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邵發富:編春聯

邵發富:編春聯

每逢大年三十,當家人們忙着洗洗涮涮,蒸蒸煮煮,做着喜迎新年的各項準備時,我往往主動請纓,把貼春聯的重任接過來。因為不太喜歡世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春聯,是以,每年的春聯都是我自編自寫。說心裡話,也隻有此時才是我最快樂的時候,至今想起編寫春聯以及那些春聯趣事,我仍然欣喜若狂,激動不已。

春聯的由來曆史悠久,之是以留傳至今經久不衰,是因為它蘊藏着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人們眼中,春聯就像喜慶的暖陽,一座再冷清的院子,貼上一幅紅彤彤的春聯,頃刻間便會明亮暖和熱鬧起來。我們時常會看見除夕那天,人們驅車幾十裡回到老家,就是為了給老屋門前貼上一副春聯,是以年前寫春聯、買春聯已成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曾記得我的中學國文老師,每逢這天,兜裡總揣着一張張紅紙,有人向他索求對聯時,他會毫不吝啬地揮毫潑墨。

至于春聯内容卻很少有人關注。人們都認為不過是些恭喜、祝福之類的吉祥話,過年嘛,圖啥?就是圖個高興樂呵嘛!至于春聯的内容,似乎人們都覺得不那麼重要了。

對我而言,春聯的内容卻異常重要。春聯曆經千百年流傳,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傳承的一種形式。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雖不懂文化,卻尊重文化,敬畏文化,更想追求文化。我喜歡讀春聯,偶遇那些妙趣橫生、字字珠玑的對聯時,常常喜不自禁把它爛熟于心。當然也不乏有不合時宜、令人捧腹的春聯出現,自然也同樣爛熟于心了。記得村子裡有一戶門上的春聯是這樣的,上聯是“小子無能瞎咋乎”,下聯是“不定幾時栽跟鬥”,橫批是“明者退後”。在沒看清春聯内容前,小院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象;當看完春聯内容後,小院卻成了一張集怒、恨、咒為一體的令人可怖的臉。且不說這副春聯的對仗工整不工整,平仄對稱得當不得當,單文字的意思就與這普天同慶的佳節極不相稱,就像癞蛤蟆爬在腳面上—不咬人卻惡心人。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副對聯還是有其優點的,那就是作者把自已的心境寫了進去,這一點還是值得學習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兒子以及外甥的愛好和我不謀而合,都喜歡編寫春聯。每年的大年三十,我們都會像螞蟻喜歡蜂蜜那樣聚在一起 。有時我們寫出的對子還真暖心、真貼心,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每遇此,我們都會高興地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有着與垂釣者下鈎都能釣上魚那樣的快感。人應該有個愛好,愛好中隐藏了許多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快樂。但是編寫春聯真的很勞神費心,由于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少,一年一次演練的次數也少,作品很少有我們非常滿意的,不過我們還是年複一年地樂在其中。

記得一個大年三十的傍晚,别人家除夕的鞭炮聲已聲聲作響了,而我們的春聯還有一幅沒編寫出來,心裡不禁着急起來。這時,兒子拿出一幅讓我看,上聯“五姐妹及第猶桃紅鬧春”,下聯“六兄弟登科如柳綠迎夏”。我看後驚訝地說:“還真不錯!隻是有顯擺之嫌。算了,就貼在二樓吧,那裡少有人看。”貼上後,兒子才想起忘寫橫批了,寫什麼呢?我急中生智道:“你寫的是咱們家的事,就寫個邵姓人家吧。”于是鋪紙揮毫,按傳統從右到左的順序寫好,然後貼上,我們才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

初一那天,是全家幾十号人的大團聚,熱鬧非凡,自然少不了欣賞春聯了。一大群人挨着門看着念着,随後上了二樓。最後侄女嬌嬌做了點評:“一樓共六幅,寫得都不錯。二樓可不行,就一幅不說,寫的是什麼呀!還家人姓邵呢,有點文化行不行?!”話音未落,哄笑聲已響滿整個院子,我也哈哈大笑,知道是侄女誤會了。我們是按傳統書寫對聯順序寫的,她是用現代書寫順序念的,那味道能一樣嗎?當然,我們并不在乎,在乎的是春節裡一大家子樂樂呵呵的心情。

如今,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已持續兩年多了。兩年多的三個春節裡,我們都是居家而過。沒事兒,為了全國人民抗疫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至于功虧一篑,我們居家又有何妨!今年我又琢磨了一副春聯,大夥莫見笑,歡迎點評:

不跑不竄過年不聚不給國家添麻煩

好吃好喝春節居家同為祖國做貢獻

橫批: 祖國快樂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作者簡介

邵發富:編春聯

邵發富,河南濟源人,退休教師,現賦閑在家,弄孫為樂。曾長期從事文體教育工作,文學、藝術多有涉獵,故每有所感,便訴諸文字,雜文、散文尤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