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斯维达尔输掉比赛并没有令我们意外,毕竟赛前赔率非常看好卡文顿。卡文顿在赛后还杀人诛心地羞辱马斯维达尔为街头垃圾(street trash),ATT拳馆(American Top Team)为垃圾拳馆(American trash team)。卡文顿之前的言行已激怒了ATT的诸多选手,这次赢得比赛后不仅不积口德,反而口头攻击愈演愈烈。尽管如此,商业赛事的炒作基本由胜方掌握。这次无论马斯维达尔还是ATT团队,输的是哑口无言,遭遇相当重大的失利。更加糟糕的是,随着卡文顿的“叛变”,“母狮”努涅斯出走,伍德利退役(严格来说伍德利大部分时间在分馆训练),以及罗梅罗的身体机能下滑,ATT已没有顶尖行列的缠斗系高手了。
缠斗系高手的缺失不仅暗示该团队风格逐渐走向单一,同时也令团队内其他成员缺乏足够应对缠斗的经验和指导。目前ATT给我的印象是,选手们普遍拥有适应各自风格的优秀站立水平。然而一旦进入缠斗领域,便会丧失不少攻击性,变得比较保守、谨慎,同时也相对限制站立水平的发挥。
ATT的这种兆头在前几年已露出端倪,不过当时还有卡文顿、努涅斯等少数几人撑起ATT的缠斗系大旗。随着这两年的变动基本尘埃落定,目前可以稍稍数算下现有在UFC打出名头的ATT成员:前UFC重量级冠军,目前保持着不错势头的老将阿洛夫斯基。阿洛夫斯基早年学习桑博,在经历连败之后从JW转到ATT。各项技术发展较为平均,其拳击技术老而弥精,总体偏爱站立风格。
轻重量级的“雷神之锤”桑托斯,从中量级升入轻重量级后,曾打出一波漂亮的4连胜。其雷霆万钧的低扫与重拳,令大魔王琼斯也吃到很多苦头。因年龄增加与膝盖伤病等问题,缠斗方面的弱点逐渐被放大,打法愈加保守。虽然是巴柔黑带,但很少展示其柔术水平。
次中量级的“斗技恶犬”马斯维达尔,“BMF”腰带持有者,爆发性突进打击高手。其防摔和下位防守、反击都不错。进入缠斗后能保持冷静,耐心破解对方的降伏技。马斯维达尔也是为数不多,被“柔术天花板”玛雅挂了三回合小书包,却未能降伏的选手。另外马斯维达尔曾在轻量级降伏过缠斗好手基耶萨。总体而言,马斯维达尔进入缠斗后非常注重防御,下位肘击如果有机会施展,可以给出不错的伤害。防摔比较依赖笼边,且为了防摔,不时将原本防御很好的抱架放低,增加了被命中的危险。偏向爆发力的身体很难提供五回合缠斗的高强度体能。
轻量级前临时冠军,“钻石”普瓦里尔。站立技术优秀,凭借其缜密连续的重击战胜过盖奇、阿瓦雷兹、康纳、霍洛威、霍克等一众站立高手。在输给小鹰之后,强化了一些缠斗能力,同时也是一名柔术黑带。防摔总体仍然依赖笼边,当对手属于缠斗高手时,会变得过于抵触缠斗,进入缠斗后的反应也稍显不足。
目前在羽量级的“腿王”巴博萨,备战盖奇时加入ATT团队。幼年因家境太过贫穷,没有条件学习柔术、摔跤,只能靠学习泰拳打比赛赚钱。甚至开始MMA生涯后,仍缺乏足够的缠斗训练指导,导致缠斗能力先天不足。虽然在轻量级有不错的防摔率,然而一旦进入地面就非常吃亏。上周也因缠斗短板遗憾输掉比赛。
雏量级“年轻惩罚者”穆尼奥斯,因首回合KO过UFC前雏量级冠军加布兰特而得到关注。作为柔道棕带,柔术黑带,缠斗功底扎实的穆尼奥斯在站立上也有不错表现,重拳威力十足,同时抗击打十分出色(从未被KO/TKO)。不足则是无论缠斗还是站立,反应逊色于顶尖选手,输掉比赛往往是被对手控制了节奏。
前UFC女子草量级冠军“异形女王”乔安娜,拥有非常丰富的泰拳和踢拳比赛经验。抛开其优秀的站立水平不谈,其防摔与笼边缠斗的处理均十分厉害。除了升重蝇量级被“子弹”舍普琴科抱摔压制全场,在草量级要想将她拖进地面相当困难。在我看来,乔安娜最能代表ATT的特色,凶狠高超的站立打击、合理的体能分配、出色的笼边防摔与反制。
