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為什麼人容易輕信謠言?
可能是因為人的聯想能力太強了。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自己一個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人。
路過一片草叢,突然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那可能是一條緻命的毒蛇,可能是一隻正在捕獵的獅子,也可能隻是一陣風。
到底是什麼,無從得知,這時候怎麼辦?
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膽上前看看“廬山真面目”,還是掉頭就走?
這時候大多數人的選擇,應該都是後者,因為風險、代價擺在那,自然是走為上策。
如果這是兩類人的代表,“輕信謠言派”以及“堅定自我派”,就很容易了解為什麼會有人雲亦雲的現象了。
畢竟連馬克思都說,自己最大的缺點是輕信。
《2》
茶圈中,新白茶“寒涼”的謠言流傳甚廣。
不知從何時起,新白茶被打上了“性寒涼”的标簽。
許多茶友不願意喝新白茶的原因 ,其中之一就是——新白茶太涼了,對身體不好。
這真是以訛傳訛,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至少到目前為止,并沒有權威的資料表明,新白茶就是“性寒涼”。
大家誤以為新茶性寒的理由,有兩點。
一是喝茶之後,胃裡不舒服。
一是新白茶入口後,的确有明顯的“涼意”。
先看看為什麼有的人,喝茶後會出現身體不适的狀況。
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對食物的耐受程度也不同。
針對新白茶的茶性,每個人褒貶不一,這就要從茶葉中的茶多酚物質說起。
茶多酚,對胃弱的人來說,是不友好的物質。
就像部分喝綠茶,胃就會不舒服的茶友,正是由于茶多酚刺激了胃粘膜,緻其收縮,才引起了不适。
但不同品類的茶葉,茶多酚含量也都不一樣,很大程度取決于殺青這道工藝。
參考網上的資料,殺青,就是通過高溫高熱,讓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失去功效。
多酚氧化酶是可以轉化茶多酚的物質,經過殺青,沒有了此物質,茶多酚含量過多,這就是讓胃弱的人喝了一款茶後,胃不舒服的主要原因。
而白茶,大家都知道,它的工藝不複雜,不揉不撚不殺青。
茶青不經受高溫烘烤,茶多酚在一段時間後,逐漸減少到正常的數值,到達正常人身體能夠接受的程度。
這樣一來,其實大多數的茶客對新白茶都“耐受”。
實在對新白茶不放心的茶友,也不必勉強,還有陳白茶和老白茶可以體驗。
總之,白茶對衆多胃弱的茶友,是很不錯的選擇。
《3》
新白茶入口有涼意怎麼解釋?
實際上,這股涼意并非是“寒涼”,而是清涼。
清涼和寒涼,别看隻有一字之差,性質可是相差甚遠。
清涼,根據詞義解釋是指,涼而使人感覺涼爽。
寒涼,是寒冷、冰涼。
新白茶,作為陳化未滿一年的茶葉,滋味中還帶着初生時的鮮明、活潑。
并且,白茶的工藝,主要分兩步,萎凋和烘幹。
相較于其它殺青的茶類,白茶的茶氨酸含量,是能被絕大部分人所接受的程度。
不寒不涼,是極為爽口的。
像高山白茶,沖泡出的茶湯鮮爽适口,茶香盈盈,沁人心脾。
豐沛的白毫,高潔的花香,像是含了一口清晨的露水,湯感清甜、清爽。
這都得益于高山茶園,優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壤、遠離城市塵埃的清新空氣、充足的水汽、柔和的光照。
這樣的生長環境,讓白茶積累豐富的内質,健康成長。
優質的白茶,體内有豐富的茶氨酸,适量的茶多酚,少量的咖啡堿。
茶氨酸充足,茶湯自然喝起來鮮爽淳和。
反觀,一款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的白茶,體内的茶多酚和咖啡堿大量囤積。
或是加工時,含水量不達标,苦澀物質含量也遠遠超過平常标準。
正常沖泡後的茶湯,入口苦澀,又怎麼稱得上是好茶呢?
喝了新白茶,感覺口腔微涼清爽,才應該是好茶的表現。
《4》
天氣冷的季節,不适合喝新白茶嗎?
當然适合,白茶,一年四季皆宜。
老白茶,自不用說,秋冬季煮茶的不二茶選。
而新白茶,用蓋碗沖泡,風味可不輸老白茶,根本沒有季節的限制。
春困秋乏夏打盹,還有睡不醒的冬三月。
不止動物冬眠,人也是一樣。
環境溫度低的寒冬與早春,血液循環系統處于“亞興奮”的狀态。
往往身體會感覺倦怠,會出現困乏、情緒不高漲的情況,總愛睡覺。
像是辛苦工作溫度上班族,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經常會感覺到困倦,渾渾噩噩的狀态可是很影響工作效率。
懶洋洋的時候,來上一杯新白茶吧。
一杯提神醒腦,兩杯永不疲勞。
雖然這說法有點誇張,但是新白茶,的确能有效緩解身體的疲倦。
白茶體内豐富的滋味物質,讓茶湯鮮香清爽,清涼感十足,喚醒身體活力。
最後,春節過後,白茶是解膩的好幫手。
大口吃烤肉,大口喝補湯後,在囤積熱量的同時,油膩和上火接踵而來。
這時候,不妨來一杯清爽适口的新白茶,解解油膩,清新口氣。
沒有一杯新白茶解決不了的事。
如果有,那就兩杯。
《5》
這是一個“無聊”成為奢侈,空白時間幾乎不存在的時代。
為什麼會感到焦慮和煩躁,就是因為心智被繁雜的資訊所占據。
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資訊傳入腦海,或通過别人的嘴,或通過手裡的那塊螢幕。
但是,生活需要留白。
就像作畫時的留白藝術,有留白才有意境。
人雲亦雲是個貶義詞。
一個人的思想,都來自于别人之口,這是一種悲哀。
“聽說”、“大家說”、“據說”……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該被這些别人口中的話束縛。
新白茶,并不寒涼,相反,滋味何其鮮爽。
在立場滿天飛的時代,作為“吃瓜群衆”,要善于撥雲見日,察覺真相。
“任何一個體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taimumag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