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維達爾輸掉比賽并沒有令我們意外,畢竟賽前賠率非常看好卡文頓。卡文頓在賽後還殺人誅心地羞辱馬斯維達爾為街頭垃圾(street trash),ATT拳館(American Top Team)為垃圾拳館(American trash team)。卡文頓之前的言行已激怒了ATT的諸多選手,這次赢得比賽後不僅不積口德,反而口頭攻擊愈演愈烈。盡管如此,商業賽事的炒作基本由勝方掌握。這次無論馬斯維達爾還是ATT團隊,輸的是啞口無言,遭遇相當重大的失利。更加糟糕的是,随着卡文頓的“叛變”,“母獅”努涅斯出走,伍德利退役(嚴格來說伍德利大部分時間在分館訓練),以及羅梅羅的身體機能下滑,ATT已沒有頂尖行列的纏鬥系高手了。
纏鬥系高手的缺失不僅暗示該團隊風格逐漸走向單一,同時也令團隊内其他成員缺乏足夠應對纏鬥的經驗和指導。目前ATT給我的印象是,選手們普遍擁有适應各自風格的優秀站立水準。然而一旦進入纏鬥領域,便會喪失不少攻擊性,變得比較保守、謹慎,同時也相對限制站立水準的發揮。
ATT的這種兆頭在前幾年已露出端倪,不過當時還有卡文頓、努涅斯等少數幾人撐起ATT的纏鬥系大旗。随着這兩年的變動基本塵埃落定,目前可以稍稍數算下現有在UFC打出名頭的ATT成員:前UFC重量級冠軍,目前保持着不錯勢頭的老将阿洛夫斯基。阿洛夫斯基早年學習桑博,在經曆連敗之後從JW轉到ATT。各項技術發展較為平均,其拳擊技術老而彌精,總體偏愛站立風格。
輕重量級的“雷神之錘”桑托斯,從中量級升入輕重量級後,曾打出一波漂亮的4連勝。其雷霆萬鈞的低掃與重拳,令大魔王瓊斯也吃到很多苦頭。因年齡增加與膝蓋傷病等問題,纏鬥方面的弱點逐漸被放大,打法愈加保守。雖然是巴柔黑帶,但很少展示其柔術水準。
次中量級的“鬥技惡犬”馬斯維達爾,“BMF”腰帶持有者,爆發性突進打擊高手。其防摔和下位防守、反擊都不錯。進入纏鬥後能保持冷靜,耐心破解對方的降伏技。馬斯維達爾也是為數不多,被“柔術天花闆”瑪雅挂了三回合小書包,卻未能降伏的選手。另外馬斯維達爾曾在輕量級降伏過纏鬥好手基耶薩。總體而言,馬斯維達爾進入纏鬥後非常注重防禦,下位肘擊如果有機會施展,可以給出不錯的傷害。防摔比較依賴籠邊,且為了防摔,不時将原本防禦很好的抱架放低,增加了被命中的危險。偏向爆發力的身體很難提供五回合纏鬥的高強度體能。
輕量級前臨時冠軍,“鑽石”普瓦裡爾。站立技術優秀,憑借其缜密連續的重擊戰勝過蓋奇、阿瓦雷茲、康納、霍洛威、霍克等一衆站立高手。在輸給小鷹之後,強化了一些纏鬥能力,同時也是一名柔術黑帶。防摔總體仍然依賴籠邊,當對手屬于纏鬥高手時,會變得過于抵觸纏鬥,進入纏鬥後的反應也稍顯不足。
目前在羽量級的“腿王”巴博薩,備戰蓋奇時加入ATT團隊。幼年因家境太過貧窮,沒有條件學習柔術、摔跤,隻能靠學習泰拳打比賽賺錢。甚至開始MMA生涯後,仍缺乏足夠的纏鬥訓練指導,導緻纏鬥能力先天不足。雖然在輕量級有不錯的防摔率,然而一旦進入地面就非常吃虧。上周也因纏鬥短闆遺憾輸掉比賽。
雛量級“年輕懲罰者”穆尼奧斯,因首回合KO過UFC前雛量級冠軍加布蘭特而得到關注。作為柔道棕帶,柔術黑帶,纏鬥功底紮實的穆尼奧斯在站立上也有不錯表現,重拳威力十足,同時抗擊打十分出色(從未被KO/TKO)。不足則是無論纏鬥還是站立,反應遜色于頂尖選手,輸掉比賽往往是被對手控制了節奏。
前UFC女子草量級冠軍“異形女王”喬安娜,擁有非常豐富的泰拳和踢拳比賽經驗。抛開其優秀的站立水準不談,其防摔與籠邊纏鬥的處理均十分厲害。除了升重蠅量級被“子彈”舍普琴科抱摔壓制全場,在草量級要想将她拖進地面相當困難。在我看來,喬安娜最能代表ATT的特色,兇狠高超的站立打擊、合理的體能配置設定、出色的籠邊防摔與反制。