综上可以发现,与ATT成员正面硬刚站立或许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些人打击风格各异,但ATT总有办法把他们的站立打击最大效率地发挥出来。然而通病几乎都在缠斗领域。只要受到明显的缠斗威胁,ATT精英成员很有可能面临“有劲儿使不出”的尴尬局面,随着比赛深入很可能越来越狼狈。这种赫赫有名的大牌拳馆自然明白不能偏科,在日常训练和备赛中也加入大量的摔跤和柔术。可从比赛效果来看,并不算十分理想。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情况?我从没去过这些大牌拳馆,也很难接触到顶级选手的训练。只能通过大咖们所透露的信息,比赛呈现的形式、结果,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做一些猜测。
首先我要说明,ATT仍然是顶尖大牌拳馆。这种大牌拳馆普遍拥有以下要素:各领域的资深教练、陪练;优良的设施器材;巨大的训练场地;来自世界各地、风格不一的优秀选手。然而,不仅仅是ATT,几乎每个大牌拳馆在近几年都遇到两个困境:第一个是很难再培养出冠军,更不要提那种卫冕多次的“goat”。哈比布退役后,AKA目前没有一个冠军。JW、ATT、桑福德、阿尔法男团、国王学院、RVCA、三星这一系列老牌拳馆目前也没有。只有城市踢拳与中量级冠军阿迪桑亚、羽量级冠军沃卡诺夫斯基(沃卡诺夫斯基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其他拳馆备战也更多了),Xtreme culture与重量级冠军纳干诺达成训练关系。
第二个则是培育出的选手风格和弱点容易趋同化,趋同化则意味着被对手针对性备赛的风险提升。像桑福德(原名365重击)喜好培育摔打系硬汉,他们几乎都可以打出一波令人胆寒的暴击。荷兰式踢拳大开大合的进攻模式,配合摔跤手前手撑开估距/骚扰,后手跟进重拳的站架确实把打击力度提升到最大。可火力提升则是以防御削弱为代价。摔跤手为稳定重心与平衡,头部和脊椎处于中线几乎保持不动,缺乏防守的脑袋成了清晰而容易命中的靶子。桑福德的成员通常可以在前期打出相当高质量的重击,但又没法持续爆发,导致被挺过来的对手接管比赛。给人一种把胜利筹码全押在初期暴击上的感觉,如果没能终结对手,自己就很有可能被终结。钱德勒、布朗森、伯恩斯都带有这种“赌博”色彩。
阿尔法男团喜欢高速而坚韧的作战模式,无论摔跤还是站立,拼杀程度都比较火爆,战术执行也很坚决。但康纳就曾嘲笑过,阿尔法男团喜欢缺乏技术的猛打猛冲,一旦受阻只好用断头台应对。这句话虽然傲慢,不能完全当真,但也道出其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略微欠缺的事实。其团队成员诸如加布兰特、盖达、菲波、门德斯非常代表这类风格。像三星、JW这类在风格战术上比较宽泛,对选手培养趋于多样化,更多是强调每场比赛严格的战术执行。然而从目前活跃于UFC的选手战绩来看,结果差强人意。AKA在降低训练强度后,选手们的伤病率大幅下降,但也难以再现当年重、轻重、中、轻四个量级冠军的辉煌。不过好在小鹰哈比布以及更年轻的俄罗斯选手等新鲜血液注入,为AKA战队擅长的缠斗技术带来非常可观的更新。
