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長安元年(701年),在劍南道綿州有一個神童降生,他就是未來的大唐第一詩人李白。
李白詩風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一生留下了近千首作品。讀這十首詩,可以看出李白一生的軌迹和人生經曆。
1、

上李邕
李白〔唐代〕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首詩算是李白早年最優秀的作品了,開元七年(公元719年),18歲的李白聽說渝州刺史李邕喜歡結交名士,并常常向朝廷推薦人才。不願走科舉路線的李白便前往拜谒,希望能得到李邕的舉薦。
但李邕卻因為李白不拘俗禮,喜歡高談闊論,覺得他不适合做官,便沒有推薦他。這讓李白非常不悅,他感覺李邕舉薦的幾個人才華都不如自己。李邕之是以不舉薦自己,是因為他和凡夫俗子一樣,看不出真正的人才。于是在臨走時寫下這首詩反唇相譏。
2、
渡荊門送别
李白 〔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724年(開元十二年),李白離開自己的家鄉,踏上遠遊的征途。當他來到荊州的時候,就被這裡獨特的風光所吸引。再加上初别故鄉,心中也有些不舍。李白便把對故鄉的不舍之情融入景中,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3、
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飙欻騰雙龍。
弄電不辍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李白在安陸期間,曾多次谒見本州裴長史,希望得到他的舉薦,但卻均遭到拒絕。在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來到長安,通過衛尉張卿向玉真公主獻了這首詩,祝願公主早日得道成仙。
玉真公主非常高興,這也是李白第一次接近統治者上層人物。
4、
南陵别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多次推薦下,唐玄宗終于下诏讓李白入京。李白得知後非常高興,他認為自己大展宏圖的時刻到來了,于是便回家向兒女告别,并寫下這首激情洋溢的古詩。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可謂是把李白得意的神态描繪得淋漓盡緻。此時的李白是何等自負,何等躊躇滿志啊!
5、
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李白大概做夢都想不到,本來以為可以位列朝堂參與國政,但玄宗皇帝居然給他一個供奉翰林的職務,工作内容就是給皇帝寫詩文娛樂。
一天,唐玄宗聽膩了陳詞舊曲,便派人将李白進宮譜寫新的樂章。李白看到陪着皇帝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的楊貴妃,便提筆在金花箋上作了《清平調》三首,以贊美楊貴妃的美貌。
6、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在擔任供奉翰林期間,李白除了給皇帝寫詩作樂,還關系朝政,他向玄宗上書勸谏,讓他以朝政為主,不要整日歌舞,耽誤朝政。
但他的上書得罪了兩個人,一個是玄宗,這時候的玄宗已經沒有了銳意進取的之心,他躺在開元盛世的功勞薄上得意忘形。另外一個是當朝權相李林甫,如果玄宗重回朝堂,那麼他獨攬大權的形勢就會被打破。
李白同時讓兩個權力最大的人不舒服,那麼結果就會是自己不舒服,唐玄宗賜給李白千兩黃金,将他放還田園。李白被迫出京,在朋友給他餞行的酒宴上,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7、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的具體寫作時間不詳,在李白被排擠離開長安後,他來到了金陵登上了鳳凰台,登高遠望寫下這首詩。
因為這首詩和崔颢的《黃鶴樓》頗為相似,很多人都說這是和崔颢較勁。但詩畫覺得這種說法不太可信。從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來看,他滿腦子還是被趕出長安的事。寫這首詩還是抒發自己的不滿和憂慮。
自從被玄宗“賜金放還”後,李白念念不忘的也隻有這一件事而已,當一個人把執念全放在一件事上後,其他的事大概就不會再放在心裡了。
8、
永王東巡歌其一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鹜池。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到了漢中的玄宗任命永王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
永王招賢納士,邀請李白入其府中做了幕僚。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李璘擅自率領水軍東巡,沿着長江而下,李白在軍中寫下十一首《永王東巡歌》,抒發自己的報國之情。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李邕的确有識人之明,李白政治眼光确實不太好,永王擅自引兵東巡,類似謀反,最終遭到朝廷軍隊的圍剿,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因罪入獄。
9、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受永王連累被下獄,唐肅宗曾一度想判他死罪,但在衆多大臣的求情下改判流放夜郎。當李白路過白帝城時,突然收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消息,驚喜交加,随即乘舟東下江陵。
這首《早發白帝城》就寫在這一背景下,詩中寫順流而下的小舟,主要突出輕快二字,這也反映了曆劫歸來的李白心情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裡自然十分高興。
10、
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挂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走到人生盡頭的李白寫下了人生最後一首詩。你可以把它當成李白給自己寫的墓志銘。
李白的一生,既有遠大的理想,而又非常執着于理想,為實作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然而最終就像是一隻折斷翅膀的大鵬鳥,再也飛不起來了。
這首詩說明他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的時候,流露的是對人生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