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市醫保局公布:2022年3月開始,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将納入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報帳範圍。并且,這項規定有望在全國鋪開。
新聞一出,網友們立刻展開了激烈的讨論。
有人拍手叫好:這下有更多人能夠通過幫助,完成自己的心願了。
也有人表示:這是勸婚勸生勸不動了,是以讓“不行的”再拼一把?
不管咋說,在拼娃這件事上,國家可是用足了功夫,給夠了支援。
當然,生不生是個人選擇,咱們尊重;那想要又要不上的呢?咋整?
抛開政策問題不說,為了“想生就能生”,人類一直在努力,從來沒放棄!
圖源:網絡
01
迷信與進步
在人類數十萬年的生育史中,受孕和胚胎一直都是未解之謎。
比如:許多原始部落的各種“生殖崇拜”;不能生育,被看成上天的詛咒或懲罰。
就連曆史上響當當的人物,一聊到生育這事兒,都開始了“滿嘴跑火車”:
哲學家亞裡士多德說:冷水可以促進女性胎兒成型,北風有利于促進男性胎兒成型;
解剖學家赫羅菲拉斯認為:女人體内也有睾丸(很久很久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那其實是卵巢);
西方“醫學之父”、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相信:往女性私處塞蒜瓣,可以檢測她的生育能力……
真正讓我們對生育有了科學的認識,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
直到十九世紀,人們才破解女性排卵的秘密;
到了二十世紀,人類生育方式發生才根本改變……
現如今 ,如果一對夫妻不孕不育的話,我們都知道情況可以簡單粗暴地分為三種:
1. 男的有問題
2. 女的有問題
3. 男的女的都有問題
假設兩口子通過一系列檢查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可還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實作呢?
有!而且有很多呀~
除了正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外,還有一類方法,就是3月開始納入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報帳範圍的項目:輔助生殖技術。
02
啥叫“輔助生殖”?
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縮寫為ART) ,既是一種治療手段,也是一個醫學過程。
我們可以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幫助自然生育困難的夫婦懷孕。
另外,也能降低新生兒患有先天性基因疾病或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這種方法比較适合嘗試了各種懷孕方法卻仍然無法成功受孕的夫婦。
目前,主流的輔助生殖技術(ART)有“人工授精”、配子移植和試管嬰兒(嚴謹的說法是: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三大類。

輔助生殖技術的主要分類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衍生技術,如卵子體外成熟、胚胎冷凍、卵子冷凍等等,在幫助人們實作孕育夢想。
朋友們看到這裡一定會好奇:
輔助生殖技術這麼多,哪種技術讓媽媽成功懷上的機率最高呢?
答案如下圖:試管嬰兒(嚴謹的說法是: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
不孕不育各診療方法妊娠率情況
03
“試管嬰兒”的從0到1
十九世紀,人們破解了女性排卵的秘密。
1963年,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開始嘗試人類體外受精實驗。
6年後,1969年的某一天,奇迹發生了。
精子和卵子在人體外部成功結合!
從此之後,孕育越來越像一個“醫學事件”。
“試管嬰兒”,成為人類生育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1978年7月25日,一個重約2.6公斤的女嬰——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通過剖腹産在英國曼徹斯特郊外降生。
試管受精嬰兒實驗取得成功。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的誕生标志着人類胚胎學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解決人類不孕不育的困擾邁出重要一步, 讓很多家庭看到了希望!
根據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資料顯示,從1978年至今,全球誕生的試管嬰兒已經超過800萬個啦!
04
“試管嬰兒”就是試管裡的嬰兒?
“試管嬰兒”這個說法很通俗,了解起來容易跑偏。
很多醫生都遇到過這樣的問法:嬰兒要在試管裡待多久,我們才能抱回家?——合着是把“試管嬰兒”當成“孵小雞”了?
其實,試管裡培養的并不是嬰兒,而是胚胎,解決的是“精子卵子成功在一起”的事情。在培養成功5-6日之後,胚胎會被移回母親子宮繼續生長、發育、出生。
這是一項結合胚胎學、内分泌、遺傳學以及顯微操作的綜合技術。
從促排卵開始,取卵、取精、精卵結合形成胚胎、胚胎移植到胚胎着床為一個周期。
試管嬰兒技術流程示意圖(圖源網絡,侵删)
是以你看,“試管嬰兒”一詞是對約定俗成的事物一種遷就和妥協,不準确。
05
我們國家的“試管嬰兒”
讓“不能生的人”成功生孩子,是個世界性難題,咱們中國的醫生也在努力。
1988年3月10号,北醫三院迎來了大陸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
31年後,同樣在北醫三院的手術室内,鄭萌珠成功順産下一個男嬰。
鄭萌珠的健康分娩證明了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說明大陸的輔助生殖技術已跻身世界一流水準。
根據中國人口協會2012年的調查:中國有大于 4000 萬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齡人口的 12.5%。生殖中心/不孕不育科室幾乎是中國醫院裡最繁忙的科室之一。
對于高齡産婦和不孕症夫婦而言,輔助生殖技術是一種新的選擇。目前,在輔助生殖的各種技術中,最主流的方式之一就是試管嬰兒。到 2020 年年底,大陸使用輔助生殖技術的次數是 130.3 萬例,其中 95.2 萬例是試管嬰兒,占總量的73%。
可能很多人看見這個機率蠢蠢欲動,試管嬰兒成功率這麼高技術這麼成熟,貴不貴呢?
根據輔助生育醫療機構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出,因為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在助孕過程中需要進行的治療各不相同,花費的成本也不同。
但大體上是這樣的:
夫妻雙方術前檢查費用在6000-7000元。
促排卵藥物和B超監測費用約5000-13000元。這要看促排卵是否順利,以及卵子品質如何。
試管手術費用和實驗室操作費用:約12000-18000元。
其它比如胚胎冷凍、保胎用藥等也需要幾千元。這麼算下來,做個試管嬰兒起碼要花三萬左右。這還是在一次成功的情況下。
是以,北京把輔助生育技術納入醫保的這項政策,就意味着高齡生子、不孕不育患者等孕育困難人群,擁有孩子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接下來,将會有更多的省市加入到輔助生殖進入醫保目錄的行列中來,讓更多想要孩子的人實作願望。
最後,以一句祝福語結束今天的科普吧:願國泰民安,生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