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的并購政策與蘋果類似
1. 在并購方面,特斯拉和蘋果一樣,采用小額交易政策進行Acq-hire。
2 、汽車量産->自動駕駛AI->電池制造通過這一戰略,特斯拉在對業務重要但發展困難的領域吸納了技術和人才。
3、在這種小額交易政策下,特斯拉的大規模汽車代工并購暫時難以預料。
大科技的大交易新聞:
特斯拉為什麼安靜?
上個月,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消息在IT行業引起了轟動。我兩次驚訝于整個收購以高達687 億美元的現金支付這一事實。看到這些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大筆交易”并不少見。如果單看微軟,它在 2011 年以 10 萬億韓元收購了 Skype,在 2016 年以 30 萬億韓元收購了 LinkedIn。2020年還以8萬億韓元收購了遊戲開發商Bethesda Softworks。Facebook 在 2012 年以 1 萬億韓元收購了 Instagram,在 2014 年以 2.5 萬億韓元收購了 Oculus。谷歌還在 2019 年以 3 萬億美元收購了 Looker,并在 2021 年以 2 萬億美元收購了 Fitbit。每年,我們都會聽到關于大型科技公司通過數萬億次并購而規模不斷擴大的熱門消息。另一方面,在美國市值排名第五的特斯拉的并購消息卻比預期的要平靜。
為什麼特斯拉的并購消息如此安靜?
特斯拉收購了哪些公司?
“我們主要對開發能夠補充 Apple 産品的技術的小型創新公司感興趣。” ——蒂姆·庫克
人們經常将特斯拉比作“汽車中的蘋果”。事實上,特斯拉的并購政策與蘋果的非常相似。是以,我想先談談特斯拉之前的蘋果。
蘋果的并購戰略用一個詞來代表:“Acq-hire”。Acquire 是“Acquire”和“Hire”的縮寫。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吸納人才為目的的并購。
與前面提到的微軟、Facebook、谷歌的“大交易”不同,蘋果正在奉行着眼于緻命弱點的“小交易”戰略。它是從能夠增強新業務以及蘋果正在開發的現有業務的技術能力的公司中吸收開發人員。蘋果的政策是解決難以直接開發的問題,并以此加速技術開發。事實上,在 2012 年,蘋果通過收購一家名為 Authentec 的公司加速了指紋識别技術的發展,并在 2018 年收購了一家名為 Texture 的公司,建立了 Apple News。使用者在 iPhone 上使用的許多功能都是基于并購産生的。
收購目标公司都是非常小的公司,而蘋果也對收購過程保密,是以在媒體報道中很難找到有關蘋果并購的消息。根據 CNBC 的報道,事實上,蘋果公司每三四周就一直在穩步頻繁地與一家公司進行并購。特斯拉與蘋果沒有什麼不同。除了收購 SolarCity 之外,很難找到特斯拉并購成為新聞頭條的先例。就連收購進行的事情都沒有被很好地報道,甚至在報道之後,也常常被默默地埋沒。首先,光看被收購公司的名稱很難知道這家公司在做什麼,而且即使你搜尋,很多情況下網站也不會出現。
特斯拉和蘋果一樣,主要以收購為目的進行小額并購。除了備受争議的SolarCity收購“提親”外,大部分都是收購中小公司,吸納人才和技術。
以下是特斯拉迄今為止收購的公司的簡要清單。
特斯拉已經收購了 10 多家公司,從 2015 年的沖壓裝置制造商 Riviera Tool,到 2021 年的電池負極材料技術初創公司 Sillion。有趣的是,與蘋果一樣,特斯拉并不經常披露其并購的确切事實。直到三年後,2017 年對 Compass Automation 的收購才得到确認。2021年收購Spring Power也是基于特斯拉低價收購公司技術專利的合理猜測,從未被特斯拉官方公布。
這樣一來,特斯拉希望将并購的具體金額和細節,以及交易本身,都保密。不過,與蘋果試圖通過 Acquire 解決技術難點類似,通過并購清單可以推斷出特斯拉對哪些領域感興趣、遇到了哪些麻煩。
特斯拉并購了哪些公司?