反观那些相对小一些的拳馆,这几年成长势头相当迅猛。法国的MMA工厂、卡文顿所在的MMA Master、奥利维拉的“黄金战队”、冯特与卡塔尔所在的新英格兰联盟、赛胡多执教的Fight Ready、特雷弗教练掌管的onx等等。这些拳馆培育出的精英选手竞争力丝毫不逊色于大牌拳馆。特雷佛教练的onx最具代表性,他强调选手必须听命于自己指挥,同时声明自己只负责少量选手培养。因此对想来训练的选手十分挑剔,平时训练的要求也相当高。正是这种近乎严苛的标准,让特雷佛目前拥有罗斯和乌斯曼两位强势冠军、一位马上又要挑战轻量级冠军宝座的盖奇。他还创下UFC268一夜带领这三个爱徒斩获重大胜利的辉煌战绩。以onx为代表的“小拳馆”,会将更多精力放在顶尖选手身上,更加精细地打磨技术,更加严格地把控训练节奏,以及制定更加适合选手的比赛方案。
这种模式自然迥异于目前的大牌拳馆。大牌拳馆的选手们一起日常训练,人数又多,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即使到了备赛期,需要更加针对性培养,教练也容易因其他参加同期比赛或相近日期比赛的队友们而分心。JW拳馆就曾因这类问题产生过很大矛盾,导致“牛仔”塞罗尼等名将出走。实际上很难怪教练偏心,而是有太多队员要打比赛,精力实在有限。SBG主教练卡瓦纳也曾透露在美国带选手打比赛后,又要立刻飞往欧洲为另一个队员助阵,对于身体、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大牌拳馆的选手因为良好的训练环境,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往往可以在海量选手中较快脱颖而出。随着对手水平提升,想进入前15、前10、前5乃至争冠也越来越困难。如果不尽可能按自己情况量身定做,越往上走越吃亏。因为总有对手会摸清自己的底牌和规律,还没正式开打,就在备赛环节处于下风。其实,大牌拳馆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大的规模,大拳馆的诞生与MMA发展几乎同步,几乎都是由早先打出名气的选手创办。大部分是由创始者们从小规模开始打拼,等拳馆打出名气后,受到的各种投资、赞助越来越多,这几年才发展为一个拳馆好比一个工厂的规模。这样的拳馆培育出的选手也像极了可以大批生产、质量中规中矩的工业产品,但要想更上一层楼,做到很细致则非常困难。当其中几位选手的体系取得好成绩,那推广给其他成员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来二去,每个大牌拳馆的风格特色逐渐固定。
对于年轻选手而言,进入一个大牌拳馆仍然非常有前途。在资深教练们的带领下,与不同的队友训练磨合对于自己成长非常有益。等到了形成自己体系,财力足够、对手也越来越强大的时期,我认为有必要考虑是否调整团队成员。这不意味背叛师门,而是按自己的需求进行合理备战。奥尔多、舍普琴科、琼斯、纳干诺、GSP等顶级选手皆是如此。有的彻底更换团队,有的则是主教练不变,但站立教练、柔术教练、体能教练、营养师等成员做出适当调整。GSP当年不仅在三星训练,也去过JW等拳馆接受指点。他可以根据备赛情况,决定是聘请法国泰拳教练,还是泰国本土泰拳教练。他甚至还邀请之前没有MMA经验的拳击名宿罗奇教练,担任自己与比斯平比赛的边角团队。可以说GSP的每次团队都不一样,但他始终和各式教练、队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GSP的这种处理方式,放在MMA拳馆逐渐工业化的今天,依旧具有非常宝贵的意义。
(投稿:任一安)
往期专访
导演李柯
功夫明星李炳渊 成龙女弟子徐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