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和徐光啟穿上了西裝,話劇《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潘偉

崇裕皇帝穿着西裝,和大臣打高爾夫球。

故事發生在大明崇宣五年,即公元1632年左右,以曆史上的"大嶺河之戰"為出發點,外敵西漸進,西向東學習,晚明黨鬥争、吳橋兵變等一系列事件交替展開,風雨交織的明朝曆史, 就這樣逐漸呈現在舞台上。

崇祯和徐光啟穿上了西裝,話劇《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話劇《大明崇禹五年》

近日,原創話劇《大明崇軒五年》在中國大劇院首演。這彙集了許多年輕的戲劇創作力量,以當代形式的戲劇舞台呈現曆史主題。8月27日至8月29日,該劇将在上海中國大劇院首演。

《大明崇裕五年》誕生于中國大劇院首屆"微劇網絡邀請展"。2020年,在中國大劇院的舞台上首演,并在中國大劇院的孵化支援下,以高清形式拍攝并線上釋出。

崇祯和徐光啟穿上了西裝,話劇《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大明崇禹五年》

這部劇的創作者是上海劇院舞台的新勢力。編劇徐靜波畢業于複旦大學曆史系,現就職于蘇州大學。該劇在創作之初就獲得了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資助和國家文化發展基金的項目書。

在介紹自己的創作路徑時,他說,作為一名曆史研究者,他在大學期間的一個假期裡閱讀了郭沫若的全套曆史劇,進而為曆史劇的創作開辟了道路。當時在上海,他也認為上海有這麼多的曆史故事和人物,可以寫在戲劇中。這包括劇中主角之一徐光啟:"徐光啟被稱為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個'上海人',也是'中西交流的第一人稱',我想知道我能不能寫出他的故事。徐景波是以以崇裕五年為出發點,以進入人生暮年為出發點,表明他在各種麻煩中,要逐漸推動西東進,為國家尋找出路。

崇祯和徐光啟穿上了西裝,話劇《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導演李夢澤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曾就讀于皇家中央言語戲劇學院,現為上海戲劇藝術中心主任,執導了他的第一部大型戲劇作品。受英劇文化的影響,李夢澤想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曆史。這部劇中,沒有古老的曆史服裝,演員們都穿着現代服裝,在一個非常抽象的空間裡書寫,演繹曆史故事。在看似曆史的故事背後,與當今世界有許多聯系和映射。

在李夢澤看來,"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一切創作都應該與觀衆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是作品從叙事、表演、美學走向現代的重要基礎,是以,這部劇中穿插着許多當代熱點事件、時代标志和符号。

與年輕的編舞家相比,劇組不乏老派角色。劇李子獎得主、飾演徐愛石的資深演員徐光啟表示,他平時這樣演電視劇和曆史劇都比較多,很有意思。"這不是關于衣服,關于朝代,而是關于人們如何相處。

此外,幾位戲劇舞台實力演員也在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任山主演的軍部劇照雄明遭遇,蔣可以飾演"東林黨人"餘元軒。由東華大學學習的青年演員唐玉澤、王霞浩哲、盧偉龍、馮冠青、劉玉航等四位年輕演員組成的年輕演員也參加了全劇。

崇祯和徐光啟穿上了西裝,話劇《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該劇的制片人魏家怡表示,近十年來,"原創"一直是劇場舞台的永恒生命力,使劇場媒體觀察這個行業又是十年。特别是在疫情持續影響的狀态下,更重要的是要更加關注當地的創意力量。在中國大劇院和該劇首部作品《莫凡咨詢》的支援下,他選擇将原劇《大明崇軒五年》搬上舞台。經過一年多的創作準備和近兩個月的排練,也希望《大明崇裕五年》在上海戲劇舞台上的純粹原創能夠引起各方面的反響。

責任編輯:程娛樂

校對:張良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