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寶钗比林黛玉差在哪?隻看李纨的“晚韶華”,就知道寶钗輸定了

賈家抄家後,李纨成功教養出息賈蘭。等日後榮國府平反,子孫獲得科舉資格後,賈蘭厚積薄發一舉高中,并“今嫌紫蟒長”高官厚祿。李纨也母憑子貴[晚韶華]。

與之對應的則是薛寶钗[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

薛寶钗比林黛玉差在哪?隻看李纨的“晚韶華”,就知道寶钗輸定了

賈寶玉因失去林黛玉,再逢賈家抄家備受打擊無法振作。薛寶钗無論出于什麼目的和訴求,讓賈寶玉進行最厭惡的讀書科舉,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日王夫人與賈母講她提拔襲人的原因,是認可襲人肯于苦勸賈寶玉走正途,就是在拐彎抹角誇獎薛寶钗。

不知道王夫人聽說賈寶玉因薛寶钗之勸而離家出走一去不歸,甚至做了和尚做何感想,有沒有悔不當初!

閑言少叙,既然李纨和薛寶钗這對妯娌都支援“科舉仕途”。為什麼李纨能夠成功,薛寶钗卻以失敗告終?科舉仕途到底對不對?這是兩個問題。

首先,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的因素。

李纨是堅定的“科舉仕途”捍衛者。她從小教養賈蘭要努力,争口氣為自己拼搏個未來。

賈珠死後,賈蘭第五代人無法繼承榮國公的第四代爵位。隻能拱手讓給叔叔賈寶玉,他還要排在三叔賈環後頭。幾乎等于喪失繼承權順序。

賈蘭的未來隻有靠自己努力,李纨一早就清楚。是以,培養賈蘭成才是唯一出路。而科舉是她擅長能幫兒子的唯一成才之路。

李纨住進稻香村,矢志不渝教育賈蘭,哪怕賈家抄家後,罪臣子孫沒有科舉資格,李纨也沒有放棄。

原因隻有一個:賈蘭是李纨以國子監祭酒李家的家風教養出來的讀書種子。李纨有自信她的兒子能在科舉仕途上成才。

薛寶钗比林黛玉差在哪?隻看李纨的“晚韶華”,就知道寶钗輸定了

薛寶钗也是科舉仕途的堅定支援者,經常勸說賈寶玉仕途經濟,也算苦心孤詣。

問題在賈寶玉是賈家富貴門第教養出來的子弟,厭惡科舉仕途。與侄兒賈蘭受到的成長教育完全不同。

薛寶钗的科舉仕途,用之于賈寶玉身上是注定失敗的。

就像女娲補天石一樣,賈蘭是那塊料,賈寶玉不是,同根同源也隻能被丢棄。曹雪芹講得很明白。

其次,林黛玉也不反對“科舉仕途”。

賈寶玉不愛走科舉之途,薛寶钗的勸說被他排斥,讀書人也诟病她利欲熏心。

薛寶钗比林黛玉差在哪?隻看李纨的“晚韶華”,就知道寶钗輸定了

其實薛寶钗的訴求沒有錯,隻是出身限制了她的境界和格局,用錯了方向,才造成她明知賈寶玉不可為而為之。

林黛玉不勸賈寶玉,被稱頌和贊同,也是有誤解的。

林黛玉并不拒絕科舉仕途。她本人七歲就熟讀了《四書》,父親林如海更是科舉探花郎,怎麼可能反對仕途經濟。

林黛玉隻是不想違背賈寶玉的意願,做他不擅長的事罷了。

科舉仕途沒有錯,薛寶钗的訴求,李纨的追求都沒錯。錯在賈蘭從小就被李纨走上“正途”,而賈寶玉已經身在荒野,别說薛寶钗拉不回去,林黛玉也不能。

薛寶钗比林黛玉差在哪?隻看李纨的“晚韶華”,就知道寶钗輸定了

最後,出身決定眼界和胸懷。

薛寶钗之是以失敗,李纨卻能夠成功,關鍵在于她們的出身不同,影響不同。

李纨出身國子監祭酒之家,人人讀書。學習是他們的本能。賈蘭從小受到母親影響,讀書科舉融入骨髓。這就是“門第、門風”。

薛寶钗出身商戶,學習是有目的的為了更好,本就違背初心。好學者如她,厭學者如薛蟠。

她為了目的追求讀書科舉,與李纨教育賈蘭、和林黛玉她們那種自發内心的需要學習是兩碼事。

薛寶钗失敗在起點就輸了。薛家的門第家風不能讓她認識到傳承影響的重要性。以為努力就有結果。這是她的局限性。

薛寶钗比林黛玉差在哪?隻看李纨的“晚韶華”,就知道寶钗輸定了

反觀李纨、林黛玉,她們出生就具備讀書的素養,如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賈寶玉不行就做别的,賈蘭可行就努力培養,因材施教必然會百花齊放。

這才是寶黛姻緣和金玉良姻最大的差別。李纨的成功,代表林黛玉的成功。而薛寶钗的失敗,則是她底蘊不足、力不從心的展現。金玉良姻終究不适合賈家。

文|君箋雅侃紅樓

覺得文章不錯,一定幫忙點贊、收藏再離開,若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續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