綜上可以發現,與ATT成員正面硬剛站立或許不是明智的選擇。這些人打擊風格各異,但ATT總有辦法把他們的站立打擊最大效率地發揮出來。然而通病幾乎都在纏鬥領域。隻要受到明顯的纏鬥威脅,ATT精英成員很有可能面臨“有勁兒使不出”的尴尬局面,随着比賽深入很可能越來越狼狽。這種赫赫有名的大牌拳館自然明白不能偏科,在日常訓練和備賽中也加入大量的摔跤和柔術。可從比賽效果來看,并不算十分理想。
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這種情況?我從沒去過這些大牌拳館,也很難接觸到頂級選手的訓練。隻能通過大咖們所透露的資訊,比賽呈現的形式、結果,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做一些猜測。
首先我要說明,ATT仍然是頂尖大牌拳館。這種大牌拳館普遍擁有以下要素:各領域的資深教練、陪練;優良的設施器材;巨大的訓練場地;來自世界各地、風格不一的優秀選手。然而,不僅僅是ATT,幾乎每個大牌拳館在近幾年都遇到兩個困境:第一個是很難再培養出冠軍,更不要提那種衛冕多次的“goat”。哈比布退役後,AKA目前沒有一個冠軍。JW、ATT、桑福德、阿爾法男團、國王學院、RVCA、三星這一系列老牌拳館目前也沒有。隻有城市踢拳與中量級冠軍阿迪桑亞、羽量級冠軍沃卡諾夫斯基(沃卡諾夫斯基因疫情等因素影響,去其他拳館備戰也更多了),Xtreme culture與重量級冠軍納幹諾達成訓練關系。
第二個則是培育出的選手風格和弱點容易趨同化,趨同化則意味着被對手針對性備賽的風險提升。像桑福德(原名365重擊)喜好培育摔打系硬漢,他們幾乎都可以打出一波令人膽寒的暴擊。荷蘭式踢拳大開大合的進攻模式,配合摔跤手前手撐開估距/騷擾,後手跟進重拳的站架确實把打擊力度提升到最大。可火力提升則是以防禦削弱為代價。摔跤手為穩定重心與平衡,頭部和脊椎處于中線幾乎保持不動,缺乏防守的腦袋成了清晰而容易命中的靶子。桑福德的成員通常可以在前期打出相當高品質的重擊,但又沒法持續爆發,導緻被挺過來的對手接管比賽。給人一種把勝利籌碼全押在初期暴擊上的感覺,如果沒能終結對手,自己就很有可能被終結。錢德勒、布朗森、伯恩斯都帶有這種“賭博”色彩。
阿爾法男團喜歡高速而堅韌的作戰模式,無論摔跤還是站立,拼殺程度都比較火爆,戰術執行也很堅決。但康納就曾嘲笑過,阿爾法男團喜歡缺乏技術的猛打猛沖,一旦受阻隻好用斷頭台應對。這句話雖然傲慢,不能完全當真,但也道出其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略微欠缺的事實。其團隊成員諸如加布蘭特、蓋達、菲波、門德斯非常代表這類風格。像三星、JW這類在風格戰術上比較寬泛,對選手培養趨于多樣化,更多是強調每場比賽嚴格的戰術執行。然而從目前活躍于UFC的選手戰績來看,結果差強人意。AKA在降低訓練強度後,選手們的傷病率大幅下降,但也難以再現當年重、輕重、中、輕四個量級冠軍的輝煌。不過好在小鷹哈比布以及更年輕的俄羅斯選手等新鮮血液注入,為AKA戰隊擅長的纏鬥技術帶來非常可觀的更新。
