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加速遊說腳步,但歐盟和英國仍在“逃離”星鍊

一直以來,特斯拉&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鍊計劃”都被全球科技界視為先驅者般的存在,對于那些地廣人稀、自身又難以(或是不想)負擔衛星組網成本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它們幾乎沒有拒絕星鍊的理由。一個例子是,今年3月4日,SpaceX就為烏克蘭發去了一整車星鍊使用者終端,并宣布将在該國正式啟動星鍊網際網路服務。

但另一方面,對星鍊持有排斥心理的市場也不少,歐盟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星鍊正式落地烏克蘭的兩天後,SpaceX與遊說團體Policy Impact Partners一同向英國下議院科技委員會送出了一份檔案。SpaceX在這份檔案中提到,歐盟很可能會給予自家衛星寬帶網際網路系統以優待,這将使“其他”營運商在競争中處于不利地位。

馬斯克加速遊說腳步,但歐盟和英國仍在“逃離”星鍊

圖檔來自Yandex

SpaceX警告稱,歐盟對某些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直接或間接資助有可能帶來利益沖突,并将在英國産生連鎖效應。“這不僅會影響歐盟内部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市場的競争,更重要的是,一旦替代服務受到排斥,英國消費者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事實上,歐盟對自有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發力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早在2020年底,歐盟就簽署了一項類似于星鍊的近地軌道項目,将為歐洲的政府相關機構提供安全的安全通信,還可以為偏遠地區提供衛星網絡服務。歐洲國家希望共同斥資60億歐元(約73億美元)來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衛星網絡項目,以改變目前歐洲在衛星網絡上落後的局面。

“星鍊已經過于龐大,馬斯克一個人就擁有世界上一半的在用衛星——事實上,他正在制定規則,而歐洲的反應還不夠快。”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歐洲航天局局長約瑟夫 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曾如此評價星鍊的快速擴張。他認為,星鍊發射的成千上萬顆通信衛星将擠壓競争對手,使得它們的擴張空間大大縮小。

馬斯克加速遊說腳步,但歐盟和英國仍在“逃離”星鍊

歐盟的動作也反映了一個事實——科技巨頭們對太空的連續染指并沒有那樣讨人喜歡。有不少業内人士曾表示質疑,稱SpaceX、亞馬遜等巨頭或許會利用衛星網絡為自己創造競争優勢,就像當年Facebook的Internet.org合作計劃那樣,在印度等地區的服務中将競争對手的網站排除在外。這實際背離了各種組網項目誕生的初衷:實作全球網際網路普遍覆寫的理想。

或許正因如此,馬斯克才會對已經脫歐的英國市場虎視眈眈,甚至直接派出遊說隊伍。但問題在于,英國政府對星鍊計劃大開綠燈的幾率同樣渺茫。

或許是受到了歐盟諸多鄰邦的影響,英國近些年來也在太空組網計劃上動作頻頻。2020年7月,英國政府投資機構向瀕臨破産的衛星初創公司OneWeb出資5億元,拿下後者45%的股份,與印度電信營運商Bharti Global并列為OneWeb最大股東之一。交易完成後,OneWeb的商業和衛星營運業務會交由Bharti Global負責,而銷售事宜最終則由英國政府做決定——這意味着,英國将有權決定哪些國家可以使用OneWeb的技術與服務。

馬斯克加速遊說腳步,但歐盟和英國仍在“逃離”星鍊

英國對OneWeb的收購不難了解。一方面,英國意圖借此彌補脫歐後可能被排除在“伽利略”(Galileo,歐盟的衛星導航系統)之外的缺憾;另一方面,作為全球航天工業大國之一,英國顯然不願意将這一重要設施交予矽谷科技巨頭之手,而OneWeb又恰好是一家英國本土公司(其總部位于倫敦)。兩情相悅之下,一筆交易就這樣完成了。

“接入全球衛星網絡後,我們将有能力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寬帶連接配接,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使用網際網路;這筆交易也将為我們提供一個機會,進一步發展我們先進的制造技術。”完成對OneWeb的收購後,英國商務部長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在一份聲明中如是說。

作為全球最早的衛星初創企業之一,OneWeb曾是資本市場上的寵兒,曾獲得軟銀等巨頭的數十億美元注資。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曾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過4.8萬顆衛星的巨量發射需求,超出了馬斯克為星鍊規劃的4.2萬顆目标。

馬斯克加速遊說腳步,但歐盟和英國仍在“逃離”星鍊

即便OneWeb在2020年因為成本和難以商業化等原因而破産,它仍然有着屬于自己的技術沉澱和資源積累,隻是在一些方面需要改進。國内衛星創企“九天微星”副總裁李源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提及OneWeb,認為供應鍊問題是其先前破産的一個教訓。

“OneWeb在涉及供應鍊的環節需要與空客等供應商讨論,模式較為傳統,其成本也會高出很多;而SpaceX采用跨供應鍊甚至是新供應鍊,通過垂直整合的純自研模式,有效降低了火箭和衛星的成本。”李源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可以想見,獲得英國政府扶持的OneWeb今後在資金、供應鍊等問題上将得到緩解,展開廣泛布局将不再是夢想;海峽的另一端,歐盟也在新計劃的指引下緩步前行着。而放眼歐洲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國内近些年來湧現出的衆多商業航天公司——星河動力、微納星空、星途探索等;此外,俄羅斯、南韓、盧旺達等國都在衛星組網計劃上有所動作。随着“國家隊”們對太空項目布局逐漸加速,SpaceX成為衛星領域唯一霸主的野望,恐怕也要大打折扣了。

繼續閱讀