2015-2017年
緻力于確定汽車量産技術
為了準備 2017 年開始的 Model 3 的量産, 似乎
從 2015 年開始,特斯拉就開始專注于確定量産技術。
2015 年,通過收購沖壓件制造商Riviera Tool開始了第一次并購。沖壓是一種将汽車鋼闆成型為所需尺寸和形狀的技術。我認為,自 2003 年成立以來,10 年來的第一次并購,意味着特斯拉感到自身能力有限,或者面臨一個緊迫而重要的問題。
2016年,收購德國汽車制造商Grohmann Engineering 。為實作“造機器的機器”的目标,并購到了汽車制造之鄉德國。
2017年,它收購了生産過程自動化裝置的Perbix和CompassAutomation。在經曆了 Model 3 量産困難的同時,埃隆·馬斯克本人最終承認流程自動化存在局限性,但似乎特斯拉對自動化是認真的,以至于它積極收購了這些公司和其他公司以克服困難。
Compass Automation 的網頁現已禁用
2016年
與Solar City的合并,一個有争議的問題
2016 年以 26 億美元收購 SolarCity 是唯一與特斯拉小額并購戰略不同的交易。這就是為什麼它引起了很多争議。
收購年份類别公司名2016 年太陽系 太陽城
SolarCity 是一家屋頂太陽能發電機制造商,由 Elon Musk 的堂兄弟 Lyndon Live 和 Peter Live 創立。埃隆馬斯克提出了通過合并實作生态友好型能源生産、存儲和使用的無縫垂直整合的理由。然而,當得知合并時太陽能城面臨破産風險時,埃隆·馬斯克因違反信托被起訴。不知道他是不是用特斯拉買了太陽城來拯救他的堂兄弟。與太陽城有關的訴訟直到最近才結案,并繼續引起争議。
特斯拉部落格上仍保留太陽能城并購聲明
Deep Scale 首席執行官 Forrest Iandola
2019年
人工智能、自動駕駛
2019年,人工智能公司終于出現在特斯拉并購名單上。據說, DeepScale擁有使用低功耗工藝實作高精度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技術。Deep Scale 的首席執行官 Forrest Iandola 将加入特斯拉的進階機器學習科學家。
從這個時候開始,外界就知道特斯拉正在努力用計算機視覺來實作自動駕駛。通過舉辦Autonomy Day、AI Day等活動,我們還廣泛宣傳了我們具體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計劃。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特斯拉非常擅長人工智能(?)
2019-2021 年
隻剩下電池了
特斯拉最頻繁和最近的并購之一是電池。2020 年電池日,特斯拉正式宣布将開始内部化電池。電池日前後,特斯拉進行了多達五次與電池相關的并購。11宗并購案中,近半數與電池相關。可以猜想,這個數字将告訴我們,特斯拉正專注于電池技術創新,到了它面臨困境的程度。
2019年,我們收購了擁有幹電極電池制造技術的Maxwell Technologies和擁有高速電池生産技術的Hibar Systems。在電池日活動中還介紹了幹電極,作為一種可以通過縮短電池制造過程中的塗層過程來提高生産率的技術。
2020年收購的ATW Automation是一家德國電池子產品/包制造商。它是 ATS 的子公司,為寶馬和戴姆勒提供電池和變速器。當時推測,這家因Corona 19陷入财務困境的零件制造商,在技術/人力吸收方面以低價收購。
2021年,我們将收購擁有環保負極材料生産技術的Spring Power和擁有矽負極材料生産技術的Sillion。與上述幹電極一樣,矽負極材料有望用于4680電池,提升預期。4680推遲量産的原因與電池領域持續并購的原因或許有共同點。
特斯拉對大型汽車 OEM 的收購不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我們談到的 11 家公司中,除了 SolarCity,您可能在并購之前從未聽說過它們。在這個程度上,特斯拉和蘋果一樣,專注于小額并購,重點是技術和人才的合并。考慮到這一點,偶爾傳出的特斯拉收購大型汽車 OEM 的傳言在未來幾年内不太可能成為現實。當隻吸納必要的技術和人力的特斯拉吸納汽車主機廠時,它是否可以輕松重組自己覺得沒必要的過剩業務和人力?考慮到現有工會聯合起來的勞工的強烈反對以及退出重複/過剩業務的成本,它将開始受到傷害。最多,你可能有更多的東西可以扔掉,而不是你付了很多錢後剩下的東西。
此外,截至2022年,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方面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傳統 OEM 正在追逐和複制特斯拉已經開發和量産的技術。考慮到這一點,傳統 OEM 首先擁有的技術和人力可能不足以吸引特斯拉支付巨額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