們貿然出兵,那麼這些國家的核電設施可能會遭遇打擊,釀成不可設想的後果。總之,1856年克裡米亞戰争的混戰局面不會重演。
不過,西方國家将會以非正式的方式介入到俄烏戰争,包括所謂志願兵、雇傭兵,或者某些特種兵以個人身份攜帶武器潛入烏克蘭。烏克蘭與四個北約國家接壤,這些士兵很容易潛入烏克蘭,并且很容易從烏克蘭撤退。俄軍與北約的非正規軍交戰,是有可能的,但隻要不發生在北約國家境内,就不會引起俄羅斯與北約的戰争。
(二)俄羅斯國内政變不可能
幾乎所有的西方媒體都在炒作這種結局。不過,這顯然是一廂情願,“曆史決定論”是不靠譜的。曆史上,俄羅斯在對外擴張的情況下,國内經常會出現政治動蕩,甚至發生革命,這些事實我們都非常清楚。但是,今天的俄羅斯遠遠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首先,美國施加的制裁雖然确實很嚴厲,但是不會立即見效。俄羅斯在發動戰争之前,已經做出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俄羅斯可能會在制裁見效之前,就基本上完成了軍事目标。西方的制裁本身是雙刃劍,對資本主義利益是很大的沖擊,而且西方國家可能要忍受石油價格飙升的風險。
其次,這次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戰争,與曆史上的侵略擴張戰争有很大不同。烏克蘭和俄羅斯人血濃于水,是俄羅斯文明的發祥地。普京的目的并不是要擴張領土,而是要保護俄羅斯民族的核心利益。北約東擴已經讓俄羅斯忍無可忍,這場戰争是迫不得已的。普京不需要對群眾進行任何欺騙性宣傳,因為這件事本身就刺激了俄羅斯的民族主義。
第三,一些西方媒體将普京和曆史上的沙皇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完全沒有任何意義。沙皇是世襲的元首,大多智商能力有限,做出錯誤決策是有可能的。普京有情報工作的豐富經驗,對軍事非常了解。俄羅斯的政治命脈都被普京的政治盟友牢牢掌控,俄羅斯的經濟都被普京支援的寡頭牢牢掌控。普京個人支援率一直很高,直到現在仍然有55%的支援率,這已經是他曆史上支援率最低的時期。而且俄羅斯是通過直接選舉産生的總統,代表性毋庸置疑。俄羅斯人很明白,如果現在他們搬倒了普京政權,接下來俄羅斯仍然不會遭到西方的良好待遇。
(三)俄羅斯戰事不利從烏克蘭敗退 不可能
西方媒體渲染普京在烏克蘭遭遇的困境,但實際上普京依然在掌控占據的主導權。俄羅斯為了避免平民傷亡沒有使用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重型武器,不代表未來俄軍不會使用這些武器。俄羅斯有豐富的對外幹涉的經驗,曆史上比美國做得更為成功。無論是叙利亞戰争還是俄羅斯國内的平叛車臣的戰争,都展現了俄軍完全不屈的作風。在普京的授意下,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揚言準備派遣官軍到烏克蘭進行作戰,這将會大大起到震懾作用。普京絕對不會允許在這場戰争中遭遇失敗,是以在必要情況下他會采取上述手段。
二、三個可能
那麼,戰争的結局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呢?大外交智庫(GDYT)對各種學者的觀點進行了總結,認為有三種可能性。
(一)“芬蘭模式”或“南奧塞梯模式”
俄羅斯完全占領并統治烏克蘭是不太可能的,普京可能也沒有那麼高的目的。但是“芬蘭模式”和“南奧塞梯模式”最有可能成為戰争的結果。
“芬蘭模式”指的是整個烏克蘭成為中立國家,承諾不加入北約,但可以加入歐盟。雖然烏克蘭政府不願意看到這個結果,但是在俄羅斯炮火的持續打擊下,烏克蘭政府最終可能會接受。目前距離這個目标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最終會實作。俄羅斯尚未大規模使用各種重型武器,但掌握着使用這些武器的主動權。
“南奧塞梯模式”,即烏克蘭東部地區獲得“獨立”,并處于俄羅斯的安全庇護之下,烏克蘭會變成今天格魯吉亞那個狀況,至今沒有加入北約。不過,烏克蘭與格魯吉亞不同,烏克蘭與北約國家接壤,而格魯吉亞的地理位置比較孤立。即使俄羅斯将烏東分離出來,烏克蘭西部仍然會有密集的反俄活動,烏克蘭不可能事實上保持中立。未來的可能是:俄羅斯在烏克蘭中部的一些主要港口和大城市駐紮軍隊,時刻威脅烏克蘭的安全。
(二)長期蠶食模式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烏克蘭政府拒絕屈服并且執意加入北約,并且俄羅斯受到制裁的影響,不得不停止進攻、撤出軍隊。如果這種可能性出現,那麼俄羅斯将會與烏克蘭進行長期的消耗戰。具體表現為,俄羅斯将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的經驗複制到烏克蘭中部地區扶植親俄武裝,這樣烏克蘭就會有更多地區成為俄羅斯的“衛星區域”。等到時機成熟,俄羅斯就會支援這些地區獨立,進而蠶食烏克蘭的領土,最終烏克蘭變成烏克蘭族的烏克蘭,成為單一民族國家。
考慮到俄羅斯的經濟實力有限且遭受制裁,上述可能性是非常有可能的,最接近烏克蘭危機自然發展的結局。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都沒有妥協的意願,這種博弈是一種可能的結局
(三)就地統治模式
還有一種可能,俄羅斯會複制曆史上擴張領土的經驗,在所到之處就地統治。俄羅斯可能會占領烏克蘭幾個大城市,并且進行行政管理、征收賦稅。俄羅斯自身經濟自足性較高,經濟制裁不足以使俄羅斯崩潰。新占領的領土雖然會造成财政負擔,但是也會有财政收入。俄羅斯可能還會在烏克蘭領土内部修建隔離牆,防止境外勢力和烏西人員對所占之處進行滲透。此外,俄羅斯正積極推進“東進”外交,緻力于擴大亞洲市場,中國結盟雖然不可能,但是中國會提供經濟支援。
最後我們也要考慮到俄烏戰争對中國的影響。無論結局是哪一種,中國的陸上“一帶一路”倡議都可能會面臨困難,中國應該未雨綢缪,做好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