反觀那些相對小一些的拳館,這幾年成長勢頭相當迅猛。法國的MMA工廠、卡文頓所在的MMA Master、奧利維拉的“黃金戰隊”、馮特與卡達所在的新英格蘭聯盟、賽胡多執教的Fight Ready、特雷弗教練掌管的onx等等。這些拳館培育出的精英選手競争力絲毫不遜色于大牌拳館。特雷佛教練的onx最具代表性,他強調選手必須聽命于自己指揮,同時聲明自己隻負責少量選手培養。是以對想來訓練的選手十分挑剔,平時訓練的要求也相當高。正是這種近乎嚴苛的标準,讓特雷佛目前擁有羅斯和烏斯曼兩位強勢冠軍、一位馬上又要挑戰輕量級冠軍寶座的蓋奇。他還創下UFC268一夜帶領這三個愛徒斬獲重大勝利的輝煌戰績。以onx為代表的“小拳館”,會将更多精力放在頂尖選手身上,更加精細地打磨技術,更加嚴格地把控訓練節奏,以及制定更加适合選手的比賽方案。
這種模式自然迥異于目前的大牌拳館。大牌拳館的選手們一起日常訓練,人數又多,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細節。即使到了備賽期,需要更加針對性培養,教練也容易因其他參加同期比賽或相近日期比賽的隊友們而分心。JW拳館就曾因這類問題産生過很大沖突,導緻“牛仔”塞羅尼等名将出走。實際上很難怪教練偏心,而是有太多隊員要打比賽,精力實在有限。SBG主教練卡瓦納也曾透露在美國帶選手打比賽後,又要立刻飛往歐洲為另一個隊員助陣,對于身體、腦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大牌拳館的選手因為良好的訓練環境,加上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往往可以在海量選手中較快脫穎而出。随着對手水準提升,想進入前15、前10、前5乃至争冠也越來越困難。如果不盡可能按自己情況量身定做,越往上走越吃虧。因為總有對手會摸清自己的底牌和規律,還沒正式開打,就在備賽環節處于下風。其實,大牌拳館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大的規模,大拳館的誕生與MMA發展幾乎同步,幾乎都是由早先打出名氣的選手創辦。大部分是由創始者們從小規模開始打拼,等拳館打出名氣後,受到的各種投資、贊助越來越多,這幾年才發展為一個拳館好比一個工廠的規模。這樣的拳館培育出的選手也像極了可以大批生産、品質中規中矩的工業産品,但要想更上一層樓,做到很細緻則非常困難。當其中幾位選手的體系取得好成績,那推廣給其他成員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一來二去,每個大牌拳館的風格特色逐漸固定。
對于年輕選手而言,進入一個大牌拳館仍然非常有前途。在資深教練們的帶領下,與不同的隊友訓練磨合對于自己成長非常有益。等到了形成自己體系,财力足夠、對手也越來越強大的時期,我認為有必要考慮是否調整團隊成員。這不意味背叛師門,而是按自己的需求進行合理備戰。奧爾多、舍普琴科、瓊斯、納幹諾、GSP等頂級選手皆是如此。有的徹底更換團隊,有的則是主教練不變,但站立教練、柔術教練、體能教練、營養師等成員做出适當調整。GSP當年不僅在三星訓練,也去過JW等拳館接受指點。他可以根據備賽情況,決定是聘請法國泰拳教練,還是泰國本土泰拳教練。他甚至還邀請之前沒有MMA經驗的拳擊名宿羅奇教練,擔任自己與比斯平比賽的邊角團隊。可以說GSP的每次團隊都不一樣,但他始終和各式教練、隊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GSP的這種處理方式,放在MMA拳館逐漸工業化的今天,依舊具有非常寶貴的意義。
(投稿:任一安)
往期專訪
導演李柯
功夫明星李炳淵 成龍女弟子徐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