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打工妹到UFC格鬥女王,張偉麗用實力征服八角籠

從打工妹到UFC格鬥女王,張偉麗用實力征服八角籠

說到綜合格鬥,很多人會想到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八角籠中》。從打工妹到格鬥女王,中國自由搏擊運動員張偉麗的成名之路,無疑是一部現實版的《八角籠中》。

8月20日,在美國波士頓結束的UFC(終極格鬥冠軍賽)292聯合主賽中,張偉麗經過五回合大戰,戰勝巴西選手阿曼達·萊莫斯,成功衛冕。消息傳回國内引起輿論熱議,大家紛紛祝賀張偉麗,也對其參與的UFC展開了廣泛讨論。UFC為何會受到多方關注?東方面孔如何征服西方拳台?

從打工妹到UFC格鬥女王,張偉麗用實力征服八角籠

▲裁判宣布張偉麗(前左)在比賽中獲勝。(圖檔來自新華社)

東方力量在西方拳台上激情燃燒

當天比賽中,張偉麗與對手萊莫斯的打擊數比分為296:29,這一資料幫助張偉麗重新整理了UFC女子單場總打擊數的新紀錄,并創造了UFC冠軍戰中第二大內插補點紀錄。

在成功衛冕UFC草量級冠軍後,張偉麗自信地用英語說:“我是張偉麗,來自中國,你們已經認識我了吧?”她的氣場和魅力,赢得了現場觀衆的陣陣歡呼。

對于張偉麗成功衛冕,外國媒體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今日美國報》指出:“張偉麗在對抗萊莫斯時表現卓越,穩固了自己在草量級的霸主地位。”美國的“MMA新聞”網站更是盛贊張偉麗“如同場上的猛獸,她展現了絕對的統治力,作為衛冕冠軍,她的出招犀利,最終以毋庸置疑的優勢取勝。”

在激烈的八角籠比賽中,每一拳都是實打實的,但張偉麗勇敢面對,不畏挑戰。正如她自己所言:“女性并不僅僅代表柔弱和纖細的美。我們同樣可以展現出健康、運動、力量和自信的美。誰敢說,我不美?”

從打工妹到UFC格鬥女王,張偉麗用實力征服八角籠

▲2020年6月15日,UFC女子草量級世界冠軍張偉麗在上海UFC訓練中心進行了一場2小時的媒體公開訓練。(圖檔來自中新社)

“八角籠”走進容易走出難

盡管今天的張偉麗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美麗,但這位女格鬥王的運動生涯并不順遂。張偉麗6歲開始學習國術,9歲時接觸散打和拳擊。武校的訓練又苦又難,她還在多年訓練中多次受傷,是以在17歲時,她在父母的勸說下選擇退役。但性格堅韌、獨立的張偉麗,退役後沒有依賴家庭,而是選擇成為一名“北漂”。她先後做過服務員、保安、幼稚園老師、保镖、健身房教練等工作。即便生活艱難,她還是堅持訓練。多年後,她又說服家人,支援她成為職業搏擊運動員。

張偉麗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後是她無以計數的勤奮與不懈。她的每一天幾乎隻圍繞着吃、睡、訓。當人們好奇她如何維持鬥志時,張偉麗坦然表示:“真正的對手隻有自己。我所追求的,隻是更加卓越的自己。”

在前往波士頓比賽前,張偉麗在美國訓練時分享了她的嚴格飲食計劃。早餐包括牛肉、蝦、雞蛋、米飯、綠葉蔬菜以及一碗冬蟲夏草和枸杞煮成的湯。午餐則是牛肉、蔬菜和水果。晚餐她也隻吃牛肉和西藍花。

飲食上她選擇了清淡和減量,但在訓練中,她卻更為勇猛和投入。賽前最後一天張偉麗甚至有想哭的沖動。一個能夠容納6斤水的三升水杯,僅僅足以支撐她上午的訓練。而在下午,她還需要喝同樣一大杯水以確定自己在高強度訓練中不會脫水。因為她的飲水量大、出汗量也大,隊友們都戲稱她為“行走的灑水車”。

打敗對手的那一刹那确實讓人心潮澎湃,獲得金腰帶的榮耀也無比光榮,但背後的訓練過程卻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洗禮。張偉麗必須面對被擊中、被擊倒、被摔倒、被鎖定等一系列極限挑戰。其中最讓人震驚的細節是,常人練習到手上有老繭,而張偉麗的訓練如此之猛烈,連手指上的老繭都被磨掉了。這不僅是她努力的見證,也展現了其對國術的極緻追求。

從打工妹到UFC格鬥女王,張偉麗用實力征服八角籠

▲張偉麗在比賽後展示金腰帶。(圖檔來自新華社)

UFC與中國功夫的淵源

事實上,張偉麗并不是第一個與綜合格鬥競技産生關聯的東方面孔。早在三四十年前,李小龍就已經提出了“綜合格鬥競技”的國術理念。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正是他所創立的截拳道的核心思想。而全接觸的自由搏擊制的擂台形式,在上世紀70年代初就被譽為“美國踢拳宗師”的喬-劉易斯廣泛推廣。而喬-劉易斯提出的全接觸自由搏擊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導師李小龍的影響。

UFC總裁白大拿在某次采訪中分享了他對于中國功夫的獨特情結,他首先提到了李小龍,稱其為綜合格鬥的先驅。

幾十年過去了,誰能想到,讓綜合格鬥被更多中國人認識的是一位格鬥女王。2020年3月,張偉麗與喬安娜的激烈衛冕戰被評為“2020UFC年度最佳比賽”。這不隻是對張偉麗在國術上的卓越才能的一次贊譽,更代表了她不懈努力與堅韌毅力的認同。随着她一次次的勝出,UFC在中國的“粉絲群”逐漸壯大。張偉麗以其出色的格鬥技術和無可抵擋的魅力,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國國術的非凡魅力。(完)

綜合新華網、新京報、央視網、荊楚網、大連晚報、三聯生活周刊等

編輯:袁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